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 36 (12): 1822-1833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12.007

论文

长江岸线的空间功能、开发问题及管理对策

段学军12, 邹辉13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08
2. 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08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Space Functions,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front Resourses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Duan Xuejun12, Zou Hui13

1.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Jiangsu,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Watershed Geographic Sciences,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Jiangsu,China
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中图分类号:  K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6)12-1822-12

收稿日期: 2015-12-15

修回日期:  2016-05-17

网络出版日期:  2016-12-20

版权声明:  2016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85)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段学军(1970-),男,内蒙古赤峰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 xjduan@niglas.ac.cn

展开

摘要

基于长江岸线空间功能的理念,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梳理了长江岸线开发功能分异的过程,总结了岸线开发功能定位的科学依据,并剖析了长江岸线开发的区域功能。归纳了长江岸线开发条件评估的技术体系,并综合分析了长江干流(宜宾以下)岸线的开发条件状况及利用现状,提出了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缺少科学的开发时序安排、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功能布局不合理、不当开发易造成生态破坏、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等问题。最后,从推进法制建设,破除行政壁垒,建立有偿使用机制,促进功能协调等方面提出加强岸线资源管理的对策,以期为长江岸线科学有效管理与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 长江岸线 ; 空间功能 ; 岸线开发 ; 长江经济带

Abstract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WRCR) are precious resourc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front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s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WRCR’s space func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function differentiation of WRCR which vary from agriculture, port, city and town life, manufacture functions to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It summarizes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WRCR development function orienta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s water depth in front of bank, width of waterway waters in front of bank, stability of river bank and conditions or width in back of river bank. It also analyzes WRCR development’s function and impact for cities and regions. The methods and technology systems of development condition evaluation of waterfront resources along river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mprehensively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nd utilization status of waterfront resources along the stem stream of Changjiang River are analyzed.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along the stem stream of Changjiang River (downstream Yibin City) is about 4 600 km, the longest watershed (i.e. about 1 660 km)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in Hubei Province. In downstream Changjiang River, channel depth and conditions or width in back of river bank are relatively good. In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WRCR are poor relatively on account of channel depth limitation, river bank stability is poor. In the upstream Changjiang River,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WRCR are also poor because width in back of river bank is limited seriously. Then, major problems facing the WRCR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which include lac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cheduling (e.g. available waterfront resources decreasing dramatically, lack of excellent waterfront resources reserved in the future), resources potential being not fully play (e.g. deep-water WRCR being used as shallow-water WRCR), functional layout being unreasonable (e.g. dysfunction of port, city and town life, manufacture functions), ecological damage of improper development and lack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s. Finall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WRC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from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efficient legal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planning making, breaking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and integrating WRCR, fostering market of WRCR deal and establishing paid use system of WRCR, facilitating intensive utilization and promoting functions coordination of WRCR.

Keywords: waterfront resources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 space function ; waterfro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 the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0

PDF (67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段学军, 邹辉. 长江岸线的空间功能、开发问题及管理对策[J]. , 2016, 36(12): 1822-1833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12.007

Duan Xuejun, Zou Hui. Space Functions,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front Resourses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36(12): 1822-1833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12.007

长江岸线指长江沿线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空间,是水域和陆域的结合带[1, 2]。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长江岸线成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开发的重要支撑条件。作为一种战略资源,长江岸线是港口、路桥、工业建设和旅游休闲的重要载体。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长江岸线有序开发”;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重点提出“开展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可见岸线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区域生态环境空间格局构建的关键要素逐步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T”字型国土开发理念[3]与长江产业带开发构想[4]提出以来,岸线资源得到重视,沿江地区进一步加大长江岸线开发利用,从最初的港口建设为主,逐步到港口、仓储、工业、城镇生活、过江通道等综合利用形式;开发功能也逐步从原来的港口主导开发,向产业主导开发,进而向多功能平衡开发转变[2,4,5]。随着开发利用中矛盾与问题的出现,岸线如何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逐步成为关注的焦点。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新的发展理念下,作为水陆交界地带,长江岸线既是港口、临港产业及城镇布局的重要空间,也是长江生命河的生态屏障和污染入江的最后防线,发挥着重要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功能,是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建设经济支撑带和绿色生态示范带的关键所在。

针对长江岸线已经开展了一定的开发实践与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江苏省率先提出“沿江开发战略”,将长江岸线开发利用作为重要内容并出台相关规划。随后安徽、江西、湖南等省份亦开展不同层次的长江岸线规划及沿江地区规划工作。其中,部分科研院所依托于国家重大课题对长江岸线(中下游)开展了调查与评价工作[4,6],并对中下游省份的岸线功能布局及沿江开发规划开展了实践工作。关于长江岸线的已有研究集中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在长江岸线演变及评价中的应用[1,7-9]、岸线开发适宜性评价[10]、岸线资源利用变化及合理利用[11-16]等,评价的空间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部分学者在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基础上[17,18],提出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的理念及方法[2],随后亦有学者提出“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应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协调”[19]。由早期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到长江岸线功能的合理布局与协调,体现了对长江岸线资源认识的深化。长江岸线不仅仅是一种复合的空间类型,更是一种经济资源,其价值依赖于自然、区位及开发条件。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往往与功能布局的合理性有关。因此,从长江干流整体上探究长江岸线的空间功能,归纳长江岸线的开发条件与利用现状,剖析新时期岸线开发面对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对长江岸线合理有序开发及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长江岸线的开发功能演变

自古以来,江河岸线就以其资源与区位优势,成为人类傍水而居及经济活动的场所[16]。农业社会人们主要在江河沿岸开展农业生产以及在部分水陆交汇岸段进行军事防御、运输贸易等活动;工业社会使得江河两岸因运输成本低廉、取水便捷,成为城镇与工业企业(尤其是大运量、大耗水的企业)集聚的地段,而岸线利用类型的演变正体现出其可提供空间功能与服务的分异与变化。长江因为通航条件较佳,长江流域自历史时期以来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江岸线的功能分异特征明显并具有代表性。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长江岸线的功能大致经历了由原始状态-农业功能-港口功能-城市功能-工业功能-综合功能的分异与演变过程。长江岸线特别是中下游岸线所处区域多为平原地区,陆域土地肥沃,农业条件优越,所依托的长江沿岸地区分布着中国重要的“大米带”、“油菜带”,是中国重要的“农业资源走廊”,自古以来发挥着重要的农业生产功能。“港口”的出现与演变是长江岸线功能分异的重要转折点。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便出现了以军事意义为主的古渡口与江防城堡;秦汉以后,由于漕运、盐运、矿运的发展,沿江兴起了诸多港埠,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长江沿岸先后兴起过十几座具有一定规模的港口(如沪渡、建康、夏口、渝州等) [20] 。港口与城市自古便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要素,一些地区依托于港口(码头)形成重要的临江城市,一些城市亦因经济发展及交通需要而建造港口。历史时期在长江水运交通要冲形成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其中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优越的城市成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如汉口(今武汉)、建康(今南京)等[21]。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的胁迫下,长江沿岸诸多港埠被迫先后开放,如上海、吴淞、镇江、南京、浦口、芜湖、安庆、九江、武汉、重庆等 [20],并建立临港设施、铁路交通及租界地区。

近代长江沿岸地区布局了纺织、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枪炮制造)等重要工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沿江布置钢铁、化工、造船等重要工业,并且随着航道疏浚、港口建设而逐步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下游地区(江苏)掀起沿江开发“热潮”,促进了长江岸线功能的演化与分异。自古以来岸线功能的演变过程反映人们的集体智慧,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许多沿江城市“城不见江,江不见城”,城市生活区与长江之间被港口、工业隔离,影响景观与城市居民休闲。随着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部分城市根据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建设的需要,对滨江岸线功能进行了调整,如武汉将城市核心地区长江岸线打造成为江滩公园;南京对沿江区域进行调整改造,将港口、工业搬迁,改造成为滨江风光带,作为城市生活休闲的功能。

总之,长江岸线功能主要包含生产、生活、生态、交通、军事等功能(图1),功能的表现形式逐步多元化。其中,军事功能在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江防城堡、炮台等,且近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长江岸线都发挥着重要的军事功能,而在当代该功能逐步减弱;另外,渔业生产、渔业养殖在下游地区(如苏州)是不可忽视的功能之一。不同时期不同岸段存在多种岸线演变的轴线与过程,如历史时期存在着自然状态-农业-工商业-港口(码头、港埠)-城镇的演变过程;在近现代及当代,特别是近年来“港口建设大潮”的时期,存在着农业-城镇-港口(-工业-滨江景观)的演变过程。其中,景观生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包括城市内部的景观生态岸段以及城市外部的生态保留岸段,部分城市逐步提出长江岸线“留白”、“留绿”的口号。

图1   长江岸线功能分异与演变

Fig.1   Functions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waterfront resourses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WRCR)

总体来看,虽然部分沿江岸线功能的形成(如沿江城市)有偶然的因素,但基本上都是在一定的资源环境基础、地理区位与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如农业资源丰富或矿业资源丰富使得漕运、矿运发达,处于水陆交通要道的岸段更加容易形成码头、港埠及城镇。在古代,长江水运的发展、交通要道的区位、支流的交汇、运河的开发、客货运的需求、造船技术的提升等都是港口功能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近现代,资本主义的萌芽、遭受外国侵略而开放通商口岸、近代工业(钢铁、军工)的发展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当代,长江水电建设、“一五”期间工业布局、“三线”建设工业布局、航道整治、港口建设(特别是中下游)、沿江开发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等是推进长江岸线功能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2 长江岸线的区域功能分析

2.1 岸线开发的区域功能

岸线开发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岸线开发通过各种功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区域亦作为岸线开发的重要腹地。岸线开发主要通过港口、临江工业、城镇发展及过江通道建设等形式发挥区域功能。经济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工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同时国内的产业尤其是外向型产业加快向沿海沿江区域聚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表明沿海地区发展具有明显优势,而近年来沿江地区依托于长江岸线建设港口,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也显示出较大的潜力。

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港口是区域对外联系的窗口,一直被看成是地区经济的门户,许多研究表明“港城互动”、“港城融合”的重要性与效应[22]。“依港促城”是岸线发挥区域功能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乏“城以港兴”的案例。世界上很多港口城市已成为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亚洲“四小龙”也依托临港优势、积极发展临港工业从而取得经济快速增长,再如上海开埠后的迅猛发展也验证了港口区位优势成为区域增长点的决定性作用[23]。历史时期港口所在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商业集散地即所谓的商埠,港口所在地逐步发展成为区域重要城镇。港口作为水陆运输的联接点,在陆上和水运两个方面具有集聚、扩散功能,对区域集疏运体系构建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港口通过临港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与发展。据深圳港测算,港口每生产1元的营业收入,会给相关产业带来7元的综合收益,社会贡献率达到1:7[23]。长江临江地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临港产业发展体系[24]。而长江沿江已经形成的港口体系对沿江城市及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和支撑作用(图2)。

图2   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分布及港口企业货物吞吐量

Fig.2   Main ports distribution and port enterprises’ cargo throughput capacity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临江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大耗水、大耗能、水运需求高的工业倾向于布局在临江地区,且临港产业形成能源、化工、建材、钢铁等加工制造业,航运、集疏运、仓储等物流业,金融、保险、旅游、商贸文娱等服务业形成了综合配套产业体系。长江沿江从泸州至太仓诸多临江(临港)产业区或新城[24]。且近年来,区域产业快速向沿江地区集聚,临江(临港)型产业优势凸显,沿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一大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沿江转移、集聚。值得注意的是,临江工业园发展中,形成了跨江合作的新探索,以江阴-靖江为代表,已经被长江中上游其他地区借鉴,打破行政界线,充分利用长江两岸岸线资源发展临江工业。

依托临江城市推动区域发展,长江沿江形成了特殊的“双核结构”城市链(图3),这些双核型空间结构是长江沿江省份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组合而成的空间结构模式,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种空间尺度大、区域效应强烈的特殊的港城关系。另外,长江岸线的过江通道功能对跨江交通的改善具有明显作用。长江已建设有70多座大桥,重庆市、武汉等城市跨江大桥较多,对岸线的占用不可忽视,近年来通车的苏通大桥、上海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等长江桥梁的通车对城市乃至南北交通大格局影响深远。且上海、南京、武汉皆已建成长江过江隧道,对长江岸线的空间功能要求提出了新的延伸。另外,长江轮渡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是沿江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过江轮渡仍然在部分城市运行,如武汉、南京、重庆等,对城市交通、旅游休闲带来了显著效应。

图3   长江沿江双核结构城市示意图

Fig.3   Schematic of dual-core structure cities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总之,长江岸线的区域功能发挥依托于长江航运、交通建设(跨江桥梁建设)、腹地支撑等要素,通过多要素综合发挥功能。当然,岸线开发的区域功能效应亦存在负面的影响,如港口作业给城市带来污染、噪声、交通拥挤,有碍城市的景观或存在工业港安全问题;仓储功能特别是危化品仓储等带来安全风险(如天津港爆炸事件);临江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带来城市环境污染与长江水环境污染风险与威胁;过江通道设置不合理(桥梁高度)阻碍航道利用与通行,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遇等。这些不利区域功能影响的背后,迫切需要加强岸线功能的科学合理利用与保护。

2.2 岸线开发功能定位的依据

从区域角度来看,空间开发功能定位的依据是综合考虑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组合特征,划定区域内各类功能区,使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活动配置在低环境敏感、低开发成本(资源供给约束小)、高发展潜力的空间,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18]。而从岸线开发角度来看,功能定位的依据是综合考虑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具体来说考虑岸前水深、岸前航道水域宽度、岸线稳定性、岸线后方陆域条件,以及河势、航运、工业污染、城镇布局等其他要求(图4)。

图4   长江岸线功能定位及开发条件评估的主要依据

Fig.4   Evaluation basis and principle of WRCR’s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从新时期岸线开发功能定位的角度来看,合理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港口岸线对水深、稳定性和后方陆域条件要求较高,要求稳定性好,不冲不淤或冲淤微弱,深水或中深水,通航条件较好,后方陆域较宽。工业与仓储岸线要求和港口类似,但程度稍低,除港口以外的深水和中深水岸线,均可作为工业和仓储功能,且污染型企业和危险品仓储应考虑与其他功能的协调,布局在取水口与城镇下游,一般布局沿江火电、钢铁、化工、建材、造船等基础工业。过江通道对岸线地质条件、稳定性和河道宽度要求较高,要求地质基础坚固,河势稳定,河道相对较窄,应预留足够适宜通道建设的空间。取水口及饮用水源岸线对岸线稳定性、岸线冲淤情况和上游利用方式要求高,应选择适宜岸段,建立必要的水源保护区。城镇生活岸线对岸线自然条件要求较低,但是应逐步受到重视,并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合理预留与设置,提升城镇宜居程度。生态保护岸线既可以是岸线开发条件较差的岸段,亦可以是生产性岸线之间的绿色隔断空间,具有维持岸线可持续利用的功能。当然,长江岸线开发功能定位除了主要考虑自然基础条件及功能相互协调以外,亦要考虑到功能发挥与实现的区域需求与区域影响等因素。

3 长江岸线的开发现状与对策

3.1 长江岸线资源条件与开发现状

由于资源环境基础的差异性,长江岸线的各岸段开发条件不尽相同。长江中下游地区岸线资源评价已经形成了一套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一般分为三或四级(等)岸线,表征长江岸线的开发条件优劣;主要考虑岸前水深、岸前航道水域宽度、岸线稳定性、后方陆域条件或后方陆域可开发纵深等4项因素(图4,5)。结合图4,岸前水深为离岸距离L处水深H;岸前航道水域宽度为可满足G吨船舶航行与掉头需要的航道水域宽度W;岸线稳定性包括基本稳定或微冲、冲刷但一般性护岸可治或微淤、大冲大淤等情况;后方陆域条件包括陆域宽阔平坦、自然条件制约小,水系密集或城市贴岸,山体或湖泊近岸或地势低洼的泄洪区域等状况(或采取定量评估确定后方陆域可开发宽度)。一般选取岸前水深与岸线稳定性两个指标,兼顾考虑岸前航道水域宽度和后方陆域场地条件两个限制性因素,综合确定各岸段开发利用条件的优劣(图5)。而实践评估过程中,各段LHG有所差异,如安徽省长江岸线开发条件评价中,距岸100~150 m内水深达8 m或以上定位一级岸线;而九江市长江岸线开发条件评价中,距岸200 m内水深达5 m或以上定位一级岸线。

图5   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技术方法

Fig.5   Evaluation technique and method of WRCR’s development conditions

长江干流(宜宾以下)岸线总长度约4 600 km,沿江各省市中最长的为湖北,约1 660 km。在安徽省的767.8 km长江岸线中,一级岸线163.7 km,占比21.32%;二级岸线134.6 km,占比17.53%。在江西省152 km的长江岸线中,一级岸线46.4 km,占30.53%;二级岸线 46.12 km,占30.34%。从每 1 km 岸线拥有的深水岸线( 深水岸线为岸线水域范围内水深超过10 m的岸线,岸前水域取值为:宜昌-新济洲段100~200 m,新济洲以下江段200~300 m。) 来看,湖北为 241 m,湖南(岳阳)为 188 m,江西(九江)为 330 m,安徽省为 230 m,江苏省为 430 m。一级岸线主要分布在泰州、南京、苏州、镇江、九江、芜湖、武汉、黄石等地,该8市长江干流一级岸线占其总岸线78.7%[1, 6]

综合分析长江干流(宜宾以下)岸线开发条件(图6),深水岸线条件较好的岸段有荆州岸段,南京-泰州段。稳定岸线条件较好的有武汉岸段,黄冈-池州岸段,泰州及苏州岸段。下游地区,南京以下航道水深条件好,岸线后方陆域条件较好;九江-南京岸段后方陆域条件相对较狭窄,岸线稳定性相对较差,且深水航道有限。中游地区,航道水深受限,除武汉以外大部分城市岸线稳定性较差,岸前水深不足,但中游主要处于江汉平原地区,岸线后方陆域较宽阔,条件较好。上游地区,三峡航道虽然水深条件好,但岸线陆域严重受限,而重庆-宜宾岸段航道水深不足,岸线后方陆域狭窄,开发条件相对较差。

图6   长江干流岸线开发条件
注: (1)稳定岸线长度及深水岸线长度数据源于王传胜相关研究[6],宜昌以上城市及上海无稳定岸线和深水岸线数据; (2)航道水深数据源于王成金等相关研究[25]

Fig.6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WRCR (downstream Yibin City)

宜宾以下干流长江岸线长3 527 km,已开发利用527 km,利用率约为15%。利用率最高的为无锡(61%),较低的有荆州、咸宁等(图7)。江苏、安徽是沿江拥有岸线资源较多的省份,亦是较早提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省份。安徽长江干流岸线全长 767.8 km,已利用长江岸线86.9 km(2006年),岸线利用率为11.3 %,其中南岸利用40.5 km,利用率为 12.3%;北岸利用46.4 km,利用率为10.5%,已利用的86.9 km岸线中以港口、工业与仓储占用为主,其中港口占用41.9 km,占比48.2%;工业与仓储占用29.9 km,占比34.4%;过江通道占用8.1 km,占比9.3%;城市生活与旅游占用7 km,占比8.1%[26,27]。江苏长江主江岸线859 km,已利用430 km(2008年),占主江岸线总长的50%;其中,南岸已利用228 km,港口、仓储与工业占用分别为25.2%、6.4%与53.2%;北岸已利用201 km,港口、仓储与工业占用分别为13.5%、7.0%与67.7%[14]

图7   长江干流滨江城市岸线长度及已开发利用长度
注:下游数据来源于相关地区沿江规划及岸线利用规划[26-28],中游数据主要来源于王传胜相关研究[1],宜昌以上城市及上海已开发利用长度暂缺。

Fig.7   Utilization of WRCR (downstream Yibin City) in riverside cities

3.2 长江岸线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江岸线空间发挥着重要的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对长江沿岸地区乃至更大范围腹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江岸线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与重要的空间,其资源开发、空间利用以及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实际开发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 缺少科学的开发时序安排

宜宾以下长江干流岸线开发利用率已达15%左右,其中港口码头约占已开发利用岸线的56%。以江苏省的苏中三市(泰州市、扬州市、南通市)为例,已利用岸线长度由2002年68.8 km上升到2008年176 km,岸线利用率增加24.4%,扩张的势头相当迅猛[15]。另一方面表现为后备优良岸线不足。以南京市为例,南京长江段干流及洲岛自然岸线总长308 km,规划港口岸线93.5 km,2015年已利用港口岸线66.4 km,剩余岸线中宜建港岸线15.4 km,未来发展缺少优良岸线预留空间。其次,港口开发过热,港口码头结构不合理。据统计长江干线湖南段、江西段及安徽段平均不到1 km就有一座码头,再往下游港口码头更加密集。近年来,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冷热不均、重复建设、缺乏统筹的现象突出,一方面是建好的港口码头业务不足,“吃不饱”甚至“晒太阳”的现象普遍;另一方面是新的港口、码头项目不断建设。另外,公用码头偏少而非公用码头偏多,大码头偏少而小码头偏多,货主码头等级偏低,占用岸线企业规模偏小。有的岸段多种利用方式无序交叉混杂,专业化程度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2) 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深水浅用,多占少用。一些条件较好的深水岸线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地方一般性码头及企业专用码头占用深水岸线,使得深水岸线难以发挥深水潜力与功能。由于企业占用岸线长度缺乏标准与门槛,部分企业占用岸线过长,致使岸线资源闲置和浪费。如江苏省早期的岸线开发过程中,仅需占用100 m岸线的开发工程却占用了几百米甚至上千米,而可以用来建造万吨级码头的岸线却只建了千吨级;岳阳港区某电厂拥有2个煤炭泊位,仅需1 000 m岸线却占用2 300 m。此外,造船厂是近年来沿江地区建设最快、最多的项目,大量占用岸线资源。如江苏仪征,近年来造船业异军突起,12 km的长江岸线上有28家造船厂。另外,下游地区可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已趋匮乏,部分沿江城市采取开垦滩涂人工制造岸线,出现了一股“人造岸线热”,不合理的人造岸线给通航安全带来隐患。

3) 功能布局不合理

港口码头、工业企业、城市生活、跨江桥梁、取水口及排水口、过江隧道与电缆等建筑物及构筑物沿岸布局缺乏统筹协调。部分建设工程挤占规划保留区或防洪工程用地,影响河势及防洪安全。部分城区岸线布局没有与城市总体规划较好协调,老城区仍有生产性货运码头存在,影响城市景观风貌。岸线开发多以港口与工业等生产性功能为主,城市休闲与旅游景观等生活性功能占用较少。其次,产业雷同,恶性竞争。沿江开发过程中,各地纷纷将化工、造船等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使得沿江地区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恶性竞争加剧,进一步造成岸线资源开发的不合理布局。再者,取水口布局分散,水源保护空间不足。在功能布局协调方面,取水口布局问题尤为突出。安徽沿江有城市和乡镇取水口47个,取水口过多,而且布局分散,一些取水口混杂在工业和港口码头之间,上下游没有留足水源保护空间。如安徽芜湖杨家门水厂取水口受到上游300 m处的石油站码头的影响,对居民饮水安全带来威胁。江苏沿江共有区域性饮用水取水口80余个,且大部分占用深水和中深水岸线,取水口过多且布局分散,不仅增加了水源保护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岸线资源的高效利用。

4) 不当开发易造成生态破坏

首先,岸线不当开发破坏滨江湿地。滨江湿地是水域与陆域的过渡地带,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过度密集的港口建设、临江工业开发区建设使得滨江湿地的生态功能丧失,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人造岸线对自然岸线格局的破坏不容忽视。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沿江堆砂场对岸滩湿地亦造成破坏。而沿江各级政府也开始认识到滨江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如南京市开展绿水湾、龙袍、八卦洲等长江滨江三大湿地保护工程,扬州打造长江下游最大的人工恢复岸线湿地。其次,岸线不当开发影响水生态及渔业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渔业资源面临严重衰退的局面,临江污染密集型工业的布局会造成长江岸边污染带,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另外大规模重化工企业临江布局造成严重的生态风险。不合理的港口建设、航道建设、密集的航运与水生态保护矛盾凸显,特别给江豚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注意到伴随港口建设而兴起的密集航运不断挤占江豚生存空间,轮船发出的噪音干扰江豚的定位系统,影响其生存,且江豚遇螺旋桨伤亡的现象亦非常多见。

5) 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

岸线开发管理机制欠完善,岸线规划滞后实施困难。首先,岸线资源开发及管理机制不完善,长江岸线资源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管理职责不明。即使部分省市有沿江开发办公室负责协调管理,但管理权仍然分散在各个部门,管理上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更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长期以来长江岸线缺乏统一管理,使用长江岸线的不同单位通过各自途径上报不同的职能部门审批,致使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在岸线使用功能、岸线利用与保护矛盾突出[12]。其次,岸线开发利用规划滞后,长江下游部分沿江省份岸线规划在2003年以后出台,而在此之前长江下游特别是江苏省长江岸线占用已经大规模形成,部分项目布局缺乏科学论证,且调整难度大,使得规划难以实施。而各沿江城市城区附近岸线开发强度过高,布局拥挤,调整阻力更大。中西部部分省份岸线规划目前尚未出台。

3.3 长江岸线资源开发管理对策

为推进长江岸线资源有序开发,必须树立“长江岸线是宝贵资源”的管理理念,进行科学的岸线开发利用规划,理顺岸线开发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岸线资源科学利用的法制保障。

1) 推进法制建设,科学规划管理

首先,推进岸线航道管理法制建设。河道岸线的产权归属不明是导致河道岸线利用各自为政、低效无序的重要原因[12]。出台《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条例》,使得长江岸线的利用、保护和监管有法可依。其次,编制科学合理的岸线利用管理规划。近年来,长江沿江部分省市相继编制了本省市岸段的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总体规划,但尚缺少干流全线的整体规划。长江岸线规划与沿江各市编制的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岸线规划等规划的关系具有“条块”特点,应统筹兼顾。坚持“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合理布置、分期实施”和“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综合开发、合理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长江岸线的“黄金”价值。

2) 破除行政壁垒,整合岸线资源

首先,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区域一体化。通过推进长江经济带“大通道”到“大通关”的转变,实现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以通关一体化带动经济一体化和管治一体化;通过“大产业带”到“大产业链”的转变,从追求产业规模扩大,向产业链式整合转变,实现上下游的环境责任共担、发展利益共享;通过“大港口”到“大集团”的转变,整合港口资源,实行港口、岸线统一经营管理,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减少恶性竞争。“大通关”已在长江下游部分港口推行试点。

其次,整合岸线资源,推进统一管理。长江沿线部分省份开展了岸线资源整合开发的尝试,如安徽省由省政府统一负责管理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并建立了由发改委、国土、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长江岸线资源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而湖北省按照“全线整合、分步实施”的思路,组建湖北港口集团,先期整合了湖北省级港航资产、武汉港务集团、武汉新港投资公司及鄂东南5市(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港航集团的国有资产。应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破除行政壁垒,整合岸线资源。

3) 培育岸线交易市场,建立有偿使用机制

首先,培育建立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交易市场,构建有偿使用岸线资源的机制。通过价格杠杆来有效阻止岸线占而不用或多占少用甚至炒作岸线的现象,同时亦可以利用岸线资源资金建立岸线开发基金。促进长江岸线使用权流动、岸线交易市场化机制形成,从而形成长江岸线资源使用在有序竞争中进行。其次,成立长江岸线总公司,以现有的地方河道管理局的部分职能为基础,成立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管理总公司,统一经营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交易市场。再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岸线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确定岸线的价值标准,使国家对岸线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体现,并统筹岸线与后方土地的使用和管理,统一估价。

4) 推进集约利用,促进功能协调

首先,制定岸线准入机制,推进集约高效利用。建立岸线利用的准入门槛机制,严格限制投资强度和产出率较低的生产企业贴岸布置,提升岸线开发的投资强度、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益。深水岸段适于布局港口码头、取水口和大运量、大耗水工业,且可利用的深水岸段在整个长江岸线资源中极其有限,应严格控制;而浅水岸段可发挥养殖业和生态农业、城市生活和生态保护功能。应根据岸线的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岸线功能,提高岸线资源的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开发港口、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引导产业向陆域纵深发展,尽量少占岸线,避免产业园区沿岸线依次布局,努力实现岸线的集约利用。

其次,合理开发布局,促进功能协调。合理确定适宜港口、工业、城市生活、旅游休闲及生态保护岸线,兼顾生产岸线、生活岸线及生态岸线的空间协调,统筹污染排放较大、环境风险较高的生产性岸线和生活性岸线空间布局。再者,提高长江岸线开发可持续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滨江空间格局(图8)。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长江岸线资源利用,近期开发应为远期发展预留岸线,对开发前景良好但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应该予以重点保护,作为战略储备岸线。利用与治理结合,岸线开发利用的同时,应确保防洪安全与河势稳定,加强河道整治与航道疏浚,保障岸线资源条件的稳定与提升,并逐步促进新的深水岸线形成。长江经济带要求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带”,而长江岸线是生态带的核心空间,应该基于长江水道,结合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基础,科学合理布局依托于长江岸线的滨江空间功能,建设山水协调、水岸协调、城水协调、人水和谐的长江滨江空间格局。

图8   长江岸线功能协调及滨江空间功能协调示意图

Fig.8   Space layout coordination’s diagram of WRCR’s and riverside regions functions

4 结语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长江岸线逐步受到人们重视。十多年的区域发展实践证明,基于长江岸线资源评价及功能识别的港口与临江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中下游的江苏、安徽等省份。岸线开发对区域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背后,亦面临着新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源于功能布局不合理及体制机制建设的滞后。后续的研究与实践中,应进一步提升长江岸线资源观,树立长江岸线空间功能观,加强岸线资源集约、高效、有偿利用,促进岸线功能合理、协调、有序发挥。加强岸线评价及功能分区的技术探索,虽然已有研究已经形成一套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但是随着对精度要求的提高,长江河道、河势、岸线的动态变化,岸线与腹地的区域互动性提升(非自然要素的测定),亟需新方法新技术的支撑。而且,长江上游(宜昌以上)岸线的研究工作仍处于空白,而川江段的港口与临江工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其岸线研究亟待开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依托于长江岸线的滨江空间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业、城镇、工业、港口等人类活动空间与长江水域、丘陵山地、平原、湖泊等自然地理空间剧烈演变,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地理环境基础与社会发展规律。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提出,新背景下岸线开发功能如何定位,长江岸线生态功能如何发挥,这些问题及思路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提供支撑借鉴。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传胜,王开章.

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J]. 地理学报, 2002, 57(6): 639-700.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2.06.00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4]      摘要

<p>在对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复杂适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架出了全新的水资源配置系统分析模型。同时对系统的动力机制、主体行为特性和系统状态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描述,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用于分析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演化规律,并应用这种分析方法对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研究。</p>

[Wang Chuansheng, Wang Kaizha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front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i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2, 57(6): 639-700.]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2.06.00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4]      摘要

<p>在对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复杂适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架出了全新的水资源配置系统分析模型。同时对系统的动力机制、主体行为特性和系统状态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描述,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用于分析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演化规律,并应用这种分析方法对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研究。</p>
[2] 段学军, 陈雯, 朱红云, .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方法研究——以南通市域长江岸线为例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5): 621-6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8227.2006.05.01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3]      摘要

长江岸线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其资源条件,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确定分段岸线使用的适宜性,合理安排港口、工业、城市生活以及生态保护等各项功能,实现岸线水域和陆域利用的合理布局,对长江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必须坚持可持续开发作用、深水深用与浅水浅用、集约布局与纵深发展结合、上下游及左右岸利用方式协调、开发规模和时序与城市和产业发展适应等五条基本原则,区划过程一般包括4个步骤,即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岸线资源条件、分析岸线利用现状及需求、分析岸线利用适宜性并完成功能分区。提出了基于遥感与GIS的岸线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评价思路,引入了构造联表的岸线开发适宜性分析方法,并且应用这些方法对南通市域长江岸线资源进行了功能区划分。

[Duan Xuejun, Chen Wen, Zhu Hongyun et al.

Method to make function division of waterfront resourc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A sample on the waterfront for Nantong City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06, 15(5): 621-6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8227.2006.05.01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3]      摘要

长江岸线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其资源条件,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确定分段岸线使用的适宜性,合理安排港口、工业、城市生活以及生态保护等各项功能,实现岸线水域和陆域利用的合理布局,对长江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必须坚持可持续开发作用、深水深用与浅水浅用、集约布局与纵深发展结合、上下游及左右岸利用方式协调、开发规模和时序与城市和产业发展适应等五条基本原则,区划过程一般包括4个步骤,即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岸线资源条件、分析岸线利用现状及需求、分析岸线利用适宜性并完成功能分区。提出了基于遥感与GIS的岸线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评价思路,引入了构造联表的岸线开发适宜性分析方法,并且应用这些方法对南通市域长江岸线资源进行了功能区划分。
[3] 陆大道.

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

[J]. 地理学报, 1987, 42(2):97-105.

https://doi.org/10.11821/xb198702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根据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在本世纪内及下世纪初年应当实行重点开发战略,按“点-轴渐进扩散”模式实行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区域发展。实施这一战略,要求确定重点开发轴线,沿轴线建设密集产业带和建立横向联系的经济区。其中,沿海与沿长江两个一级轴线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r”字形宏观格局。

[Lu Dadao.

The macrostrateg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7, 42(2):97-105.]

https://doi.org/10.11821/xb198702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根据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在本世纪内及下世纪初年应当实行重点开发战略,按“点-轴渐进扩散”模式实行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区域发展。实施这一战略,要求确定重点开发轴线,沿轴线建设密集产业带和建立横向联系的经济区。其中,沿海与沿长江两个一级轴线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r”字形宏观格局。
[4] 虞孝感. 长江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本文引用: 3]     

[Yu Xiaogan.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ndustrial Belt.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7.]

[本文引用: 3]     

[5] 段学军, 虞孝感, 邹辉.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21-1629.

https://doi.org/10.11870/cjlyzyyhj201510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开发轴线,近年来已经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肩负着参与国际竞争、协调东中西3大区域、推进双向开放、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流域经济发展为视角,从长江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出发,回顾了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历程,从经济地位、产业集聚、航运建设、岸线开发、沿江交通等5个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态势,并重点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发展与布局、生态环境影响、港口建设与发展、城市群培育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改革考核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强化流域协调机构与建立流域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Duan Xuejun, Yu Xiaogan, Zou Hui.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rend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5, 24(10): 1621-1629.]

https://doi.org/10.11870/cjlyzyyhj201510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开发轴线,近年来已经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肩负着参与国际竞争、协调东中西3大区域、推进双向开放、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流域经济发展为视角,从长江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出发,回顾了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历程,从经济地位、产业集聚、航运建设、岸线开发、沿江交通等5个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态势,并重点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发展与布局、生态环境影响、港口建设与发展、城市群培育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改革考核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强化流域协调机构与建立流域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6] 王传胜.

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评价

[D]. 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0.

[本文引用: 3]     

[Wang Chuansheng.

Evaluation of waterfront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 Nanj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0.]

[本文引用: 3]     

[7] 黄家柱.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长江下游江岸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J]. 地理科学, 1999, 19(6): 521-5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1999.06.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应用多时相遥感动态分析方法对长江南京以下河段近四十多年来江岸变迁进行调查,并建成江岸变迁图形数据库。对多期航道水深测量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建成航道水深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河床时空演变规律,结合沿江地质地貌、护岸工程等信息,对长江下游江岸稳定性进行评价。

[Huang Jiazhu.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o the assessment of bank stability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1999, 19(6): 521-5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690.1999.06.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应用多时相遥感动态分析方法对长江南京以下河段近四十多年来江岸变迁进行调查,并建成江岸变迁图形数据库。对多期航道水深测量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建成航道水深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河床时空演变规律,结合沿江地质地貌、护岸工程等信息,对长江下游江岸稳定性进行评价。
[8] 杨桂山, 施少华, 王传胜, .

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与港口布局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8(1): 17-22.

URL      摘要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CAS IR GRID))以发展机构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为目标,快速实现对本机构知识资产的收集、长期保存、合理传播利用,积极建设对知识内容进行捕获、转化、传播、利用和审计的能力,逐步建设包括知识内容分析、关系分析和能力审计在内的知识服务能力,开展综合知识管理。

[Yang Guishan, Shi Shaohua,Wang Chuansheng et al.

Problems in the river bank use and harbour layout along Jiangsu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ir solutio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1999, 8(1): 17-22.]

URL      摘要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CAS IR GRID))以发展机构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为目标,快速实现对本机构知识资产的收集、长期保存、合理传播利用,积极建设对知识内容进行捕获、转化、传播、利用和审计的能力,逐步建设包括知识内容分析、关系分析和能力审计在内的知识服务能力,开展综合知识管理。
[9] 马荣华, 杨桂山, 陈雯, .

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评价因子的定量分析与综合评价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2): 176-183.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3037.2004.02.006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定量获取是长江岸线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岸线稳定性、岸前水深、岸前水域宽度以及岸线陆域宽度作为评价因子,在GIS支持下,应用叠加分析与格网分析等技术方法,定量评价岸前水深和岸前水域宽度,对其中的技术环节作了详细说明;应用分形理论,对江苏长江段岸线以及可能影响岸线稳定性的岛屿进行了分形分维数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多时相的卫星影像以及一些辅助资料来判断局部岸线的稳定性。在对4个单项因子评价单元的基础上,通过GIS叠加分析获取岸线的综合评价单元,应用因子赋分的方法对每一单元岸线进行综合评价。

[Ma Ronghua, Yang Guishan, Chen Wen et al.

Assessment and quantitative acquirement of factors for evaluating bank resourc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4, 19(2): 176-183.]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3037.2004.02.006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定量获取是长江岸线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岸线稳定性、岸前水深、岸前水域宽度以及岸线陆域宽度作为评价因子,在GIS支持下,应用叠加分析与格网分析等技术方法,定量评价岸前水深和岸前水域宽度,对其中的技术环节作了详细说明;应用分形理论,对江苏长江段岸线以及可能影响岸线稳定性的岛屿进行了分形分维数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多时相的卫星影像以及一些辅助资料来判断局部岸线的稳定性。在对4个单项因子评价单元的基础上,通过GIS叠加分析获取岸线的综合评价单元,应用因子赋分的方法对每一单元岸线进行综合评价。
[10] 尹静秋.

基于GIS的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演变研究

[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引用: 1]     

[Yin Jingqiu.

The evolution of the riverbank resourc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ee on GIS

. 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4.]

[本文引用: 1]     

[11]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

港口布局中的岸线资源评价与生态敏感性分析——以长江干流南京段为例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6): 851-858.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3037.2005.06.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长江干流岸线南京段为例,首先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主要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其次根据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度及其对港口布局的生态敏感性的大小,将岸线划分为生态敏感岸段、生态较敏感岸段和生态不敏感岸段;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和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确定不同岸段港口布局的取向,将其划分为港口优先布局岸段、港口有条件布局岸段、港口从缓布局岸段、禁止港口布局岸段。

[Zhu Hongyun, Yang Guishan, Wan Rongrong et al.

Waterfront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eco-sensitivity analysis in distributing port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mainstream in Nanjing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5, 20(6): 851-858.]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3037.2005.06.008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长江干流岸线南京段为例,首先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主要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其次根据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度及其对港口布局的生态敏感性的大小,将岸线划分为生态敏感岸段、生态较敏感岸段和生态不敏感岸段;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和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确定不同岸段港口布局的取向,将其划分为港口优先布局岸段、港口有条件布局岸段、港口从缓布局岸段、禁止港口布局岸段。
[12] 罗彬.

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的思考

[J]. 中国港口, 2010, (4): 46-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24X.2010.04.036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一、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开发利用集约程度低,岸线资源浪费严重 岸线资源使用不合理,未能体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有些部门乱占滥用,抢占岸线;一些沿江企业存在多占少用、小码头占用深水岸线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岸线的利用效率;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以客为主,任客挑选"的情况,造成岸线资源的浪费;沿岸各市县不仅岸线现状产业布局类似,而且招商引资与规划发展的产业重点也基本相同,均将化工、建材、能源、造纸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Luo Bin.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front resourc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 China Ports, 2010, (4): 46-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124X.2010.04.036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一、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开发利用集约程度低,岸线资源浪费严重 岸线资源使用不合理,未能体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有些部门乱占滥用,抢占岸线;一些沿江企业存在多占少用、小码头占用深水岸线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岸线的利用效率;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以客为主,任客挑选"的情况,造成岸线资源的浪费;沿岸各市县不仅岸线现状产业布局类似,而且招商引资与规划发展的产业重点也基本相同,均将化工、建材、能源、造纸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13] 潘坤友, 曹有挥, 梁双波.

行政区划调整背景下芜湖市岸线资源的时空演变与优化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4): 418-425.

URL      Magsci      摘要

<p>20世纪50年代港口地理学产生以来,港口体系的形成与演化、港口与腹地的交互作用、航线网络结构与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岸线资源的时空演变、合理开发与规划管理等相关内容未能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仅有的研究多数散见于流域开发与管理、港口规划、河道演变与治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中。以沿江城市芜湖为研究对象,在行政区划调整的战略背景下,将其可利用岸线资源的空间演变划分为沿中江发展、沿青弋江发展、沿长江北扩、沿长江南延、一江两岸统筹发展等5个阶段。以此为基础,选取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等指标综合判别&ldquo;新芜湖&rdquo;的岸线资源等级,并结合后方腹地岸线需求对岸线开发进行功能分区,最后总结了&ldquo;新芜湖&rdquo;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措施,如实施两岸联动策略、制定岸线准入制度、实行岸线有偿使用、建立岸线调整体制等</p>

[Pan Kunyou, Cao Youhui, Liang Shuangbo.

Space-time evolu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Wuhu coastline resources in the background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3, 22(4): 418-425.]

URL      Magsci      摘要

<p>20世纪50年代港口地理学产生以来,港口体系的形成与演化、港口与腹地的交互作用、航线网络结构与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岸线资源的时空演变、合理开发与规划管理等相关内容未能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仅有的研究多数散见于流域开发与管理、港口规划、河道演变与治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中。以沿江城市芜湖为研究对象,在行政区划调整的战略背景下,将其可利用岸线资源的空间演变划分为沿中江发展、沿青弋江发展、沿长江北扩、沿长江南延、一江两岸统筹发展等5个阶段。以此为基础,选取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等指标综合判别&ldquo;新芜湖&rdquo;的岸线资源等级,并结合后方腹地岸线需求对岸线开发进行功能分区,最后总结了&ldquo;新芜湖&rdquo;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措施,如实施两岸联动策略、制定岸线准入制度、实行岸线有偿使用、建立岸线调整体制等</p>
[14] 陈诚, 甄云鹏.

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及合理性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4): 633-642.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4.04.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是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岸线利用类型界定为基础,构筑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数据库,通过建立岸线利用变化矩阵、关联岸线利用类型与岸线条件信息,分析沿江开发过程中岸线利用的变化特点、评判其合理性,提出岸线利用的优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2002年以来,江苏长江岸线利用扩张迅速,其中,北岸地区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南岸地区由工业占用和港口利用共同驱动,总体上,仍呈现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导的特征。港口、仓储、工业等重点类型岸线中,岸线质量等级结构与岸线利用要求的匹配度增加,岸线利用趋于合理化。尽管如此,用于非涉水工业开发的优质岸线仍然较多,港口岸线利用受到挤占,岸线利用的公共化程度相对降低,不利于岸线综合利用效益的提升。未来应严格岸线利用准入制度,限制工业占用优质岸线,鼓励工业岸线向港口等公共服务类型转变,改善岸线利用结构,提高岸线利用效率。

[Chen Cheng, Zhen Yunpeng.

Analysis on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utilization change and reasonablenes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4, 29(4): 633-642.]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2014.04.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是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岸线利用类型界定为基础,构筑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数据库,通过建立岸线利用变化矩阵、关联岸线利用类型与岸线条件信息,分析沿江开发过程中岸线利用的变化特点、评判其合理性,提出岸线利用的优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2002年以来,江苏长江岸线利用扩张迅速,其中,北岸地区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南岸地区由工业占用和港口利用共同驱动,总体上,仍呈现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导的特征。港口、仓储、工业等重点类型岸线中,岸线质量等级结构与岸线利用要求的匹配度增加,岸线利用趋于合理化。尽管如此,用于非涉水工业开发的优质岸线仍然较多,港口岸线利用受到挤占,岸线利用的公共化程度相对降低,不利于岸线综合利用效益的提升。未来应严格岸线利用准入制度,限制工业占用优质岸线,鼓励工业岸线向港口等公共服务类型转变,改善岸线利用结构,提高岸线利用效率。
[15] 陈欢, 陈雯, 曹有挥, .

江苏苏中3市的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5): 711-718.

https://doi.org/10.11870/cjlyzyyhj201505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黄金水道, 其岸线资源有着丰富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 苏中地区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发展迅速。因此, 选取苏中扬州、泰州、南通3市为研究对象, 基于2002年和2008年的长江岸线利用状况数据, 对比分析了3市岸线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2002年以来, 苏中3市的岸线利用率大幅提高;新增岸线中工业岸线占比最大, 港口岸线和生活服务岸线次之;工业岸线和生活服务岸线的增幅最为显著;各类型岸线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岸线, 已有岸线类型的转换主要流向工业岸线和未利用岸线。港口建设需求、沿江基础工业化进程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等是岸线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Chen Huan, Chen Wen, Cao Youhui et al.

Changes of exploitation of riverbank resources along middle Jiangsu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5, 24(5): 711-718.]

https://doi.org/10.11870/cjlyzyyhj20150500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黄金水道, 其岸线资源有着丰富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 苏中地区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发展迅速。因此, 选取苏中扬州、泰州、南通3市为研究对象, 基于2002年和2008年的长江岸线利用状况数据, 对比分析了3市岸线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2002年以来, 苏中3市的岸线利用率大幅提高;新增岸线中工业岸线占比最大, 港口岸线和生活服务岸线次之;工业岸线和生活服务岸线的增幅最为显著;各类型岸线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岸线, 已有岸线类型的转换主要流向工业岸线和未利用岸线。港口建设需求、沿江基础工业化进程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等是岸线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16] 王传胜.

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J]. 资源科学, 1999, 21(6): 66-69.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7-7588.1999.06.01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长江中下游干流相对稳定的岸线变迁特征,形成了其丰富的岸线资源。随着长江产业带建设的启动,岸线资源也将进入大规模开发。但由于岸线资源特有的特征,使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岸线的保护和河道的治理,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足以说明治理和保护在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岸线变迁的特征,通过对长江干流江苏段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治理保护的问题。指出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应树立岸线资源观,贯彻保护利用的总方针。遵循开发与治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兼顾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整治,保护有效节点,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岸线资源的潜力。

[Wang Chuansheng.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water-front resources along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trunk stream of Yangtze River

. Resources Science, 1999, 21(6): 66-69.]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7-7588.1999.06.01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长江中下游干流相对稳定的岸线变迁特征,形成了其丰富的岸线资源。随着长江产业带建设的启动,岸线资源也将进入大规模开发。但由于岸线资源特有的特征,使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岸线的保护和河道的治理,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足以说明治理和保护在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岸线变迁的特征,通过对长江干流江苏段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治理保护的问题。指出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应树立岸线资源观,贯彻保护利用的总方针。遵循开发与治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兼顾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整治,保护有效节点,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岸线资源的潜力。
[17] 段学军, 陈雯.

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5): 540-5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8227.2005.05.00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通过划定各类功能区,使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活动配置在低环境敏感性、低开发成本、高发展潜力的空间,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初步探讨了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提出了经济发展潜力、资源利用成本、生态保护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研究思路,确定了不同经济、资源和生态组合对应的空间开发功能类型,并引入三维魔方图方法进行综合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进行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功能分区,将其作为江苏省进行空间开发秩序调整和管制的依据。

[Duan Xuejun, Chen Wen.

Primary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spatial development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n province scale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05, 14(5): 540-5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8227.2005.05.00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通过划定各类功能区,使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活动配置在低环境敏感性、低开发成本、高发展潜力的空间,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初步探讨了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提出了经济发展潜力、资源利用成本、生态保护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研究思路,确定了不同经济、资源和生态组合对应的空间开发功能类型,并引入三维魔方图方法进行综合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进行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功能分区,将其作为江苏省进行空间开发秩序调整和管制的依据。
[18] 陈雯, 段学军, 陈江龙, .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

[J]. 地理学报, 2004, 59(S): 53-58.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4.z1.008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特征,将某一区域划分不同开发方向和发展潜力的子区域,是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空间调控的重要依据.本文着重对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类型、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以经济开发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判定为基础的矩阵分类方法,并将空间的开发功能区分为适宜开发区、有限制开发区、适度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灰色弹性区等5大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南通市沿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区划研究,以此作为岸线开发和调整方向的依据.

[Chen Wen, Duan Xuejun, Chen Jianglong et al.

The methods of spatial development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 59(S): 53-58.]

https://doi.org/10.3321/j.issn:0375-5444.2004.z1.008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特征,将某一区域划分不同开发方向和发展潜力的子区域,是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空间调控的重要依据.本文着重对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类型、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以经济开发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判定为基础的矩阵分类方法,并将空间的开发功能区分为适宜开发区、有限制开发区、适度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灰色弹性区等5大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南通市沿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区划研究,以此作为岸线开发和调整方向的依据.
[19] 曹玉红, 曹言红.

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协调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与管理

[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36(10): 176-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212.2011.10.04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江岸线作为沿江区域开发的依托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以实现安徽长江岸线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为目的,应用3S技术、综合分析法、限制因素法,分析评价岸线资源条件,并从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开发方向入手,确定今后长江岸线开发的三大主体功能:满足生态保护、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沿岸生产能力的生态、生产和生活三大功能,提出“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协调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模式,并进一步提出皖江岸线资源开发规划管理建议,试图为皖江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Cao Yuhong, Cao Yanhong.

Coordinated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y, production and life along the waterfront of Yangtze River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11, 36(10): 176-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212.2011.10.04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江岸线作为沿江区域开发的依托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以实现安徽长江岸线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为目的,应用3S技术、综合分析法、限制因素法,分析评价岸线资源条件,并从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开发方向入手,确定今后长江岸线开发的三大主体功能:满足生态保护、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沿岸生产能力的生态、生产和生活三大功能,提出“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协调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模式,并进一步提出皖江岸线资源开发规划管理建议,试图为皖江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 曹有挥, 蒋自然, 陈欢, .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过程与机制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1): 1430-1440.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5.11.010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本文首先对自古以来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科学实证,发现港口体系经历了“港口的起源与产生—港口体系萌芽—港口体系雏形—港口体系形成—港口体系升级”5个阶段.依据实证分析,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归纳演绎,认为相关港口对水水中转和陆水中转腹地的长期相互竞争是导致港口体系形成的主要机制,其中对水水中转腹地的竞争尤为关键,而港口对中转腹地的竞争随时间推移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最后从政策层面,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和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伦.

[Cao Youhui, Jiang Ziran, Chen Huan et al.

The evolution course and mechanism of the port system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4(11): 1430-1440.]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5.11.010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本文首先对自古以来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科学实证,发现港口体系经历了“港口的起源与产生—港口体系萌芽—港口体系雏形—港口体系形成—港口体系升级”5个阶段.依据实证分析,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归纳演绎,认为相关港口对水水中转和陆水中转腹地的长期相互竞争是导致港口体系形成的主要机制,其中对水水中转腹地的竞争尤为关键,而港口对中转腹地的竞争随时间推移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最后从政策层面,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和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伦.
[21] 万绳楠, 庄华峰, 陈梁舟. 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M]. 合肥: 黄山书社, 1997.

[本文引用: 1]     

[Wan Shengnan, Zhuang Huafeng, Chen Liangdan.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Yangtze Basin. Hefei: Huangshan Press, 1997.]

[本文引用: 1]     

[22] 高琴.

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本文引用: 1]     

[Gao Qin.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 Wuha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

[本文引用: 1]     

[23] 沈玮峰.

大型港口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

[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引用: 2]     

[Shen Weifeng.

The deep-water port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in Nantong City

. Nanj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

[本文引用: 2]     

[24] 谢建新.

我国内河临港产业区规划研究

[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4.

[本文引用: 2]     

[Xie Jianxin.

Research on inland river port industrial district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4.]

[本文引用: 2]     

[25] 王成金, 程佳佳, 马丽.

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空间组织模式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1): 1441-1448.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5.11.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为了推动其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本文首先构建了沿河型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的空间模式,从空间系统、节点结构、职能分工、运输组织、对外联系等视角刻画其主要特征;分析了长江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发展情景;揭示了长江综合交通走廊的建设现状和重大瓶颈问题与需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的空间组织模式,包括走廊主轴与航道网络、港口布局与战略物资运输系统、职能分工与辐射网络、综合交通枢纽等级结构与开放性运输组织等方面。

[Wang Chengjin, Cheng Jiajia, Ma Li.

Spatial organization pattern of the Yangtze River integrated transport corridor

.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4(11): 1441-1448.]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5.11.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为了推动其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本文首先构建了沿河型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的空间模式,从空间系统、节点结构、职能分工、运输组织、对外联系等视角刻画其主要特征;分析了长江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发展情景;揭示了长江综合交通走廊的建设现状和重大瓶颈问题与需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的空间组织模式,包括走廊主轴与航道网络、港口布局与战略物资运输系统、职能分工与辐射网络、综合交通枢纽等级结构与开放性运输组织等方面。
[2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安徽沿江地区区域规划研究报告

[R]. 南京: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6.

[本文引用: 2]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Research report of regional planning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 Nanj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2006.]

[本文引用: 2]     

[2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安徽省岸线开发功能分区[R]

. 南京: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5.

[本文引用: 1]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Spatial development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of the waterfront of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Nanj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2005.]

[本文引用: 1]     

[28]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Assessment,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waterfront resources of Yangtze River in Jiujiang City. Nanj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2007.]

[本文引用: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九江市岸线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R]

. 南京: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7.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