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 35 (6): 749-755

Orginal Article

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

雒海潮12, 李国梁2

1.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2.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Spatial Differences of Urbanization Quality of Henan Province

LUO Hai-chao12, LI Guo-Liang2

1.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Henan 453003,China
2.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llege of Environment & Planning,Henan University,Kaifeng, Henan 475001,China

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5)06-0749-07

收稿日期: 2014-02-16

修回日期:  2014-05-18

网络出版日期:  2015-06-20

版权声明:  2015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637)和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22400450011,132400410517)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雒海潮(1980-),男,河南焦作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E-mail:hcl207@tom.com

展开

摘要

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高速推进的城镇化健康发展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其中城镇化协调发展对健康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城镇化协调发展理解为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4个方面城镇化的协调推进。用TOPSIS法计算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镇化4个方面的优劣程度,之后评价各省辖市城镇化4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状况,并分析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以期对城镇化发展战略制定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 河南省 ; 协调发展 ; 空间差异

Abstract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urban construction have taken a notable achievement in the past 30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t present, the Chinese urbaniz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The urbanization speed is fast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but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 is still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urbanization quality is low. The high-speed urbanization which develops healthily will have to face many severe problems.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urbanization 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urbanization speed. This paper presents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decomposes composite urbanization into four parts, namely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economic urbanization, land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urbanization. With further consideration, the four parts must be in the coordination coupling state, if not that, composite urbanization will be in an un-health state. 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four categories of urbanization which is the results of decomposition of comprehensive urbanization. Base on the demographic data at a district level,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disparities of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in 2012, by a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Excell and IBM MapInfo 20.0.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se cities belonged to high grade coordinated category include Jiyuan, Xinxiang and Jiaozuo. 2) These cities belonged to secondary grade coordinated category include Zhengzhou, Shangqiu, Luoyang, Anyang, but these cities are backward in land urbanization. 3) These cities belonged to primary coordinated category include Hebi and Luohe, but these cities are backward in social urbanization. It may be the cause that is ignored that sufficient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 when urban develop rapidly. 4) These cities belonged to slight disharmony category include Kaifeng, Nanyang, Pingdingshan, Xuchang, Sanmenxia, these cities’ one part in four parts which namely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economic urbanization, land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urbanization must be specially excellent or terrible. 5) These cities belonged to medium disharmony category include Zhoukou, Xinyang, Puyang, Zhumadian, these cities’land urbanization obviously developed faster tha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economic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urbanization. Excessive land is employed in city construction, to a large extent land is losed. Based experience of worl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we judge that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is in initial stage of rapid expansion as a whole,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will keep to develop rapidly in 20 years. Based anticipation of urbanization fast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and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every c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the spatial disparities of evaluation result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gional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

Keywords: urbanization ; Henan Province ;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 spatial disparities

0

PDF (1131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雒海潮, 李国梁. 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J]. , 2015, 35(6): 749-755 https://doi.org/

LUO Hai-chao, LI Guo-Liang.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Spatial Differences of Urbanization Quality of Henan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35(6): 749-755 https://doi.org/

城镇化是一个社会经济变迁过程,是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生活状况、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过程。城镇化形式上表现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地域组织变化和转型[1]。具体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关于城镇化系统的研究不同学科强调的重点也不同,人口学认为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社会学强调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镇生活方式的过程;经济学强调城镇化过程中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镇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2]。可见,城镇化是一个涉及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保证各方面相互协调,使城镇化协调发展与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才能实现城镇化进程的平稳推进和健康发展[3]。中国自20世纪末以来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快速的城镇化过程,1996年之后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约1.3个百分点,达到世界同期发展速度的2倍,引起中国经济和社会急剧转型[4]。2012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6%,中国城镇化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入快速发展和矛盾凸显期。城镇化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持续增长中的核心命题,学界广泛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中国城镇化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特别要着力解决城镇化中的失衡问题和浅度城镇化问题[5]。我们将城镇化推进过程区分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个方面,认为城镇化进程中各个方面的推进应保持协调一致,经济城镇化作为主要发展动力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城镇化为这一过程提供空间载体,社会城镇化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同时又促进这一过程的推进。而现实中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现象较普遍,比如学界关注的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的不匹配,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造成农村土地被城镇化,而农民却未被城镇化,以致侵害农民权益,引发社会不稳定[6~9];有些地区土地城镇化快于经济城镇化,城镇扩张迅速,造成农地过度非农化和经济低效增长[10];也有些地区经济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相对过少人口分享经济增长成果,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若社会城镇化滞后于其它城镇化,则城镇公共服务商品供给不足,科教文卫发展不能满足群众正常生活需求。已有关于城镇化研究大多从单一角度出发,不能全面反映城镇化发展,较少考虑城镇化内部各方面协调性。鉴于此,我们采用TOPSIS法对2012年河南省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进行评价,之后用协调度函数测算四者之间协调度,最后对协调度空间差异进行分析。

1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1.1 区域概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规模总量上是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中西部经济总量大省,但人均GDP水平较低,是全国城镇化率最低的省区之一,人均资源量排名靠后。2012年全省土地面积16.7×104km2, 总人口10 543万人, 城镇土地4 214 km2。2012年人口城镇化率42.4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1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值比重为87.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7个百分点。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较快,城镇用地扩张迅速,人口城镇化水平以每年1.6 个百分点增长,超过国家平均增长速度。实证研究的社会经济数据来自2013年《河南统计年鉴》[11]

1.2 指标说明

根据城镇化协调发展含义,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权重确定采用专家咨询法,向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区域与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学等领域24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份。据此确定判断矩阵,并运用Excel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将专家打分权重结合已有研究成果[12,13]调整后综合衡量确定各指标权重(表1)。

表1   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weight of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指标权重
城镇化发展
协调度
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率(Q10.50
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Q20.50
经济城镇化非农产业GDP占GDP总量比重(R11.00
土地城镇化城镇土地实际面积与按人均需求计算的城镇土地理论面积之比(E10.32
城镇土地实际面积与按单位产出需求计算的城镇土地理论面积之比(E20.68
社会城镇化实际科教文卫支出与理论科教文卫支出之比(C10.20
实际卫生床位与理论卫生床位之比(C20.20
实际全社会用电量与理论全社会用电量之比(C30.18
实际图书馆藏书量与理论图书馆藏书量之比(C40.09
实际邮电业务量与理论邮电业务量之比(C50.18
实际电话拥有量与理论电话拥有量之比(C60.06
实际互联网用户数与理论互联网用户数之比(C70.09

新窗口打开

人口城镇化选择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指标进行评价。经济城镇化选择二三产业GDP占GDP 总量比重进行评价。结合人口和经济城镇化量化的分析,土地城镇化采用实际城镇土地面积与理论城镇土地面积之比进行评价,理论城镇土地面积指在理想状态下,人口全部都居住在城镇, GDP全部都由城镇土地产出,且土地平均产出水平与人均土地需求合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已达最佳水平时的城镇土地数量,假设理论状态下每人城镇土地需求为p,单位城镇土地面积的增加值为q,则E1E2可表示成:

E1=l/rp E2=lq/g (1)

式中,l表示实际城镇土地面积,r表示总人口,g表示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城镇化的量化和土地城镇化采用相似办法,用软基础设施实际数量与理想状态下软基础设施数量的比值来评价,理想状态下软基础设施数量表达为人均软基础设施需求水平与总人口相乘,评价指标C表达式是:

C=m/an (2)

式中m表示实际软基础设施数量,a表示人均需求,n表示总人口,其中mn是已知数据,a与人均土地需求一样,可通过TOPSIS法消去,在评价中仅起到中介作用,不影响评价结果。具体以社会城镇化的计算为例说明,对研究区域内e个评价城市选择7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原始矩阵S,其元素为sij,对原始矩阵通过下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矩阵Z,其元素为zij,同时可消去pq和人均软基础设施水平等中介参数。

zij=siji=1esij2(3)

1.3 方法介绍

TOPSIS法通常用于对一个拥有多个指标的对象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其核心思想是将N个影响评价结果的指标看成N条坐标轴,由此可以构造出一个N维空间,这样可以将每个待评价的对象依照其各项指标的数据在N维空间中描绘出唯一的一个坐标点。再针对各项指标从所有待评价对象中选出该指标的最优值和最差值,并用其可以在N维空间中描绘出两个点分别是最优点和最差点。依次求出各个待评价对象的坐标点分别到最优点和最差点的距离DbestDworst,并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得到评价参考值B,若B值越大则代表评价结果越高。

B=Dworst/(Dbest+Dworst) (4)

TOPSIS 法可以评价城镇化4个方面距离理想状态的接近程度,无法评价城镇化4个方面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而健康城镇化应该是经济、人口、土地和社会等方面协调发展的耦合过程,任何一方面出现偏离或不协调均会影响城镇化发展。所以首先用TOPSIS法评价地区经济、人口、土地与社会城镇化发展值,表示各地区城镇化4个方面的相对优劣水平,然后依据城镇化各个方面评价值,用协调度函数测算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度状况。协调度是系统间或系统要素间在发展过程中协调一致的程度,体现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协调度函数正是对这种协调有序水平的度量[14,15]。用 BipBieBilBis表示第i个评价单元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评价值,利用如下协调度函数计算评价单元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协调度。其中:Bi表示第i个评价单元协调度指数。

Bi=Bip+Bie+Bil+BisBip2+Bie2+Bil2+Bis2(5)

2 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与指标体系,采集2012年数据对河南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进行评价,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

人口城镇化指标值越大说明有更多人口居住在城镇和从事非农产业,可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人口城镇化最高是郑州市,最低是驻马店市。人口城镇化评价值总体上在河南省域内从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郑州市、济源市、鹤壁市、焦作市、洛阳市、三门峡市等豫西和豫北部分地区人口城镇化评价值都在0.4 以上,新乡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安阳市、漯河市等豫中和豫北部分地区评价值在0.2~0.4,开封市、信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濮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等豫东和豫南地区评价值都小于0.2(图1a)。经济城镇化一定程度上可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河南省政府在很长一段时期着力培养的中原城市群地区基本上都是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城镇化最高是郑州市,最低是信阳市,经济城镇化评价值与人口城镇化类似总体上也是从西北向东南阶梯递减(图1b)。社会城镇化评价值最高的是济源市,主要因为其由县级市升格为不设区的省辖市后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较高,同时作为扩权的省直管市试点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很大,地域相对较小,因此衡量的社会城镇化水平较高;三门峡偏离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经济水平较高,而且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物质基础;郑州市社会城镇化评价值高主要得益于省会城市的特殊地位,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核心城市,定位于中国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相对于其它城市更注重科教文卫投入和软基础设施建设(图1c)。土地城镇化用实际城镇土地面积与理论城镇土地面积的比值量化,评价值本身大小不能说明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如何,而必须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结合,如土地城镇化评价值最高的鹤壁市,社会与经济城镇化评价值较低,说明鹤壁市土地城镇化显著快于其它城镇化,城镇外延扩张迅速,土地粗放利用严重;三门峡市土地城镇化评价值较低,而经济城镇化评价值和人口城镇化评价值分别处于中游水平,说明三门峡市城镇土地扩张得到有效控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图1d)。

表2   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结果

Table 2   Evaluation result of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地区人口城镇化评价值经济城镇化评价值社会城镇化评价值土地城镇化评价值协调度指数排名
济源市0.56770.91880.77950.73441.97261
新乡市0.37060.59870.32080.39621.93982
焦作市0.51840.78170.45010.43641.93813
郑州市0.65020.99940.55490.52251.92714
商丘市0.08920.15870.21670.15931.92115
洛阳市0.45560.79750.46600.40991.92066
安阳市0.30820.61560.31870.41421.91677
鹤壁市0.53600.66890.23540.81651.86988
漯河市0.30120.60170.19770.47521.86019
开封市0.19580.23170.17720.47571.826910
南阳市0.10280.36450.15950.33201.815011
平顶山市0.35340.70570.26830.21431.791212
许昌市0.35960.68080.20120.22641.774313
三门峡市0.43240.77590.56660.07331.750114
周口市0.03450.02040.12150.10251.701015
信阳市0.17160.00050.14040.23421.695116
濮阳市0.07600.53530.18740.78521.630317
驻马店市0.01610.01530.19060.18661.526618

新窗口打开

图1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

Fig.1   Coordination degree of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3 空间差异分析

根据各省辖市城镇化协调度指数值与其在数值区间内的分布和集中水平,用自然划分法将18个省辖市划分5个等级,在1.938~1.973时,属于较高协调等级;在1.916~1.938时,属于中等协调等级;在1.860~1.916时,属于基本协调等级;在1.750~1.860时,属于轻度失调等级;在1.526~1.750 时,属于中度失调等级(表3,图2)。济源市、新乡市、焦作市位于较高协调等级,说明城镇化系统内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各方面发展协调程度高,经济水平提高有效促进了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需求匹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同时社会城镇化与人口、经济城镇化相一致,经济快速发展保证了各种社会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供应,满足了城镇化转移人口的需求。这主要因为济源市、新乡市、焦作市近年来始终重视高水平规划、严格建设管理城市,并不断强化城市品质建设意识,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如新乡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公交都市示范市等,焦作市成功实现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城市转型。近年济源市、新乡市、焦作市响应省政府号召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通过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追求舒适和繁荣,致使社会城镇化和其它城镇化保持协调发展状态。郑州市、商丘市、洛阳市、安阳市等4个城市处在中等协调等级,主要因为其各项城镇化评价值彼此差距不大,其中郑州和洛阳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城镇化评价值较高,土地城镇化评价值较低,这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人口城镇化率高,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郑州作为省会城市非基本部门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高。而土地城镇化评价值相对较低,这也是其未进入较高协调等级的主要原因,说明其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强度高,这主要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对建设土地需求远远高于建设用地指标供给,倒逼城市建设扩张进行存量土地盘活以满足需求。而商丘和安阳的各项城镇化评价值并不太高,特别是商丘各项城镇化评价值均较低,但彼此之间差距却不大,这正是其城镇化协调度较高的原因。鹤壁市、漯河市在基本协调等级,这2个城市的各项城镇化之间差距已经出现,其中社会城镇化评价值相对较低,说明经济迅速发展城镇空间快速扩张过程中,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够充足,政府主要靠土地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和城镇发展,由此造成土地城镇化过快和土地粗放利用,且在此过程中忽视城市公共服务建设,造成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因此必须以健康城镇化引领新型城镇化稳妥发展,不断完善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开封市、南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和三门峡市位于轻度失调等级,开封市之所以在轻度失调等级是因其土地城镇化水平高,而人口、经济和社会城镇化均滞后;南阳市之所以在轻度失调等级是因其其社会城镇化水平低;平顶山和许昌之所以在轻度失调等级是因其土地城镇化水平低,说明其城镇扩张相对缓慢,城镇化的土地扩展人均规模不大;三门峡位于轻度失调等级因其土地城镇化水平低,而同时社会城镇化评价值极高,造成城镇化发展不协调情况出现;位于轻度失调等级的城市主要是因为城镇化其中一个方面突出或严重不足造成。周口市、信阳市、濮阳市和驻马店市位于中度失调等级,这4个城市的经济城镇化评价值均比较低,同时土地城镇化高于其他城镇化,说明城镇化推进过程存在土地粗放利用,大量土地在城镇化进程中被占用。同时周口市、信阳市和驻马店市各项城镇化评价值均排名靠后,濮阳市人口、经济和社会城镇化在这4个城市中是较高的,土地城镇化评价值极高,造成协调度指数较低。

表3   协调度级别划分

Table 3   Partition of coordination degree ranks

协调度区间协调度等级地区名称
1.938~1.973较高协调等级济源市、新乡市、焦作市
1.916~1.938中等协调等级郑州市、商丘市、洛阳市、安阳市
1.860~1.916基本协调等级鹤壁市、漯河市
1.750~1.860轻度失调等级开封市、南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三门峡市
1.526~1.750中度失调等级周口市、信阳市、濮阳市、驻马店市

新窗口打开

图2   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

Fig.2   Spatial disparities of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4 结论与建议

将城镇化分解成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个方面,且认为城镇化内部各方面应保持协调一致,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2012年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济源市、新乡市、焦作市属于较高协调等级。郑州市、商丘市、洛阳市、安阳市属于中等协调等级,各项城镇化水平差距不大,但土地城镇化评价值较低,说明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实现了集约节约利用。鹤壁市、漯河市属于基本协调等级,但社会城镇化评价值较低,说明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公共服务产品的充分供给。开封市、南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三门峡市属于轻度失调等级,位于轻度失调等级的城市主要是因为城镇化其中一个方面比较突出或严重不足造成。周口市、信阳市、濮阳市、驻马店市属于中度失调等级,各项城镇化评价值均较低,其中土地城镇化相对快于其它城镇化,城镇建设过程存在过量占用土地问题。

根据城镇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河南省城镇化总体上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初期,未来20 a依然会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基于快速城镇化发展的预期,并考虑各城市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可以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较高协调等级的济源市、新乡市、焦作市,虽然其城镇化内部要素处于协同耦合状态,但各自情况又有不同,相对于济源市,新乡和焦作处于更低水平的协调状态,但3市都需要强有力的促进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从而与经济城镇化形成良好正反馈关系。其中,新乡市的经济城镇化水平还需有力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还需要加强,在城镇空间快速扩张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盘活存量土地,见缝插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中等协调等级的郑州市、商丘市、洛阳市、安阳市等4个城市,除郑州市外,其它城市的社会和土地城镇化发展需要重视,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力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其中商丘市需要不断提高二三产业经济比重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基本协调等级的鹤壁市、漯河市,鹤壁要加快社会和经济城镇化发展,漯河要加快人口和社会城镇化发展。属于轻度失调等级的开封市、南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三门峡市应根据木桶的短板原理,合理确定城镇化发展重点,开封市、平顶山市和三门峡市应严格控制城镇土地扩张,提高城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南阳市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创新制度提高人口城镇化,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断加大城市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许昌市需要提高社会城镇化水平。中度失调等级的周口市、信阳市、濮阳市、驻马店市,其土地城镇化评价值均较高,要严格控制土地城镇化速度以匹配人口城镇化发展,保证城镇化协调发展。同时应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人口向城镇转移,完善城镇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协调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组.“十二五”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本文引用: 1]     

[2]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本文引用: 1]     

[3] 樊纲,武良成.城市化: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本文引用: 1]     

[4] 樊纲,余晖.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质量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本文引用: 1]     

[5] 汪海波.

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及其重大意义

[J].经济学动态,2012,(9):49~5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依据我国城镇化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提出它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城镇化,特别要着力解决城镇化中的失衡问题和半城镇化问题,使得城镇化沿着城乡利益相互融合的轨道健康发展。其意义是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社会政治长期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成功实现的根本大计。其实现的关键是“三化并举”(城乡市场经济体制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推进工业现代的同时加速农业现代化)。
[6] 陶然,曹广忠.

“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不匹配与政策组合应对

[J].改革,2008,(10):83~8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正在经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从1995~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9.9%增加到47.5%.而同期官方公布的人口城镇化率由29.0%迅速提高到43.0%(国家统计局,2007)。
[7] 陆大道,姚士谋,李国平,.

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

[J].经济地理,2007,27(6) :883~8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8462.2007.06.002      URL      摘要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 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冒 进式"的城镇化现象。文章通过我国城镇化过速发展与空间失控的原因分析研究,建议采取严格而多方面的综合措施,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严重趋 势。使我国城镇化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走一条资源节约型即"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道路。
[8] 陆大道.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

[J].中国城市经济,2007,(10):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3363.2007.04.006      URL      摘要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涉及到产业的转型和新产业的成长、城乡的社会结构的全面调整以及庞大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源、环境的支撑以及大量的立法、管理、国民素质提高等方面,它必然是长期的积累和长期发展的渐进式过程。
[9] 刘静玉,孙方,杨新新,.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的区际比较及区域差异研究

[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3) :271~2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4978.2013.03.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剖析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一体化质量等六个方面的指标,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省内区域差异和中部六省的区际差异,发现河南省各市城镇化质量普遍偏低且差异明显;中部六省中,城镇化质量河南省排名最后,城镇化质量相对中等偏下,与其他五省的差距较大.针对河南省城镇化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策略.
[10] 李琪,安树伟.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同城市化质量类型划分及比较研究

[J].经济问题探索,2012,(12) :54~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2912.2012.12.00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相比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却较为缓慢,并且不 同城市间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对中国28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年城市化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将不同城市分为 城市化质量良好、中等、一般及较差四种类型.从区位特征看,城市化质量良好城市均在东部地区,质量中等城市的分布从东向西递减,一般及较差类型城市遍布全 国;从社会特征看,各类型城市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居民的需求都有差距,并且城乡关系也不够协调.根据不同城市化质量类型城市的特点及相同之处,提出了 各自的发展重点及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11]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本文引用: 1]     

[12] 顾朝林,于方涛,李王鸣,.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本文引用: 1]     

[13] 李鑫,李兴校,欧名豪.

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与地区差异分析

[J].人文地理,2012,27(3) :50~5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将城镇化分解成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部分,且认为这4部分应处在协调耦合状态,用TOPSIS法对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进行评价,之后对评价结果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以对城镇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常州和扬州在优质协调区;南京、镇江、苏州和无锡在良好协调区,且土地城镇化相对滞后,说明城镇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徐州、淮安和南通在基本协调区,徐州与淮安土地城镇化过快,社会城镇化滞后,表明城镇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同时忽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南通土地城镇化滞后,表明城镇扩张缓慢,城镇化的土地代价水平较低;泰州和盐城在轻度失调区,盐城经济城镇化滞后,泰州土地城镇化滞后,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大,城镇发展选择的是一种精明增长路径;连云港和宿迁在中度失调区,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其它城镇化,城镇发展土地代价水平高,具有相当过渡性损失。
[14] 李雪梅,张小雷,杜宏茹.

新疆塔河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

[J].地理研究,2011,30(2):348~358.

https://doi.org/10.11821/yj201102001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运用熵值法从城镇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方面对新疆塔里木河流域2000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GIS技术,运用空间聚类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及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基本格局保持稳定,区域城镇化综合水平较高的主要集中在巴州和阿克苏地区,而城镇化综合水平较低的主要集分布在和田、喀什、克州等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同时,城镇化综合水平表现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呈现较弱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以库尔勒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重大项目投资是塔河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产生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从而可针对性地制定提高塔河流域城镇的城镇化水平的对策。
[15] 吴跃明,郎东锋,张子珩,.

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2):47~5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借助系统工程多目标优化的思想,建立了新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三个部分: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环境系统指标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