地理科学 ›› 2015, Vol. 35 ›› Issue (6): 674-682.doi: 10.13249/j.cnki.sgs.2015.06.674
收稿日期:
2014-03-12
修回日期:
2014-06-22
出版日期:
2015-06-20
发布日期:
2015-06-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焱序(1988-),男,陕西西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综合自然地理与景观生态。E-mail:
基金资助:
Yan-xu LIU(), Yang-lin WANG(
), Jian PENG, Yuan YUAN, Jing MA, Hai WEI
Received:
2014-03-12
Revised:
2014-06-22
Online:
2015-06-20
Published:
2015-06-20
摘要:
高度集聚是城郊聚落景观最明显的空间格局特征,是郊区城市化的直观反映。针对目前景观集聚程度研究空间计算方法缺乏筛选、不具可比性等问题,通过4种集聚空间算法在不同角度分析典型区域的城郊聚落景观集聚特征,并在西安市长安区作以简单应用。结果表明:① 景观聚集度适于区分出同类连续大斑块和不同类破碎小斑块,核密度适于宏观上集聚组团的识别,空间关联算法适于空间定位具体要素点的集聚特征,Ripley’s L函数适于识别空间距离以确定搜索半径;② 根据核密度计算结果,从研究区聚落景观中提取出3个大型组团,分别命名为“政府商业中心聚落组团”“沣渭新区聚落组团”和“旅游度假区聚落组团”,其划分模式符合研究区各经济板块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刘焱序, 王仰麟, 彭建, 袁媛, 马晶, 魏海. 城郊聚落景观的集聚特征分析方法选择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6): 674-682.
Yan-xu LIU, Yang-lin WANG, Jian PENG, Yuan YUAN, Jing MA, Hai WEI. Selection of Different Clustering Algorithms for Settlement Landscape Aggregation in Suburb[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6): 674-682.
[1] | 李红波,张小林.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近今趋势[J].人文地理,2012,27(4):103~108. |
[2] |
Marc Antrop.Landscape change an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Europe[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7(3):9-29.
doi: 10.1016/S0169-2046(03)00026-4 |
[3] | Roberts B K.Landscape of settlement: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M]. London: Rutledge,1996:20-35. |
[4] |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 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67(4):516~525. |
[5] |
何仁伟,陈国阶,刘邵权,等.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55~1062.
doi: 10.11820/dlkxjz.2012.08.009 |
[6] |
朱华友. 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及其意义[J].经济地理,2005,25(6):753~760.
doi: 10.3969/j.issn.1000-8462.2005.06.001 |
[7] | 胡序威. 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J].城市规划,1998,22(6):22~28. |
[8] |
宫兆宁,张翼然,宫辉力,等.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11,66(1):77~88.
doi: 10.11821/xb201101008 |
[9] | 刘锐,胡伟平,王红亮.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广佛都市区路网演变分析[J].地理科学. 2011,31(1):81~86. |
[10] | 薛东前,刘虹,马蓓蓓.西安市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科学,2011,31(7):775~780. |
[11] |
丛丽,吴必虎,寇昕.北京市会议产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5):77~83.
doi: 10.3969/j.issn.1674-8409.2014.17.025 |
[12] |
张松林,张昆.空间自相关局部指标Moran指数和G系数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27(3):31-34.
doi: 10.3969/j.issn.1671-5942.2007.03.007 |
[13] |
马晓冬,朱传耿,马荣华,等.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4):405~416.
doi: 10.3321/j.issn:0375-5444.2008.04.010 |
[14] | 葛宏立,周元中,汤孟平,等.Ripley’s指数的一个新变形:G(d)[J].生态学报,2008,28(4):1491~1497. |
[15] |
Moeur M.Characterizing spatial patterns of trees using stem-mapped data[J].Forest Science,1993,39(4):756-775.
doi: 10.1016/0378-1127(93)90211-5 |
[16] | 刘昕,国庆喜.基于移动窗口法的中国东北地区景观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6):1415~1422. |
[17] | 高凯,周志翔,杨玉萍,等.基于Ripley K函数的武汉市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0):2621~2626. |
[18] | 吴江国,张小林,冀亚哲,等.江苏镇江地区聚落体系的空间集聚性多级分形特征:以团聚状聚落体系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22(6):763~772. |
[1] | 潘峰华,方成,李仙德. 中国城市网络研究评述与展望[J]. 地理科学, 2019, 39(7): 1093-1101. |
[2] | 王万同, 孙汀, 王金霞, 付强, 安传艳.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际动态监测——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4): 680-687. |
[3] | 姚远, 陈曦, 钱静. 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 2019, 39(3): 367-376. |
[4] | 周晓芳, 产健. 基于无尺度网络的中国城市医疗网络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2): 195-203. |
[5] | 吴威, 曹有挥, 张璐璐, 刘斌全. 基于供给侧的区域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4): 495-503. |
[6] | 唐玉芝, 邵全琴, 曹巍, 杨帆, 刘璐璐, 吴丹, 周书贵. 基于物质量评估的贵州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县域差异比较[J]. 地理科学, 2018, 38(1): 122-134. |
[7] | 王钊, 杨山, 龚富华, 刘帅宾. 基于城市流空间的城市群变形结构识别——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337-1344. |
[8] | 范科科, 段利民, 张强, 史培军, 刘剑宇, 顾西辉, 孔冬冬. 基于多种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TRMM降水数据降尺度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411-1421. |
[9] | 任惠茹, 李国胜, 郭腾蛟, 张悦, 欧阳宁雷. 1950~2011年渤海地区海表风场的季节特征与多尺度变化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9): 1430-1438. |
[10] | 赵国梁, 郑新奇, 刘飞, 刘东亚. 基于路网分割的京津冀城乡空间识别及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8): 1159-1169. |
[11] | 柏玲, 陈忠升, 王充, 徐建华. 西北干旱区阿克苏河径流对气候波动的多尺度响应[J]. 地理科学, 2017, 37(5): 799-806. |
[12] | 王景才, 郭佳香, 徐蛟, 李帆. 近55年淮河上中游流域气候要素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及关联性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4): 611-619. |
[13] | 许昕, 赵媛, 张新林, 张秀改.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演变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859-1866. |
[14] | 张立生. 基于市级尺度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演化[J]. 地理科学, 2016, 36(8): 1165-1171. |
[15] | 王丰龙, 张衔春, 杨林川, 洪世键. 尺度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解读[J]. 地理科学, 2016, 36(4): 502-5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