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 34 (7): 825-83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4.07.825

Orginal Article

吉林省粮食大县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分析

杨朝丹12, 姜会明1, 王寒冰3

1.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2.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0
3.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吉林 长春 130012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ies in Jilin Province

YANG Chao-dan12, JIANG Hui-ming1, WANG Han-bing3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China
2.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600, China
3. Jilin Province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Test Institute,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4)07-0825-06

收稿日期: 2013-06-25

修回日期:  2013-10-26

网络出版日期:  2014-07-10

版权声明:  2014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086)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杨朝丹(1981-),女,吉林集安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ycd-yang@163.com

展开

摘要

利用2007年和2012年吉林省粮食大县县域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吉林省粮食大县的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粮食大县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发生变化,中等发达县域比重减少,而欠发达县域比重增加;而且各类型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发达县域人均GDP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而中等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远落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导致差距存在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程度、资源禀赋条件、区位因素以及政策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大县 ; 县域经济 ; 空间差异

Abstract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ies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ensure Chinese food security, but the economy overall fell behind. The article used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data of 2007 and 2012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12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ies in Jili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ies had changed: 1) though the proportion of the developed county was 16.67% in 2012, remaining the same as 2007, that of medium developed county reduces to 25.08%, and that of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y increased to 58.33%. The overall level of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ies is backward. 2) Contrast to that in 2007,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ies improved, but the gaps among the developed, medium 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ies county were widening. Per Capita GDP of first one was higher 5 555 yuan than the average level in Jilin Province in 2012, but the others were far behind the average. The gap between developed counties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ies of Per Capita GDP increases from 7 455 yuan in 2007 to 9 910 yuan in 2012. 3) The reasons of widening the gap include on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the location factor and the policy factor.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core motivation to intensify the gap between the counti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sources endowment is the objective factor to widen the gap between the counties, the location factor is the main factor to add the gap between the counties and the policy facto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Keywords: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y ; county economy ; spatial variance

0

PDF (43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杨朝丹, 姜会明, 王寒冰. 吉林省粮食大县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分析[J]. , 2014, 34(7): 825-83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4.07.825

YANG Chao-dan, JIANG Hui-ming, WANG Han-b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ies in Jilin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34(7): 825-830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4.07.825

粮食大县是中国粮食生产的核心产区,中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8%以上[1]。一直以来粮食大县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来看,其自身的经济发展与所作贡献背道而驰,最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比较收益低。从财政收入上看,地方政府每年不仅不能从粮食生产经营中获得较多的财政收入,相反还要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相当部分投入到对粮食生产中,甚至还要补贴粮食经营亏损。粮食产量越大,由粮食经营导致财政收支越紧张,这种恶性循环进而抑制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而二、三产业落后又会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最终陷入“粮食大县、财政穷县、工业小县”的怪圈。县域经济难以摆脱困境,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中国对县域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不同学者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5],而有关粮食大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发展粮食生产,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2~5],对粮食大县县域经济的研究还是很少,只有部分文献提出粮食大县陷入“怪圈”,但未能就如何破解怪圈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5]。国外虽没有与中国相对应的县,特别是粮食大县的概念,但针对区域农业经济的研究很多,主要是针对粮食生产地区产量提高的,对区域经济怪圈问题涉及很少[6~8]。因此本文以吉林省的12个粮食大县为例,对粮食大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试图挖掘突破“怪圈”的途径,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区介绍

粮食大县作为县域中的特殊区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前,必须要对粮食大县进行有效的界定。本文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从定性方面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大县,必须具有大而稳定的粮食生产规模,商品化程度比较高,并且在当地的农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有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有较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9]。二是从定量方面看,在符合一般定性条件的产粮县中,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粮食商品率3项指标必须达到较高水平。本文所界定的粮食大县是2007~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80万t,人均粮食占有量1 000 kg,粮食商品率高于80%以上的县,经过筛选包括榆树、农安、公主岭、梨树、德惠、扶余、前郭、长岭、九台、舒兰、双辽和伊通共计12个县。

2 吉林省粮食大县经济发展的状况

2.1 粮食生产在中国的主体地位

吉林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上,从图1 可以看到黄金玉米带分布在长春地区、四平地区、白城地区、松原地区和吉林地区的22个县(市区),本文界定的粮食大县也在其中。黄金玉米带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结构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粮食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2011年全国粮食百强县中,吉林省占据11位(即除九台市外的11个粮食大县),榆树市和公主岭市分列第1、2位,农安排在第7位,梨树为第9位。其中,榆树市的粮食产量相当于整个宁夏自治区的粮食产量。2012年12个粮食大县的粮食产量2 267万t,占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的67.8%。粮食大县在粮食生产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粮食总产量上,同时在单位面积产量上也具有较大优势。10 a来粮食大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仅高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更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8年达到峰值,粮食大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 861 kg/hm2)。而且,粮食大县的商品率较高,2012年粮食大县的平均粮食商品率为85.69%,提供商品粮1 943万t,占吉林省商品粮总量的71.7%。由此可见粮食大县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2 粮食大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2.2.1 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落后

相对于吉林省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粮食大县县域经济普遍落后。2012年粮食大县的GDP为3 568亿元,占全省GDP的29.89%,人均GDP仅为38 152元,是吉林省人均GDP的87.88%。只有3个县高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而其余9个县均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总体落后。而且县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2012年发展最好的前郭县人均GDP达到79 909元,最低的农安县仅有26 953元,前者是后者的2.96倍。

2.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粮食大县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二三产业比较落后,2003年三产比重为39∶28∶33,经过10 a的调整,2012年三产比重为23∶39∶38,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虽有所发展,但是与全国甚至吉林省内的发达县域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而且粮食大县的工业基础薄弱,2012年粮食大县工业总产值仅有1 180亿元,占吉林省工业总产值的21.14%,人均工业总产值12 619元,不足全省平均水平(20 664元)的61%。现有工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主导产业,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并没有把粮食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2.3 财政状况窘迫

“产粮大县,财政穷县”是粮食大县的真实写照[10]。由于种粮比较收益低,导致粮食大县财政陷入困难的境地,2012年粮食大县一般预算财政总收入106.22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0.2%,人均财政收入1 136元,不足吉林省人均水平的1/3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8。粮食大县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现有财政收入不足支付教育和社会保障2项财政支出,其他部分主要靠上级政府部门的转移支付来弥补。由于财政收入低下,无力拿出更多资金进行投资建设,进而抑制二三产业发展,阻碍县域经济发展。

图1   吉林省的黄金玉米带以及粮食大县

Fig.1   Golden corn belt and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y in Jilin Province

3 粮食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差异分析

通过产业的带动,政策的拉动,粮食大县的县域经济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总体还是比较落后,农民生活无法得到改善,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对粮食大县的县域经济进行评价,找出差距所在,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1,12]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在借鉴相关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上,结合粮食大县这一特殊区域,选择10项指标建立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表1),一级指标包括经济活力水平: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方财政收入、GDP、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来反映;二是农业资源禀赋水平:考虑粮食大县粮食对县域经济的贡献,选择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农机总动力来体现农业资源禀赋状况;三是城乡一体化水平,用城乡收入比、城镇化率来表示。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13]、《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14]收集2007年和2012年吉林省粮食大县相关数据。

3.2 评价结果

利用SPSS17进行因子分析,得到2007年和2012年粮食大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F1表示各县在经济活力水平上的综合得分,F2是各县在农业资源禀赋水平上的综合得分,F3表示各县城乡一体化水平上的综合得分,F表示综合得分,得分为正,且分值越高,说明发展越好,而分值为负,说明该项因子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得抑制作用。

3.3 差异分析

根据表2的结果分析可知,2007年和2012年粮食大县评价的平均综合得分都接近0,2007年高于平均水平的县为6个,低于平均水平的县也是6个;2012年高于平均水平的县数量下降,为5个,而低于平均水平的县为7个。以均值0为基点,根据得分情况以及粮食大县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粮食大县分为3类,第一类为(F≥0.5)县域经济发展得分较高,为发达县域,第二类(0≤F<0.5)县域发展高于平均水平,但是又低于发达县域水平,为中等发达县域,第三类(F<0),县域经济发展低于粮食大县平均水平,为欠发达县域。由此得到2007年和2012年吉林省粮食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图2)。

3.3.1 粮食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人均GDP能较好的反映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从表3可见,2007年粮食大县人均GDP总体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即使是发达县域人均GDP 仍比吉林省平均水平低358元,由此可见,粮食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落后。经过5 a的发展,2012年发达县域的人均GDP为48 970元,比吉林省的人均GDP高出5 555元,欠发达区的人均GDP 为39 360元,比吉林省平均水平低4 055元。总体来看粮食大县县域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内部差异较大,2007年发达县域比欠发达县域人均GDP 高出7 455元,而2012年二者相差9 910元,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欠发达地区县域所占比重较大,且有增加趋势,导致粮食大县总体水平落后。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城镇化率等一系列指标均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

3.3.2 粮食大县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

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大县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发生了变化。虽然2007年和2012年发达县域都是包括前郭和公主岭,但是内部排名却发生了变化,公主岭市的排名超越了前郭县,可见5 a来公主岭市的总体发展速度要高于前郭县。中等发达县域,2007年包括榆树、德惠、农安和九台,而2012年包括榆树、农安和德惠,由于九台市发展速度低于其他3县的速度,退出中等发达县域区域。欠发达县域,2007年包括舒兰、扶余、双辽、梨树、长岭和伊通,2012年包括扶余、长岭、梨树、舒兰、九台、双辽和伊通,欠发达县域的比重由2007年的50%,增加到2012年的58.33%。从内部排名分析,扶余、长岭和梨树发展较快,排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舒兰排名下滑,伊通仍排名最后。

表1   吉林省粮食大县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The county econom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y in Jilin Province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变量
经济活力
水平(F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X2
地方财政收入(万元)X3
GDP(万元)X4
二三产业占GDP比重(%)X5
农业资源禀赋
水平(F2)
粮食总产量(吨)X6
耕地面积(公顷)X7
单位耕地农机总动力(kW/hm2X8
城乡一体化
水平(F3)
城乡收入比(%)X9
城镇化率(%)X10

新窗口打开

表2   2007和2012年粮食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

Table 2   The economic comprehensive score and ranking of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y in 2007 and 2012

F1 F2F3F
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
2007201220072012200720122007201220072012200720122007201220072012
前 郭0.4451.927511.8300.416270.3230.365440.6970.75512
公主岭1.1650.900230.6580.8171031.5971.442220.5920.76421
榆 树1.2000.135160.1631.587410.4360.337980.3380.38033
德 惠0.2790.911620.5800.7803100.1581.1807110.2150.03445
农 安1.1640.484350.0010.927520.8380.3201070.2060.37354
九 台0.6750.505941.8371.2301110.4321.3978120.2030.269610
舒 兰0.6930.3571080.5991.6289121.8612.136110.0260.23379
扶 余0.0610.257770.2540.476760.1440.287560.0600.03586
双 辽1.3850.99411110.0670.728690.6300.4203100.3330.641911
梨 树0.7870.9454101.4260.7101251.2020.4811130.3680.162108
长 岭0.5590.710890.8240.7311140.1090.077650.4200.136117
伊 通1.6681.60012120.5840.464881.3800.4081290.9450.8301212

新窗口打开

图2   2007年和2012年粮食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

Fig.2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y in 2007 and 2012

表3   2007年和2012年粮食大县人均GDP(元)

Table 3   Per capita GDP of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y in 2007 and 2012 (yuan RMB)

发达地县域中等发达县域欠发达县域吉林省平均
2007年19025146191157019383
2012年48970309003936043415
差距29945162812779024812

新窗口打开

4 粮食大县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分析

4.1 经济活力差异

经济活力差异是加剧县域之间的差距核心动力。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经济活力差异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工业发展水平是加剧差异的核心动力。以排名第一的前郭县为例,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1.78%,而排名最后的伊通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26.87%,二者相差了24.91%,因此工业发展水平高低是导致县域经济差异的最重要的原因[15]。另一重要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因为投资可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融资环境,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较好的前郭县和公主岭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1 624元和21 981元。县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梨树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前郭县的1/4。 所以粮食大县应该进一步加大投融资力度,通过投资带动二、三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4.2 农业资源禀赋差距

农业资源禀赋差距是拉大县域之间经济差异客观因素。根据因子分析结果看到,前郭县在经济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二,从三个主因子也可以看到,前郭县经济活力因子排名第一,主要原因是前郭县不仅是粮食大县,同时又盛产石油,是吉林省重要的油田所在地,依托石油和粮食这两大特色资源,发展石油工业和粮食加工业,前郭县第二产业比重高达52%,随着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再从农业资源禀赋因子来看,公主岭、榆树、农安、排前3位,德惠排在第10位,仅4县的粮食产量就达1 070万t,占整个粮食大县粮食产量的47.2%,占吉林省粮食产量1/3,粮食资源占有绝对优势。 由此可见粮食大县不一定就是财政穷县,工业小县,只有依托自身优势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粮食会从“包袱”变成财富。

4.3 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成为拉大县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16]。而且从图2可以看到发达区域和中等发达区域距离中心城市较近,而且交通条件较好,而欠发达县中,部分远离中心城市。从表2可以看到,评价排名前5位的县域,除了前郭县之外,都是在长春经济圈范围内,依托吉林省的两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配套产业。例如公主岭目前的主导产业是汽车零配件加工业和玉米加工业。这4个县在粮食大县中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但是与全省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发展较好的市县例如延吉市、桦甸市的县域经济总体水平无法比拟,由此可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长春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市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仍需加强中心城市的建设,带动周边县市更好的发展。

4.4 政策因素

政策拉动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大县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粮食大县进行奖励,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同时也缓解了粮食大县的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17]。与此同时吉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主体功能区规划、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建设、吉林中部城市群规划,省直管县试点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中公主岭市成为吉林省省直管县的试点县域之一,突破了体制的限制,为公主岭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5 结论与讨论

根据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粮食大县经济发展不仅空间上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差异存在的因素包括经济活力差异、资源禀赋条件、区位因素和政策因素。因此未来粮食大县要想从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变成工业强县,财政富县,必须依托粮食这一优势资源,同时也依托粮食大省在粮食转化加工上的丰富科技资源,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把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以工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政策重点向粮食大县倾斜。通过经济的带动,政策拉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巨禄.

关于重点支持产粮大县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0,(3): 5~8.

[本文引用: 1]     

[2] 崔长彬,姜石良,张正河.

河北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分析——基于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方法

[J].经济地理,2012,32(2):39~45.

[本文引用: 2]     

[3] 钱静斐,屈宝香.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农业经济问题,2009,(9):74~78.

[4] 邹家明,刘彦.

关于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J].商业研究,2005,(17):58~60.

[5] 马春光, 赵喜艳.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研究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7(2): 48~51.

[本文引用: 3]     

[6] Smith C Wayne, Javier Betrán,

E C A Runge. Corn: origin, history,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M]. Hoboken, NJ: John Wiley, 2004.

[本文引用: 1]     

[7] Kresovic Branka,Matovic Gordana,Gregoric Enike.

Irrigation as a climate change impact mitigation measure: An agronomic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of maize production in Serbia

[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4,139(6): 7-16.

[8] Veeck Gregory.

China's food security: past success and future challenges

[J].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13,54(1): 42-56.

[本文引用: 1]     

[9] 王文明.

产粮大县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以河南为例

[J].学习论坛,2012,(10):39~41.

[本文引用: 1]     

[10] 许跃辉,郝敬胜,张青.

产粮大县面临的问题与地方政府决策的困局

[J].学术界,2010,(10):196~203

[本文引用: 1]     

[11] 熊薇,徐逸伦,王迎英.

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

[J].地理科学,2011,31(2):224~230.

[本文引用: 1]     

[12] 张锦宗,梁进社,朱瑜馨.

新疆县域经济分异特征,原因及对策探讨

[J].地理科学,2010,30(4):536~543.

[本文引用: 1]     

[13] 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本文引用: 1]     

[14] 国家统计局.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本文引用: 1]     

[15] 方叶林,黄震方,陈文娣,.

2001~2010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

[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5):831~839.

[本文引用: 1]     

[16] 赵光华.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差异评价研究

[J].宁夏大学学报,2007,(4):165~170.

[本文引用: 1]     

[17] 亢霞.

我国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关政策建议——来自黑龙江省,虎林市和海伦市的调研

[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2,(9):23~25.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