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 32 (5): 557-561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2.05.557

Orginal Article

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赵媛, 沈璐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Evaluation in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Among Energy and Economy of Jiangsu Province

ZHAO Yuan, SHEN Lu

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China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2)05-0557-05

通讯作者:  沈 璐。E-mail: njnusl@yahoo.cn

收稿日期: 2011-06-10

修回日期:  2012-02-13

网络出版日期:  2012-05-20

版权声明:  2012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赵 媛(1963-),女,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能源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 zhaoyuan@njnu.edu.cn

展开

摘要

建立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利用1995~2009年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江苏省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变化:1995~1997年协调度虽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两系统各自的发展均处在较低水平;1998年江苏经济系统发展快于能源系统,出现短暂地协调度下降现象;1999~2004年两系统发展速度同步加快,呈现出短暂的“和谐”状态;2005年协调度略微回落,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政府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积极措施,2006~2009年两系统协调度出现回升态势。 “十二五”期间,江苏应进一步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全民节能降耗意识等四方面实现优化升级,并将解决环境问题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经济健康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 能源与经济系统 ; 协调发展 ; 协调度模型 ; 江苏

Abstract

Demand for energy is grow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Energy shortage is one of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eanwhile, environment pressure with energy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So, how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among energy and economy has been an important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solved as soon as possible. Based on the energy and economy data from 1995 to 2009, this article is to set up th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energy-economy coordinative degree model, which aims to analyze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level quantitatively among energy and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level among energy and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the following changes: 1) from 1995 to 1997, the coordinative degree presented slow rising trend as a result of the low development level both in energy and economy; 2)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economy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energy, which caused the coordinative degree declining briefly in 1998; 3) the development level from 1999 to 2004 improved at the same speed. Due to most high-energy-consumption enterprises being closed successively and new technology and new equipments being adopted,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greatly which presented short "harmonious" state between energy and economy; and 4) the coordinative degree was declining slightly for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in 2005. The government intensified efforts to transform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case, the coordinative degree rised again from 2006 to 2009, which meant the optimization period had been coming. However, problems such as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DP being on the high side still exis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ergy and economy is still outstand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Jiangsu will keep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level in primary state 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energy and economy by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energy structure, improving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strengthening national energy saving consciousness further. At the same time, Jiangsu will put solv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on the more prominent place. By the joint efforts, Jiangsu will become an economy-healthy, resources-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Keywords: energy and economy ;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 coordinative degree model ; Jiangsu

0

PDF (39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赵媛, 沈璐. 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 , 2012, 32(5): 557-561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2.05.557

ZHAO Yuan, SHEN Lu. Evaluation in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Among Energy and Economy of Jiangsu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5): 557-561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2.05.557

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江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九五”期间,江苏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慢于GDP增速,能源消费量基本保持在8 000万t标准煤;“十五”期间,江苏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迅速提高,平均年增速达到14.722%,其中2003、2004、2005年三年能源消费增速均超过GDP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但江苏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省份,2009年其煤炭生产量为2 397.44万t,仅占全省煤炭消费量的12.32%;原油产出184.03万t,仅为全省原油消费量的6.92%。能源短缺制约着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能源资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也在日益加大,如何实现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江苏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十一五”期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等措施,江苏各行业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2006年能源消费增速有所下降。然而,从增长率角度只能看出江苏省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部分数量变化和对比关系,无法明析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内在关联与协调性。因此对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深层次挖掘问题所在,为制定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目前,有关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定量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 [2,3],二是对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扩展和改进[4~6],三是使用分解方法得出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7,8]。此外,还有学者在对能源与经济研究的同时加入环境因素分析[9~11]。不同于以上的研究,本文试图借鉴杨多贵等(2001)[12] 总结的系统学方向的“可持续能力”指标体系,建立江苏省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基于综合协同的观点,构建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探求两系统协调发展的演变。

1 江苏省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发展评价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兼顾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既能反映能源系统、经济系统本身的状况,又能反映两者的相互联系[13]。本文建立了三层指标体系:第一层系统层,分别用能源系统发展评价、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来衡量;第二层要素层,分别用总量指标、结构指标和效益指标来衡量;第三层指标层,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7个子指标(表1)。

表1   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nergy and economy

系统层要素层指 标 层
能源系统
发展评价
总量指标能源消费量(万t标准煤)A1
电力消费量(亿千瓦时)A2
结构指标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A3 *
原油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A4
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A5
效益指标能源加工转换效率(%)A6
单位能耗实现的GDP(万元/t标准煤)A7
经济系统
发展评价
总量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B1
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元)B2
工业总产值(亿元)B3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B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B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B6
结构指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B7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B8
效益指标工业增加值率(%)B9
万元GDP消耗的能源(t标准煤/万元)B10*

注:*代表逆向指标,其数值越大,对系统发展的负面影响越大;**代表适度指标,其数值超过某一阈值时对系统发展开始产生负面影响。

新窗口打开

1.2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

本文根据1996~2010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4]以及2010年《江苏统计年鉴》[15],选取1995~2009年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相关数据。其中,货币单位的指标值均按1990年的可比价格进行换算。所有数据均采用极差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因为无法确定能源、经济系统指标的上、下限值,所以在各指标标准化时采用样本期内最大值和最小值来代替。具体操作如下:

正向指标:Wn=(Xn- Xmin)/(Xmax- Xmin) (1)

逆向指标:Wn=(Xmax- Xn)/(Xmax- Xmin) (2)

适度指标:Wn=|Xn- X|/(Xmax- Xmin) (3)

其中,Wn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n为原始指标值,XmaxXmin分别为指标样本期内最大值、最小值,X为适度指标值,根据1978~2009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年平均值,X取45%。

1.3 评价方法

为避免评价者的主观意愿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的信息,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能源系统发展评价模型及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模型指标权重分别见表2表3

表2   江苏省能源系统发展评价模型指标权重

Table 2   Index weight of energy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odel in Jiangsu Province

A1A2A3A4A5A6A7
指标权重0.2770.3030.378-0.0470.3920.1620.387

新窗口打开

表3   江苏省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模型指标权重

Table 3   Index weigh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odel in Jiangsu Province

B1B2B3B4B5B6B7B8B9B10
指标
权重
0.3030.2950.2990.2750.2930.2990.1460.3240.2040.291

新窗口打开

基于以上指标权重,设Wn表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FA表示能源系统发展水平,FB表示经济系统发展水平,江苏省能源系统和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模型为:

FA= 0.277W1+0.303W2+0.378W3-0.047W4+

0.392W5+0.162W6+0.387W7 (4)

FB= 0.303W1+0.295W2+0.299W3+0.275W4+

0.293W5+0.299W6+0.146W7+0.324W8+

0.204W9+0.291W10 (5)

1.4 江苏省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比较

根据发展评价模型,计算得到1995~2009年江苏省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图1)。可以看出,两者发展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5~2003年能源系统发展水平略高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1998年除外);2004年能源系统发展水平有所下降,开始低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2005年能源系统发展水平继续下降,而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开始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两者发展水平差距有所拉大;2006年以后能源系统发展水平开始回升,发展速度紧跟经济系统,两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图 1   1995~2009年江苏省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比较

Fig.1   Comparison between development levels of energy and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in 1995-2009

2 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2.1 协调度模型建立

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耦合。本文借鉴容量耦合系数模型与耦合度函数[16]建立协调度模型,来定量分析江苏省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协调度模型如下:

C=[(FA×FB)/( FA+FB)2]1/2 (6)

其中,FA代表能源系统发展水平,FB代表经济系统发展水平。C为协调度,取值在 [0,1),当C趋向1时,耦合度最大,系统将趋向新的有序结构;当C=0时,耦合度极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处于互相无关状态,系统将向无序发展。结合江苏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排除C=0的可能,将协调度标准划分为4个层次:C∈(0,0.3),两系统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发展阶段,此时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能源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C∈(0.3,0.5),两系统处于拮抗期,关系非常不稳定,这个阶段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增加,在为经济增长提供物质能量保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因素又反过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C∈(0.5,0.8),属于基本协调期,这个阶段在综合考虑能源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各方面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C∈(0.8,1),属于非常协调期,该阶段两系统协调性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能源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协调度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反映出系统间的真实情况。例如,1995年与2005年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度是相同的,然而2005年两系统的发展水平均远高于1995年的指标。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16]

D=(C×T)1/2 (7)

其中,T=a×FA+b×FB,D为能源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T为耦合协调系数,ab为待定系数,上文研究表明江苏省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对两者整体协调度贡献率相当,故设定ab为0.5。

2.2 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根据协调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结果如图2。从协调度来看,1995~2009年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还处在基本协调发展的水平,值在0.49与0.50之间变化。两系统处于拮抗期,关系比较复杂。结合耦合协调度可以看出:1995~1997年协调度虽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两系统各自的发展均处在较低水平。这个阶段江苏省确立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重工业发展加快,能源消费量增加,但能源消费品种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1998年江苏经济系统发展水平高于能源系统,出现短暂地协调度下降现象;1999~2004年两系统发展速度同步加快,并且能源系统发展水平略高于经济系统,协调度稳定在0.50,主要是由于该时期江苏省部分高能耗企业相继被关闭,企业纷纷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等,使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重工业在各产业中仍然占有明显比重,采掘、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单位GDP能耗不断上升,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能源系统发展水平出现下降现象,与此相反经济仍保持着高速增长趋势,两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态令人堪忧。面对高能源消耗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江苏省响应国家“十一五”规划号召,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力争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作为目标,积极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促进能源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2006~2009年两系统协调度出现回升趋势。

图 2   1995~2009年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

Fig.2   Coordinative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of energy and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in 1995-2009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构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协调度模型,对1995~2009年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995~1997年江苏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虽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两系统各自的发展均处在较低水平;1998年经济系统发展水平高于能源系统,协调度出现短暂下降现象;1999~2004年两系统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协调度稳定在0.500,呈现出相对“和谐”的状态;2005年能源系统发展水平有所下降,经济系统却仍然保持上升趋势,协调度随之下降;2006年能源系统发展水平开始回升,但与经济系统之间仍存在距离;2007~2009年两系统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继续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全民节能降耗意识等4方面进行突破,并将解决环境问题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能源与环境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经济健康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不断适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江苏省长期的核心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鼓励支柱型企业积极利用先进技术与经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扩大国内国外市场,带动整体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金融保险、物流业等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服务业比重提高,加快形成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挥江南地区特色产业优势,发掘当地的低碳旅游资源,延伸传统产业链,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

2) 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目前,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导致大量污染物的排放,极大地阻碍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构建江苏“绿色”煤炭供应链,加大油气资源利用比重,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外资源,走双向型能源发展战略;加快核电建设,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推进江苏沿海风力发电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构建江苏沿海风能产业带。“十二五”期间,江苏将重点建设龙源如东三期、华电灌云、中电投大丰二期、国华东台二期等路上风电场项目以及推进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到2020年能够满足全省乃至全国风电设备的需求。

3)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江苏省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仍然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能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十二五”期间,江苏将重点推进冶金、化工、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和涉及重金属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应用先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等措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发展给能源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

4) 强化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意识。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和修正现有的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配套的规章和标准。各级政府应将生态保护指标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树立“绿色GDP”的观念,强化政府监督职能。政府应当引导公民加强低碳理念的普及与推广、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公民消费方式的转型。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赵媛. 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本文引用: 1]     

[2] Kraft J,Kraft 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

[J].Energy Development,1978,(3):401-403.

[本文引用: 1]     

[3]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

[J].系统工程,2004,22(12):17~21.

[本文引用: 1]     

[4] 赵丽霞,魏巍贤.

能源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J].预测,1998,(6):32~34.

[本文引用: 1]     

[5] 姜磊,季民河.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压力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视角

[J].地理科学,2011,31(9):1072~1077.

[6] 贺灿飞,王俊松.

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

[J].地理科学,2009,29(4):461~469.

[本文引用: 1]     

[7] 孙鹏,顾晓薇,刘敬智,.

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J].资源科学,2005,27(5):15~19.

[本文引用: 1]     

[8] 梁进社,洪丽璇,蔡建明.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增长——基于分解的1985~2006年间时序比较

[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0~29.

[本文引用: 1]     

[9] 赵媛,梁中,袁林旺,.

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决策——以江苏省为例

[J].地理科学,2001,21(2):164~169.

[本文引用: 1]     

[10] 孙文秀,赵媛.

能源系统可持续发展动力学分析

[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4,(1):31~33.

[11]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

[J].地理科学,2011,31(1):36~41.

[本文引用: 1]     

[12] 杨多贵,陈劭锋,牛文元.

可持续发展四大代表性指标体系评述

[J].科学管理研究,2001,19(4):58~61.

[本文引用: 1]     

[13] 李鹤,张平宇,刘文新.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

[J].地理科学,2007,27(4):486~492.

[本文引用: 1]     

[14] 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96~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11.

[本文引用: 1]     

[15]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本文引用: 1]     

[16] 刘耀彬,宋学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1):91~96.

[本文引用: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