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 33 (12): 1428-1433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3.012.1428

Orginal Article

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探析

樊华1, 王肇钧2, 孙博3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2.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3.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Spatial Pattern of Commodity Export of China to Its Surrounding Countries

FAN Hua1, WANG Zhao-jun2, SUN Bo3

1.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China;
2. School of Environmen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China
3. Jilin North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Changchun, Jilin 130000,China

中图分类号:  K9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3)12-1428-06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王肇钧,讲师。E-mail:wangzj217@nenu.edu.cn

收稿日期: 2013-06-17

修回日期:  2013-09-16

网络出版日期:  2013-12-20

版权声明:  2013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30)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樊 华(1984-),女,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贸地理与地缘经济研究。E-mail:sandyfh97@163.com

展开

摘要

伴随着亚太地区逐步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焦点地区,周边国家在中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周边国家是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联,彼此在重大的国家和地区问题上有较多共识,经济合作便利,且成本较低潜力巨大。中国地处沟通亚太沿海与内陆的重要通道位置,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较早已具备一定规模,在近年国际重大事件的影响下,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商品出口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发展态势。研究表明:① 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环境呈现出全球化日益明显、国际经贸发展恢复缓慢、国际货币体系初现变革以及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加快的新形势。② 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标分析周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处地位,并通过地理集中度指标分析出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在国际贸易环境新形势下出现了商品出口规模差距显著、主要出口商品地理集中程度较高、区域性较为明显以东南北为主,沿地缘通道展开辐射的特征。③ 预测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发展态势为,中国对中等贸易规模国家商品出口发展迅速、主要商品出口地理集中程度减弱、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主要商品份额增大。

关键词: 周边国家 ; 贸易环境 ; 商品贸易 ; 空间格局

Abstract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neighboring countries has appeared to b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n our national strategies as Asia-Pacific Region becomes the hot issu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y gradually. Neighboring countries are the primary reliance to China in maintain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overeignty and exerting international role. China and its surrounding countries are geographically close and associated in culture, sharing lots of consensuses in major national and regional issues. In addition, they enjoy convenient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low cost while enormous potential. China is located at the main channel position linking the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 of Asia-Pacific, and its economic and trade contact with surrounding countries have possessed certain scale earli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c ev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commodity export of China to its surrounding countries have exhibited relatively complex development trend. Major conclusions are shown as follows: 1) After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presents the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The recove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is slow.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has appeared.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centerpiece has been shifted rapidly. 2) Trade combined degree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trade status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to China. By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re are four characteristics in spatial pattern of export commodities between China and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under the new 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the gap of export difference becomes significant, the main export commodities appears a high degree of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t obviously revolves around east, north and south regions and radiates along the geo-channel. 3)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xport commodities between China and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modity export trade with medium trade scale countries, for weakening the degree of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of main export commodities and for increasing share of primary commodities in Chinese exports to ASEAN countries. The employment of geographical thought highlights the primary cause of exhibit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ts surrounding countries, which also embodies the complex influence of multiple geographical relations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to regional trade, which supports the selection of our foreign trade strategy and benefits for China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national security.

Keywords: surrounding countries ; trade environment ; commodity trade ; spatial pattern

0

PDF (48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樊华, 王肇钧, 孙博. 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探析[J]. , 2013, 33(12): 1428-1433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3.012.1428

FAN Hua, WANG Zhao-jun, SUN Bo. Spatial Pattern of Commodity Export of China to Its Surrounding Countrie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12): 1428-1433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3.012.1428

0 引言

中国地处亚太关键地带,周边邻国众多,具有独特的地缘区位,伴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中国正崛起为世界外贸大国,尤其是日本、东盟、韩国和俄罗斯已成为近年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中稳定的贸易伙伴[1,2]。周边是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联,彼此在重大的国家和地区问题上有较多共识,经济合作便利,且成本较低潜力巨大[3]。本文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划分,除包括与中国陆邻和海邻的21个国家之外,还包括东盟中与中国不相邻的泰国和柬埔寨,此种划分方法是基于东盟内部联系及整体性考虑。

目前,世界体系、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国外对中国商品出口格局的研究多以通过显性数据统计进行战略性分析为主要目的[4,5],而国内多以大宗商品或战略性商品如汽车、农产品、机电产品等的出口格局分析为主,进而结合实证研究对出口格局的影响因素以及变化态势加以阐述[6,7]。本文引入地缘思想,突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呈现出区域性特征的根本原因,也使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地缘关系对本区域贸易的复杂影响得以体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后重大国际事件的影响下,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必定发生相应变化,本文使用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8]、2004~2013年海关统计年鉴[9]以及WTO数据库(www.wto.org),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标以及地理集中度指标分析格局特征,以期为中国商品出口空间格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提供依据,有助于实现中国国家安全目标。

1 国际贸易环境新形势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其后欧债危机、日本核泄漏、朝鲜核问题以及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换届等国际政治、经济事件接连发生,使国际贸易环境呈现出有别于2008年之前的诸多态势[10,11]。根据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可将2008年后国际贸易新形势主要归纳为4点: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国际经贸发展恢复缓慢、国际货币体系初现变革以及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加快。

1.1 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已经呈现出初步全球化的态势。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在各国间迅速传播,波及范围达到除少数发展极度落后和体制特殊的国家之外的所有国家,这正是经济正在走向全球化的最鲜明的体现。其后,国际贸易投资的高速增长一度出现下跌,但自2010年恢复性反弹之后,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又是经济进一步全球化的基础[12]。同时,国际经济组织作为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间进行合作对话的平台,在国际经济危机之后影响日益增大。

1.2 国际经贸发展恢复缓慢

在国际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出现负增长,在2010年出现反弹后欧债危机接踵而至,这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停滞[13]。而在国际贸易方面这种表现尤为明显,2009年世界进出口额下降了22.7%,远远超过了世界GDP的下降幅度5.1%[14]。据WTO统计,2008年国际贸易增速为2%,2009年为-12.2%,2010 年强劲反弹12.8%之后,2011 年放缓至5.8%,而2012 年进一步放缓至2.5%(根据WTO统计数据库数据计算)。

1.3 国际货币体系初现变革

继美元国际地位出现下滑,欧债危机的爆发又将欧元区的诸多弊端显现出来,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历经了一次次的冲击[15,16]。美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主导地位下降加速了美元贬值,美元的稳定性遭到各方的怀疑,弱化了美元地位[17]。自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美元指数两轮涨跌幅度都在15%以上(根据和讯网数据计算,http://gold.hexun.com.tw/usdx/)。美元的汇率是以美元指数作为衡量的,美元指数的大起大落造成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经济危机后,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美元绝对中心的强势地位逐渐动摇,促使国际货币体系也变得多元化。

1.4 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加快

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重心已经出现由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大西洋区域向以新兴国家为主的环太平洋区域转移的迹象[18]。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之后,美国作为经济危机的发源地首当其冲,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其后欧洲深藏已久的社会、经济矛盾在这场经济危机的诱发下凸显出来,发展至后期甚至程度超越美国,使欧洲经济一蹶不振。新兴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相当大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全球分工、国家内需、社会经济结构等一系列因素,恢复较快,这也加快了全球经济中心转移的脚步。具体表现为亚洲金融中心表现出众,经济增长重心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及消费中心向亚洲的转移。

2 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相关性分析

2.1 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规模较大

近10 a,中国对周边23国商品出口额在世界220多个国家的总出口额中比重占27%~31%之间(图1),虽然其所占比例在逐渐递减,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周边国家在中国商品出口方面地位下降,而是代表中国对外贸易能力的增强,周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仍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2.2 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紧密程度较高

出口贸易结合度可以表述如下:设Xiji国向j国的出口额,Xii国的出口总额,Mjj国的进口总额,Xw为世界进口总额。那么可以用下式来表示贸易结合度指数Eij
Eij=(Xij/Xi)/(Mj/Xw) (1)

Eij表示与j国的进口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率(实际代表j国的进口能力)相比,i国对j国的出口占i国出口总额的比率(实际代表i国对j国的出口能力)究竟有多大。如果Eij>1,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能力大于j国的进口能力,说明i国在出口方面同j国关系密切。反之,就说明i国在出口方面同j国关系较为疏远[19]

根据2003~2012年中国对周边区域出口贸易结合度计算可知(表1),Eij始终大于1,说明在出口方面,中国与周边区域关系较为紧密。而计算中国与周边23个国家的出口贸易结合度,可知2012年除阿富汗、不丹、印度和新加坡外,中国与周边其他各国在出口方面的关系均较为紧密,其中紧密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有缅甸、朝鲜、吉尔吉斯斯坦。由2003~2012年数据分析,在出口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中6个国家关系向紧密方向发展,有5个向疏远发展,其余12国发展态势不明朗。

图1   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8],括号内为国家数。2011年中国商品出口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commodity export in 2011

表1   中国对周边出口贸易结合度

Table 1   Degree of complementarity of Chinese export trade to surrounding countries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中国对周边出口贸易结合度1.941.871.731.621.661.621.631.511.481.44

新窗口打开

3 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特征

3.1 商品出口规模差距显著

根据201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出口规模将周边各国划分为4个基本级别:第一级国家为日、韩,中国对日出口额在中国对周边商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约27%,对韩约15%,中国对这两国出口额之和占比超过40%,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对日、韩出口商品结构较为相似,均以机电、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为主。

第二级国家包括印度、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上述7国在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约在5%~8.5%之间,差距较小。中国对这一级别国家商品出口额之和在对周边国家总出口额中占比约47%,说明本级别国家在中国对周边国家出口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第三级国家包括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缅甸以及吉尔吉斯斯坦,上述5国在中国对周边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约在0.5%~3%之间。中国对这一级别国家商品出口额之和在对周边国家总出口额中占比约8%。

第四级国家包括朝鲜、柬埔寨、蒙古、尼泊尔、塔吉克斯坦、文莱、老挝、阿富汗以及不丹,上述9国在中国对这一级别国家商品出口额之和占比不足3%,不仅与第一级别国家差距显著,即使与第三级别国家也相去甚远。

3.2 主要出口商品地理集中程度较高

本节对于商品种类的划分基于有利于数据统计及统计口径一致性原则,采用中国海关进出口规定商品分类标准,根据世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简称协调制度(英文缩写为H.S)对商品进行分类。根据HS商品分类以及中国对周边国家各类商品出口额,选取第16(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11(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15(贱金属及其制品)、6(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17(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类商品作为中国对周边国家主要出口商品。运用商品地理集中度公式:

Gt=i=1n(Xit/Xt)2(2)

其中,Gt为第t期的地理集中度,Xit为输出到i区域第t期的总出口额,n为贸易输出区域数量。Gt数值越接近1则集中程度越高,反之则低。

2012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地理集中度数值依次为0.381 2、0.382 7、0.342 3、0.376 8、0.342 6,主要商品的地理集中程度相近且相对较高。以第16类商品出口为例,中国对周边各国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有9个,这9个国家出口额之和在23个国家总出口额中约占93%,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额占比约28%,韩国约占18%,整体来看集中程度还是较高的。

3.3 区域性较为明显,以东南北为主

由于资源禀赋以及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影响,致使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按方向大致可分为4部分。其中朝鲜、不丹、文莱等国与中国商品贸易规模过小,区域性划分暂不考虑。东部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日韩均属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国家,与中国商品贸易由来已久,无论是规模还是主要商品出口分布上,均占主要地位。北部国家为俄、蒙,这两国都属于资源出口型国家,中国对其出口多以机电、纺织类等工业制成品为主[20]。南部国家主要包括东盟10个国家以及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从规模上看,南部国家仅次于东部国家,但南部国家个体差异明显,其中中国对新加坡出口以机电类、金属、矿产品和纺织品为主,而对其他各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和高技术产品比重较大。西部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中国对这3国出口商品结构相似性较高,但出口规模与其他区域相比较小。

3.4 沿地缘通道展开辐射

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为商品贸易发展程度沿地缘通道呈点-线分布,并以地缘通道为轴辐射递减[21]。地缘通道既是加强各国联系的纽带,也是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贸易的载体,运输的便捷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往来,因此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贸易中,地缘通道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规模较大。地缘通道分为陆地通道、水上通道及航空通道。中国与周边国家较为主要的陆地地缘通道有中哈原油管道、中俄油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以及与陆邻国家间边境口岸体系。水上地缘通道主要包括澜沧江-湄公河以及日本海、黄海、南海海上航线。中国至周边大部分国家都有航空客货航线,多集中于东亚较为发达国家,以北太平洋航线最为密集。

4 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发展态势

4.1 中国对中等贸易规模国家商品出口发展迅速

根据近10 a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出口额数据,规模中等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一方面,在过去10 a中国对周边中等贸易规模国家商品出口额增速远远高于对日、韩等规模较大国家,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中等贸易规模国家增速仍将高于较大规模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对上述6国商品出口潜力较大,中国与中等贸易规模国家有较高的资源互补性,中国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为主,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同时,上述6国在国际经济危机之后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恢复更快,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多,在整体经济基本面好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可预计6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将逐步提升,中国与其商品贸易往来也将发展迅速。

4.2 主要商品出口地理集中程度减弱

从商品结构来看,中国对周边国家出口的主要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除纺织品以外均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致。在与日、韩等中国商品出口主要地理方向国家相比,中国在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方面比较优势小,而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相比比较优势较大。因此,中国对周边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规模将迅速增加,导致其在中国对周边所有国家总出口额中所占比重上升。同时,中国对周边较小贸易规模国家的出口额增速很快,与较大、中等贸易规模国家相比更快,也分流了主要商品对日、韩的出口比重。因此,中国对周边国家主要商品出口的地理集中程度将逐渐减弱,但基于地缘政治因素减弱将较为缓慢。

4.3 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主要商品份额增大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在自贸区建设的推动之下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产品相似度普遍较高,而且出口相似度逐年升高,说明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的出口结构正趋于相似[22]。在具有较高出口相似度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商品贸易还能如此高速发展,说明产业内贸易在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与东盟国家商品贸易中机电类商品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和东盟几个大国机电类商品的比较优势相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使中国与东盟国家商品贸易规模快速发展成为可能,也促使中国与东盟国家商品贸易主要商品份额增大。特别是东盟国家经贸结构过于雷同化,除新加坡外出口商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近年来又大都转向下游的电子信息产品,也致使区域内部商品结构过于单一,中国就可与之形成产业内资源互补,增大与东盟主要商品的出口份额。

5 结 语

从相关性来看,中国商品出口与周边国家关系长久以来就较为密切。在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进口需求萎缩,周边国家在中国对外商品贸易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如何扩大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规模,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使区域地缘利益统一化、最大化是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呈现出规模差距大、集中程度高、区域性强以及沿地缘通道发展的特征,根据上述特征中国应从国家层面调整战略进行优化。首先,未来国家地缘经济战略以中国西部国家为重点,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商品出口规模虽然不大,但是3国与中国的地缘关系密切,对3国经贸往来的加强对中国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区域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将周边国家分为东西南北4个区域,区别看待制定政策。最后,面对经济危机之后重新崛起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应主动与周边国家磋商,通过多边机制使区域经贸往来走上合理、健康的发展轨道。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王学真,陈才.

中国大陆地区对外贸易差异的演变、成因与收敛路径

[J].地理科学,2009,29(6):802~808.

[本文引用: 1]     

[2] 赵蓓文.

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

[J].世界经济研究,2013,(4):3~9.

[本文引用: 1]     

[3] 宋国友.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及政策选择

[J].国际问题研究,2013,(3):33~43.

[本文引用: 1]     

[4] Feenstra,C Robert,Wei Shang-jin.China′s growing role in world trade(NBER conference report)[M].Chichago:Un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0.

[本文引用: 1]     

[5] Jones Martin,Woods Rhys Michael.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Geography: Space, place and politics

[M].London:Routledge,2004:45~48.

[本文引用: 1]     

[6] 任建兰,田磊磊.

虚拟经济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J].地理科学,2011,31(3):329~336.

[本文引用: 1]     

[7] 杜艺中.

中国出口贸易国别格局研究:1990~2007

[J].中国对外贸易,2010,(4):84~88.

[本文引用: 1]     

[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本文引用: 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海关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海关》杂志社,2004~2013.

[本文引用: 1]     

[10] Baldwin Richard,Evenett Simon.

In the collapse of global trade, Murky protectionism, and the crisi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G20

[M].London: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2009.

[本文引用: 1]     

[11] 裴长洪.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

[J].国际经济评论,2010,(4):27~46.

[本文引用: 1]     

[12] 傅雪莹,陈才,刘继生.

全球金融危机传导的地理层级性及其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启示

[J].地理科学,2010,30(2):197~202.

[本文引用: 1]     

[13] 谢杰,张海森.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国际贸易问题, 2009,(7):3~10.

[本文引用: 1]     

[14] 陈江生.

试析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

[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13(1):46~51.

[本文引用: 1]     

[15] 梁曙霞.

经济危机形势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J].国际金融,2009,5:30~34.

[本文引用: 1]     

[16] 刘兴华.

欧债危机的救援困难及对欧元区的影响

[J].国际论坛,2012,14(4):62~66.

[本文引用: 1]     

[17] 李慎明. 美元霸权与经济危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本文引用: 1]     

[18] 温迪·道柏森,赵长一.亚洲新势力2030:世界经济重心转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本文引用: 1]     

[19] 小岛清[日]小岛清[日].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本文引用: 1]     

[20] 樊华,王肇钧,程淑佳.

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趋势与对策

[J].经济纵横,2013,(3):57~61.

[本文引用: 1]     

[21] 刘卫东,张国钦,宋周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

[J].地理科学,2007,27(5):609~615.

[本文引用: 1]     

[22] 陈文慧.

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J].东南亚纵横,2009,(11):93~97.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