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 36 (6): 902-909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6.013

Orginal Article

基于通径分析的酒金盆地绿洲化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孙朋1, 巩杰1, 贾珍珍1, 谢余初12

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2.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1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Jiuquan-Jinta Basin Oasis and Its Impact Factors Based on Path Analysis

Sun Peng1, Gong Jie1, Jia Zhenzhen1, Xie Yuchu12

1. 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Gansu,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Change and Resources Use in Beibu Gulf ,Ministry of Education,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Guangxi, China

中图分类号:  X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6)06-0902-08

通讯作者:  巩杰,E-mail:jgong@lzu.edu.cn

收稿日期: 2015-03-23

修回日期:  2015-07-12

网络出版日期:  2016-10-20

版权声明:  2016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421306)、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LZUJBKY-2014-263)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孙朋(1989-),男,安徽亳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干旱区生态水文学。E-mail: sunp2013@lzu.edu.cn

展开

摘要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数据等,重建1963~2009年间西北干旱区酒泉金塔盆地(酒金盆地)绿洲空间分布图,采用转移矩阵、绿洲动态度和通径分析法等开展酒金盆地绿洲时空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子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来,酒金盆地绿洲面积呈现增加趋势,表现为酒泉绿洲连续增长和金塔绿洲的波动式增长。酒泉绿洲扩张主要表现为绿洲边缘区的外延扩张,金塔绿洲主要表现为绿洲边缘区和季节性河道两侧绿洲波动变化。酒泉绿洲稳定性较金塔绿洲的高,水资源的持续供给与否决定着绿洲边缘稳定的关键,尤其在金塔绿洲。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和政策响应程度及经济水平的差异是造成2个绿洲时空变化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

关键词: 转移矩阵 ; 绿洲化 ; 通径分析 ; 酒泉金塔盆地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ndsat images and social economical data, the oasis distribution map in 1963-2009 were reconstructed via GIS technology, path analysis, transfer matrix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spatiotemporal change and its impact factors of Jiuquan-Jinta Basin in NW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land cove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asis and desert. And the oasis included farmland, woodland, grassland, water and residential area which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the other one are deser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oasis area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1 189.04 km2 in 1963 to 1 678.99 km2 in 2009, Jiuquan Oasis increased in its edge area with a relatively stable upward trend, while Jinta Oasis increased in its fringes and both sides of the seasonal river with a fluctuation way. 2) The stability of Jiuquan Oasi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Jinta Oasis, the stability of the oasis were determined mostly by the sustainable supply degree of water resource, especially in Jinta Oasis. Regional difference on human activities, the degree of the responding rate to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level we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ed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 between Jiuquan and Jinta Oasis.

Keywords: transfer matrix ; oasification ; path analysis ; Jiuquan-Jinta Basin

0

PDF (4624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孙朋, 巩杰, 贾珍珍, 谢余初. 基于通径分析的酒金盆地绿洲化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J]. , 2016, 36(6): 902-909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6.013

Sun Peng, Gong Jie, Jia Zhenzhen, Xie Yuchu.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Jiuquan-Jinta Basin Oasis and Its Impact Factors Based on Path Analysi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36(6): 902-909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6.013

土地利用变化和绿洲时空过程是干旱区全球变化研究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1~3]。近年来,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绿洲化过程与驱动因素等研究报道较多[4~6]。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研究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辨析[7]。共性的认识是:气候变化对绿洲形成与过程的影响是宏观的、连续性的[8],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短时间尺度内人文因素在绿洲化过程当中起着主导性作用[5]。受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政策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干旱区绿洲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必然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性,而这类对比研究报道较为鲜见。

理解较长时间尺度绿洲时空变化及其人文因素,有助于开展人类活动的合理调控与管理。近年来,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一些模型如系统动力学模型、Dyna-CLUE、Logistic模型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的引入为土地变化过程分析带来了便利,且多途径的模型集成研究逐渐成为驱动机制研究的趋势[9]。但已有研究报道中,对绿洲时空变化的各个人文因素之间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考虑较少,尤其对政策因子的定量化考虑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绿洲变化的人文因素的有效认知。因此,绿洲时空变化的人文因子的辨析和量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通径分析是广泛应用于医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分析方法,常用于分析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近年来也被应用到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子的量化和差异性研究中[10,11]。通径分析是在多元回归的基础上将相关系数加以分解,通过直接通径、间接通径分别表示某一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作用、通过其他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作用效果[11],能提供更为全面更完善的决策依据。因此,鉴于绿洲时空变化的人文因素的高度复杂性,本文以黑河中游酒泉金塔盆地(酒金盆地)绿洲为例,基于多途径定性和定量方法,构建中下游区域绿洲过程影响因子通径模型,开展近50 a来黑河中游绿洲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分异规律,可为绿洲生态环境保护、干旱区人类活动调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1 研究区概况

酒金盆地绿洲位于河西走廊中段,讨赖河(也称北大河)沿岸,地处温带荒漠气候—暖湿带气候过渡带,地理位置为98°12′E~100°13′E,39°10′N~40°58′N,由酒泉市肃州区和金塔县组成(图1)。研究区年降水量85.3 mm,年蒸发量2 148.3 mm,年均温7.3°C。研究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Zea mays)、花卉、蔬菜和瓜果的制种基地。讨赖河及其沿岸水库是主要灌溉水源。肃州区为酒泉市政府驻地,金塔绿洲为鸳鸯池水库灌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作为市辖区肃州区与下游金塔绿洲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条件,二者绿洲过程差异趋势愈发明显。

图1   研究区区位示意图

Fig.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预处理

研究数据组成为3部分:遥感影像数据:共选取12期遥感影像重建绿洲信息。分别是1963年和1968年的Keyhole与KATE-200卫片(分辨率7.5 m×7.5 m);1973年和1978年的MSS航片(分辨率为79 m×79 m);1986年、1990年、1996年、1999年、2002年、2006年和2009年的TM/ETM影像(分辨率30 m×30 m)。 社会经济数据:1949~2009年金塔县和肃州区《社会经济统计年鉴》[12,13]自然背景因子: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径流量、地方史志,主要来源于当地相关机构部门。对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辐射校正和图像增强等预处理,将研究区土地覆被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共6种景观类型,其中,耕地、草地、林地、水体和城镇建设用地5种景观类型归为绿洲,未利用地为荒漠。并对影像进行判读和参照已有研究对解译进行验证[14],建立拓扑关系进行目视解译。通过2009年和2010年的3次野外实地验证工作,即利用实地验证(选取各地类解译随机选点共600个,结合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和实地验证对近10 a解译验证)、结合地形图验证与农户访谈(50~70岁农民312位)描述1963~1999年解译结果,结果表明绿洲的主体类型植被(耕地、林地与草地)的分类精度为90.76%,城镇居民地与水域的分类精度87.35%,绿洲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8.19%, Kappa系数为89.26%,符合研究要求。同时构建社会经济数据库、研究区基础数据矢量库,以因子为类别的绿洲影响因子数据库;基于ArcGIS平台,重建绿洲时空分布图,引入通径分析模型进行梳理和影响因子分析。

2.2 绿洲时空变化分析

2.2.1 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

参照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15~17],研究所采用的绿洲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如下:

K=Ub-UaUa×1T×100%(1)

式中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aUb分别为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绿洲面积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长,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K的值就是研究区某一时间段的绿洲年变化率。

2.2.2 转移矩阵

采用绿洲时空转移矩阵来反映绿洲与非绿洲(荒漠)相互转化的状态[18,19],

2.3 通径分析模型构建

通径分析是研究自变量之间、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关系,描述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程度的模型[12,13,20,21]。如一过程设有n个自变量,这些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为rij ,各自变量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构成求解通径系数的标准化正规方程(式2)。

r11ρ+r12ρ+Λ1pρp=r1yr21ρ+r22ρ+Λ2pρp=r2y...rp1ρ+rp2ρ+Λppρp=rpy(2) ρ1ρ2Λρρ=c11c12c13Λc21c22c23ΛΛΛΛΛcp1cp2cp3Λ×r1yr2yΛrpy(3)

式中:ρ1、ρ2、Λ、ρp 为直接通径系数,可通过上述相关矩阵的逆矩阵计算而得。假设cijrij 相关矩阵,那么通径系数ρi(i =1,2,Λ,ρ) 为(式3)。剩余通径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ρe=1-r2(4)

式中:ρe 表示剩余通径系数,r表示相关系数,模型构建和实现主要通过Excel与SPSS平台相结合实现[21]

结合前人研究[7~9]和研究区多时段大范围的实地调研,短期内研究区绿洲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有: 自然环境背景因子,即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绿洲景观变化的背景因子,短时间尺度内地形地貌等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受中下游绿洲发展体系和进程影响,假设相对较稳定的地理环境下,社会经济因子对发展迥异的中下游区域变化起重要作用。因此模型选取国家和地方的土地、农业、经济、人口、环境政策等人文因子。本研究选取的影响绿洲进程的因子及其解读见表1,并作出影响路径假设。采用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因子的量纲的影响[22],以便进行绿洲时空变化的动因分析。

表1   酒金盆地绿洲时空变化的通径分析模型因子及其说明

Table 1   Factor analysis for the path analysis model of Jiuquan-Jinta Basin Oasis

影响因子因子选择解读单位影响路径假设
开垦行为农业机械化动力(X5大规模开垦成为可能kW开垦→耕地面积
工农产值比 (X11%工农结构比→中下游差异
经济提升固定资产投资 (X9扩大发展万元投资差异→中下游发展差异
农民人均纯收入(X7投资的资本前提元/a收入变化→农业投入→绿洲变化
人口增长人口数 (X1更多土地需求人口→生活、生存空间需求—面积变迁
农业人口 (X2耕地是绿洲的主体农业人口→耕地面积
城市化城镇化水平 (X3城市化的扩张需求%城市化→城镇面积变迁→中下游差异
灌溉设施机电井数量 (X8维持绿洲稳定和持续机电井→绿洲灌溉与可持续
产量保证农用化肥量 (X6耕地的现代化因子t化肥使用→产量提高→种地积极性→扩张
粮食单产 (X4kg/km2粮食产量→种地积极性→扩张
经济效益种植结构比 (X10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当年
的种植面积比例
%经济效益→种植面积变化
水资源径流量 (X12108m3水资源→灌溉条件→耕、林和草地变化→中下游差异

新窗口打开

3 结果与分析

3.1 绿洲时空变化特征

3.1.1 绿洲面积重建与绿洲时空变化动态度

从绿洲面积重建结果可以看出(图2a),研究区近50 a来绿洲面积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前期变化幅度相对缓慢,1996年后绿洲面积激增,同时在中下游阶段绿洲在总体整张的趋势下,二者表现出极显著的区域差异,且金塔绿洲规模整体小于酒泉绿洲。在1963~1996年,酒泉绿洲化进程呈波动式上升144.47 km2,而金塔绿洲变率起伏较大,前33 a绿洲面积净变化-3.7 km2,并在1963年、1977年和1990~1996年出现绿洲较小值;1996~2009年间绿洲都呈快速增长趋势(图2a灰色部分),且金塔绿洲增长速率(65.14%)远大于酒泉绿洲(16.50%),表现出金塔绿洲可塑性较强,易受干扰,且响应迅速。

图2   1963~2009年酒金盆地绿洲面积变化(a)及绿洲过程动态度(b)

Fig.2   The area change(a) and dynamic attitude(b) of Jiuquan-Jinta Basin Oasis in 1963-2009

酒金盆地绿洲的总体和动态度时间序列变化见图2b。表明绿洲总体呈现不稳定的状态,起伏变化幅度较为剧烈。近50 a来酒泉绿洲动态度变化幅度在-1~3之间,在1973~1977年出现低值,1977~1980年,2002~2006年出现峰值,酒泉绿洲发展是相对稳定的一个过程;金塔绿洲动态度变化范围在-4.1~5.7之间,起伏变化剧烈,中下游又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且下游区域变化幅度最大。总体绿洲下游是一个剧烈动态变化不稳定的地理单元,酒泉绿洲相对稳定。

3.1.2 绿洲空间转化分析

1963~2009年中下游绿洲-荒漠转化和净变化量的特征如表2所示。酒泉绿洲净变化为227.15 km2,而金塔绿洲面积净变化仅为51.42 km2,绿洲下游区域绿洲变化规模远小于绿洲中游,同时表现为同一流域阶段的绿洲扩张与绿洲萎缩(荒漠化)并存,如1977~1980年和1990~1996年2个时期酒泉绿洲面积的净增长变化与金塔绿洲的萎缩并存。在金塔绿洲1973~1980年和1980~1986年出现大规模的绿洲扩张的同时发生了更大幅度的绿洲现象,酒泉绿洲在1973~1977年和1980~1990年间也出现这种现象的发生。绿洲扩张有分别在金塔绿洲1963~1973年和1996~2009年和中游绿洲的相似年份。20世纪90年代末期后绿洲基本都呈增加趋势,其中金塔绿洲面积增加60.6 km2,酒泉绿洲面积增加了162.2 km2

表2   酒金盆地绿洲面积转移矩阵(km2

Table 2   The transfer matrix of Jiuquan-Jinta Basin Oasis(km2)

类 型时段 (年)
1963~19731973~19771977~19801980~19861986~19901990~19961996~19991999~20022002~20062006~2009
金塔绿洲荒漠-绿洲30.71212.24026.53626.01718.2096.35720.41920.78921.40522.170
绿洲-荒漠16.60226.42934.07112.81132.1948.0978.9167.1883.6314.292
净变化+14.110-14.189-7.535+13.205-13.985-1.740+11.503+13.601+17.774+17.878
酒泉绿洲荒漠-绿洲87.1591.47165.32122.0975.64186.3778.1166.25169.5670.04
绿洲-荒漠62.31137.6199.77128.1989.24145.6670.0866.3325.2759.11
净变化+24.84-46.14+65.55-6.1-13.6+40.71+8.03-0.08+144.29+10.93

注:“+”代表绿洲面积净增加;“-”代表绿洲面积净减少。

新窗口打开

图3可以发现,近50 a来酒金盆地绿洲时空变化的特点有:绿洲扩张范围大于萎缩范围,且金塔绿洲变化范围大于酒泉绿洲区。酒泉和金塔绿洲的扩张方式不同,酒泉绿洲表现为大规模的边缘侵吞开垦,如黄泥堡、下河清等乡镇;绿洲内部变化主要发生在河道两侧,而处于下游的金塔绿洲时空变化主要发生在边缘区,其主要原因是农场开垦、移民安置和小规模自由开荒等。在绿洲边缘区,随着耕地扩张和灌溉设施建设促进了绿洲的外缘扩张,这有利于外缘区和绿洲-荒漠过渡性地带的草地维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绿洲的稳定性保持和维护。

图3   1963~2009年间酒金盆地绿洲空间转化

Fig.3   The spatial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of Jiuquan-Jinta Basin Oasis in 1963-2009

3.2 绿洲时空变化的影响因子模型与通径分析

利用公式(3)和(4)获得影响酒泉、金塔绿洲变化的各个因子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表3)。可见,对酒泉绿洲时空变化直接影响较大的因子分别是:人口总数(6.48)、城镇化水平(-4.12)、固定资产投资(-5.07)、人均收入(4.34)等,表现出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该区的影响最大。间接影响因子中,酒泉绿洲的灌溉和城市用水主要来源于讨赖河,河流径流量通过农业人口(-3.49)和机电井数量(3.68)和城镇化水平(3.92)等间接影响着绿洲的时空变化;机电井数量通过农业人口(4.22)和粮食单产(-4.11)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洲的变化。人文和政策因子对金塔绿洲时空变化的作用值整体较小。直接影响金塔绿洲时空变化的因子有:人口(2.41)、农业人口(-2.131)、机电井数量(-1.84)和种植结构比例(-1.94)等。与农业相关的因子直接影响着金塔绿洲时空变化。农业化肥使用量通过人口(-1.68)和城镇化水平(1.55)间接影响着绿洲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通过农业人口(-1.47)和粮食单产(1.72)等促进了绿洲的扩张。农业机械化动力通过农业人口(1.79)影响绿洲的时空变化。总的来说,金塔绿洲时空变化主要农业人口、农业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在耕地扩张、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和提高粮食产量等方面。科技进步、灌溉条件和种植技术的改善使得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金塔绿洲时空变化尤为明显。

表3   酒金盆地绿洲时空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其通径系数

Table 3   The impact factor and its coefficient index of Jiuquan-Jinta Basin Oasis

JT相关直接通径系数间接通径系数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
X10.522.41-
X20.37-2.13-0.01-
X30.770.57-0.05-0.01-
X40.37-0.881.010.030.01-
X50.850.52-0.041.790.050.02-
X60.62-0.77-1.68-0.061.550.040.01-
X70.800.730.59-1.47-0.041.720.04-0.03-
X80.58-1.840.530.71-1.62-0.061.530.040.02-
X90.87-0.060.380.510.56-1.67-0.031.880.050.01-
X10-0.48-1.94-0.690.500.530.69-1.68-0.051.590.040.00-
X110.310.060.43-0.820.390.460.54-1.71-0.031.810.050.04-
X12-0.16-0.19-2.090.50-0.820.440.500.62-1.79-0.041.830.050.03-
JQ相关直接通径系数间接通径系数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
X10.896.48-
X20.67-1.11-0.31-
X30.79-4.12-1.670.13-
X40.80-3.32-0.432.82-0.28-
X50.911.27-2.44-1.151.87-0.43-
X60.75-2.531.37-4.43-0.862.68-0.41-
X70.884.353.061.71-2.52-0.821.87-0.47-
X80.811.84-1.874.201.55-4.11-1.082.59-0.41-
X90.81-5.071.09-2.073.301.75-2.32-1.411.96-0.36-
X10-0.411.88-2.261.18-1.464.221.16-4.37-0.872.63-0.35-
X110.793.11-1.72-2.980.84-2.152.291.69-1.48-1.281.47-0.27-
X120.52-0.64-0.93-3.49-3.071.21-2.163.921.69-3.68-1.252.54-0.37-

注: JT指金塔绿洲,JQ指酒泉绿洲,X指代见表1

新窗口打开

4 讨论

绿洲变化影响因子较为复杂,同一流域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尤其是下游流域尾闾绿洲波动起伏最大,加剧生态环境脆弱程度,无序扩张带来地下水水位过度开采进而危及干旱区尾闾绿洲存在[5]。研究区在地形地貌在短尺度相对稳定的背景环境下,气候条件的变化主要为降水、温度和径流量的变化,图4可以看出流域年均气温不断升高,气温升高可能增加土地的光热生产潜力,同时会导致蒸发量的增加,加剧土地干旱程度,抑制绿洲的扩张。流域年降水量不断波动变化,由于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水量,大气降水少不足以支撑绿洲的开发和发展。因此,降水量对绿洲变化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弱。自然因子的弱化影响已在类似干旱绿洲区域取得较为一致的认知[4,8,10,14]

图4   金塔绿洲与酒泉绿洲1963~2009年气温、降水量与径流量变化趋势

Fig.4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in Jinta and Jiuquan Oasis in 1963-2009

基于通径分析定量分析自变量对变量的优势,多在耕地增长和城市扩张的影响因子上进行研究[7,10,11,22]。有学者运用通径分析法用于研究土壤积盐的影响因素[23]、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24]、军校医学生心理应激影响因素[25]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土地类型,如耕地的扩张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上,绿洲的研究相对缺乏。研究通过通径分析计算金塔绿洲的剩余通径系数(公式5)为0.095,表明所选因子能够较准确的表征金塔绿洲时空变化的动因,灌溉条件和科技进步是影响金塔绿洲变化的主要因素;而酒泉绿洲剩余通径系数为0.233,说明所选的人文因子对酒泉绿洲时空变化的表征是准确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酒泉绿洲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也表明酒泉绿洲时空变化的人文因子的影响相对于金塔绿洲而言更为复杂,因此将城市化纳入影响绿洲时空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5 结论

研究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解译、社会经济数据和通径分析开展1963~2009年黑河中游酒泉金塔盆地绿洲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酒金盆地绿洲面积呈现增加趋势,且流域内中下游区域变化差异较大。通过各时段的绿洲转移矩阵和空间转换叠置分析,绿洲扩张范围大于萎缩范围,酒泉绿洲扩张表现为大规模的边缘侵吞开垦和金塔绿洲的时空变化主要发生在边缘区零散土地开垦。

通过引入通径分析定量分析自变量对变量的优势,量化研究区绿洲变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子,可以较好的分析绿洲中下游主要受制因素,其中酒泉绿洲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为主,同时影响金塔绿洲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以及灌溉条件和科技进步为主。绿洲的生存与水的存在息息相关,径流量的大小成为影响绿洲发展的重要自然因子,尤其是以草地等存在为主的荒草地区域。因此,区别对待不同绿洲的水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制定绿洲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政策,是确保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刘纪远, 邓祥征.

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方法进展

[J]. 科学通报, 2009, 54(21): 3251-325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历经过去十多年的发展, 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方法渐成体系, 并不断完善. 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是以地理学为理论依据,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依托, 适应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科学需求而形成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LUCC时空过程探测、驱动机理分析、过程刻画与模拟及宏观生态效应评价等多个方面, 促进了地理学、地球信息科学、宏观生态学的跨学科交叉, 并推动了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LUCC遥感动态信息提取与分析技术的发展和LUCC时空过程模拟手段的创新, 促进了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的发展, 并推动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日臻深入. 综合利用遥感动态信息探测与分析技术, 建立多源时空数据平台, 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集成, 是支撑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的重要能力建设之一. 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将为区域乃至全球尺度LUCC研究提供综合技术手段, 并最终成为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重要方法论.</p>

[Liu Jiyuan, Deng Xiangzheng.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rocess of LUCC.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21): 3251-325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历经过去十多年的发展, 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方法渐成体系, 并不断完善. 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是以地理学为理论依据,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依托, 适应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科学需求而形成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LUCC时空过程探测、驱动机理分析、过程刻画与模拟及宏观生态效应评价等多个方面, 促进了地理学、地球信息科学、宏观生态学的跨学科交叉, 并推动了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LUCC遥感动态信息提取与分析技术的发展和LUCC时空过程模拟手段的创新, 促进了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的发展, 并推动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日臻深入. 综合利用遥感动态信息探测与分析技术, 建立多源时空数据平台, 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集成, 是支撑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的重要能力建设之一. 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将为区域乃至全球尺度LUCC研究提供综合技术手段, 并最终成为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重要方法论.</p>
[2] 申元村, 汪久文, 伍光和, . 中国绿洲[M] .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1-28.

[Shen Yuancun, Wang Jiuwen, Wu Guanghe et al. China oasis. Kaifeng: Henan University Press, 2001: 1-28.]

[3] Lambin E F, Meyfroidt P.

Global land use chang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looming land scarcity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1, 108(9): 3465-3472.

URL      PMID: 328634670675648929385569292223222221321211812830682002781604796      [本文引用: 1]     

[4] 贾宝全.

绿洲景观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J]. 干旱区地理, 1996, 19(3): 58-65.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本文应用近年来日益活跃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成果,对绿洲的概念,基本特征,分布,景观类型,景观命名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Jia Baoquan.

Approach to 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on oasis landscape.

Arid Land Geography, 1996, 19(3): 58-65.]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本文应用近年来日益活跃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成果,对绿洲的概念,基本特征,分布,景观类型,景观命名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5] Li Y, Qi X,

Dong S et al. Farmland use changes in oasis area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Shiyang River Basin,Gansu Province of China

[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 24(4): 117-121.

https://doi.org/10.3901/JME.2008.09.177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Based on land use spatial data (1:100000) of Landsat TM image in 1995 and 2000,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 range of farmland use status quo, farmland expansion and losses of Wuwei oasis and Minqin oasis of Gangsu Province, China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Shiyang River Basin (short for SYR basin) from 1995 to 2000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1) farmland is the main type of land use in Wuwei oasis and Minqin oas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ssibl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farmland and other types of land use is broad; 2) farmland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SYR basin increased rapidly, the annual change ratio of farmland of Minqin oasi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SYR basin from 1995 to 2000 was 0.3282, the annual mean rate of increment reached 2.18%; 3) farmland expansion of Wuwei oasi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SYR basin originated from grassland and unused land, which accounted for 90.83% of the increased farmland areas, and farmland losses were caused by rural residential land expansion and farmland degradation; 4) farmland expansion of Minqin oasi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SYR basin typically resulted from grassland, which accounted for 54.58% of the total expanded areas, and farmland losses were mainly caused by degrading farmland to unused land and barren; 5) buff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armland expansion area in middle reaches of the SYR basin and farmland loss area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SYR basi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8856. Increasing each 1 hmfarmland of Wuwei oasi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SYR basin causes about 3 hmfarmland loss of Minqin oasi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SYR basin.
[6] 许英勤, 徐曼.

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J]. 干旱区地理, 2004, 27(2): 193-198.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6060.2004.02.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塔里木河下游垦区为研究区,对其1986~2000年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变化主要体现在:(1)随着人类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提高,区域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主要是以人类活动造成的灌木疏林地、低质草地和草地的退化为主;其次,人工绿洲的开垦多在这三类用地上;此外,水库蓄水面积的增大,淹没了部分这类用地.(2)从斑块的绝对面积来看,始终是以荒地和低质草地为主,且荒地、水浇地、水田、水域和沼泽在两个灌区都是逐步增加的,荒地面积的增加反映了研究区生态退化趋势较为严重.(3)从斑块转移概率来看,研究区居民地、荒地、低质草地以及水浇地至少有94%以上的面积是保持其原来状况的;而沼泽的转移概率达到84%以上,主要转移为水域.反映了区域绿洲景观的主体仍然是以荒漠为背景的强烈人为干扰的人工绿洲景观,以及人工绿洲对水资源的依赖.

[Xu Yingqin, Xu Man.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the oasis landscape patterns in the reclamation area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Arid Land Geography, 2004, 27(2): 193-198.]

https://doi.org/10.3321/j.issn:1000-6060.2004.02.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塔里木河下游垦区为研究区,对其1986~2000年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变化主要体现在:(1)随着人类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提高,区域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主要是以人类活动造成的灌木疏林地、低质草地和草地的退化为主;其次,人工绿洲的开垦多在这三类用地上;此外,水库蓄水面积的增大,淹没了部分这类用地.(2)从斑块的绝对面积来看,始终是以荒地和低质草地为主,且荒地、水浇地、水田、水域和沼泽在两个灌区都是逐步增加的,荒地面积的增加反映了研究区生态退化趋势较为严重.(3)从斑块转移概率来看,研究区居民地、荒地、低质草地以及水浇地至少有94%以上的面积是保持其原来状况的;而沼泽的转移概率达到84%以上,主要转移为水域.反映了区域绿洲景观的主体仍然是以荒漠为背景的强烈人为干扰的人工绿洲景观,以及人工绿洲对水资源的依赖.
[7] 何英彬, 姚艳敏, 唐华俊,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新进展

[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 190-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6850.2013.02.033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焦点之一的驱动力机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它也是土地利用变化问题最核心的研究部分。现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的层次性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影响因子时空尺度效应与一致性、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影响因子定量化与空间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深入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内在和外在机制以及促进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He Yingbin, Yao Yanmin,

Tang Huajun et al. An overview on progres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dynamics.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3, 29(2): 190-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6850.2013.02.033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焦点之一的驱动力机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它也是土地利用变化问题最核心的研究部分。现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的层次性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影响因子时空尺度效应与一致性、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影响因子定量化与空间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深入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内在和外在机制以及促进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8] 张宏, 樊自立.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演化的影响

[J]. 中国沙漠, 1998, 18(4): 14-19.

https://doi.org/10.1088/0256-307X/15/12/025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分析。认为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决定绿洲演化的首要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也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对绿洲水文状况产生影响而导致绿洲演化的。人类活动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而气候变化对绿洲演化的影响则是宏观的、连续性的。

[Zhang Hong, Fan Zili.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on evolution of oasis in Tarim Basin.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1998, 18(4): 14-19.]

https://doi.org/10.1088/0256-307X/15/12/025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分析。认为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决定绿洲演化的首要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也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对绿洲水文状况产生影响而导致绿洲演化的。人类活动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而气候变化对绿洲演化的影响则是宏观的、连续性的。
[9] Verburg P H, Overmars K P.

Combining top-down and bottom-up dynamics in land use modeling: exploring the future of abandoned farmlands in Europe with the Dyna-CLUE model

[J]. Landscape Ecology, 2009, 24(9): 1167-1181.

https://doi.org/10.1007/s10980-009-9355-7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a name="Abs1"></a>Land use change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processes operating at different scales. Simulation models at regional to global scales are often incapable of including locally determined processes of land use chan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odeling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demand-driven changes in land area with locally determined conversion processes. The model is illustrated with an application for European land use. Interactions between changing demands for agricultural land and vegetation processes leading to the re-growth of (semi-) natural vegetation on abandoned farmland are explicitly addressed. Succession of natural vegetation is simulated based on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biophysical and management related conditions, while the dynamics of the agricultural area are determined by a global multi-sector model. The results allow an exploration of the future dynamics of European land use and landscapes. The model approach is similarly suitable for other regions and processes where large scale processes interact with local dynamics.
[10] 朱家彪, 杨伟平, 粟卫民.

基于多元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的临澧县建设用地驱动力研究

[J]. 经济地理, 2008, 28(3): 488-491, 507.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占用土地特别是耕地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文章以临澧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促使地区建设用地增加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选取对影响临澧县建设用地的9个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然后根据回归模型进行通径分析,确定了影响临澧县各类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Zhu Jiabiao, Yang Weiping, Su Weimin.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influence mechanism of Linli country based on the multiples regression analysis law and path analysis.

Economic Geography, 2008, 28(3): 488-491, 507.]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占用土地特别是耕地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文章以临澧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促使地区建设用地增加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选取对影响临澧县建设用地的9个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然后根据回归模型进行通径分析,确定了影响临澧县各类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1] 鲁春阳, 文枫, 杨庆媛.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J]. 地理科学, 2012, 32(8): 936-943.

Magsci      [本文引用: 3]      摘要

<p>精确刻画城市用地结构与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对城市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用地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通径分析法, 对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厘定, 结果表明:①人口增长对居住用地比例的直接效应最大(0.446), 其通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189、0.221、-0.042;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通过人口增长对居住用地的间接效应较大(0.420、0.309)。②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比例的直接效应为-1.357 和1.236, 对公共服务用地比例的直接效应为1.387、-1.100;人口增长通过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比例和公共服务用地比例的间接效应分别为1.163、-1.036, 作用方向相反。③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是影响绿地比例的重要因素;人口增长通过经济发展后的间接效应(0.451)显著于直接效应(-0.117)。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口增长及三者的耦合作用是影响城市用地结构的主要因素。</p>

[Lu Chunyang, Wen Feng, Yang Qingyuan.

Path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8): 936-943.]

Magsci      [本文引用: 3]      摘要

<p>精确刻画城市用地结构与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对城市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用地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通径分析法, 对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厘定, 结果表明:①人口增长对居住用地比例的直接效应最大(0.446), 其通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189、0.221、-0.042;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通过人口增长对居住用地的间接效应较大(0.420、0.309)。②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比例的直接效应为-1.357 和1.236, 对公共服务用地比例的直接效应为1.387、-1.100;人口增长通过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比例和公共服务用地比例的间接效应分别为1.163、-1.036, 作用方向相反。③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是影响绿地比例的重要因素;人口增长通过经济发展后的间接效应(0.451)显著于直接效应(-0.117)。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口增长及三者的耦合作用是影响城市用地结构的主要因素。</p>
[12] 金塔县统计局.

金塔县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J].酒泉:金塔统计局,1949-2009.

[本文引用: 2]     

[Jinta Bureau of Statistics, Jinta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istical yearbook[J]. Jiuquan: Jinta Bureau of Statistics,1949-2009.]

[本文引用: 2]     

[13] 肃州区统计局.

肃州区统计年鉴

[J].酒泉:肃州统计局,1949-2009.

[本文引用: 2]     

[Suzhou Bureau of Statistics, Suzhou statistical yearbook[J]. Jiuquan: Suzhou Bureau of Statistics,1949-2009.]

[本文引用: 2]     

[14] 巩杰, 谢余初, 高彦净, .

1963-2009年金塔绿洲变化对绿洲景观格局的影响

[J]. 生态学报, 2015, 35(3): 603-612.

https://doi.org/10.5846/stxb201304080639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内陆河流域绿洲与荒漠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机制是干旱区景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绿洲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对流域绿洲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科学价值。以中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的典型代表区域——金塔绿洲为例,基于5期不同的卫星遥感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及景观指数等方法开展绿洲变化过程、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和景观结构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1963-2009年间金塔绿洲主要以扩张为主,绿洲面积增加了167.37 km<sup>2</sup>,绿洲与荒漠间相互转化剧烈,呈现出非平衡-平衡-极端不平衡的趋势状态。绿洲变化主要体现在西坝乡、羊井子湾乡的绿洲外延扩张和在三合乡-中东-大庄子乡、金塔镇-中东镇、古城乡等地的绿洲内部填充合并。(2)近46 a来金塔绿洲景观的分形特征、离散程度和破碎化程度趋于减小,各景观斑块则趋于简单和均匀化。(3)绿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洲景观格局,导致景观结构趋于均匀化和密集化,绿洲斑块镶嵌体表现出散布-扩张-破碎-融合扩展的变化过程。

[Gong Jie, Xie Yuchu,

Gao Yanjing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nge and its effects on landscape pattern of Jinta Oasis in Arid China from 1963 to 2009.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5, 35(3): 603-612.]

https://doi.org/10.5846/stxb201304080639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内陆河流域绿洲与荒漠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机制是干旱区景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绿洲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对流域绿洲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科学价值。以中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的典型代表区域——金塔绿洲为例,基于5期不同的卫星遥感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及景观指数等方法开展绿洲变化过程、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和景观结构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1963-2009年间金塔绿洲主要以扩张为主,绿洲面积增加了167.37 km<sup>2</sup>,绿洲与荒漠间相互转化剧烈,呈现出非平衡-平衡-极端不平衡的趋势状态。绿洲变化主要体现在西坝乡、羊井子湾乡的绿洲外延扩张和在三合乡-中东-大庄子乡、金塔镇-中东镇、古城乡等地的绿洲内部填充合并。(2)近46 a来金塔绿洲景观的分形特征、离散程度和破碎化程度趋于减小,各景观斑块则趋于简单和均匀化。(3)绿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洲景观格局,导致景观结构趋于均匀化和密集化,绿洲斑块镶嵌体表现出散布-扩张-破碎-融合扩展的变化过程。
[15] 王秀兰, 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J].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18(1): 81-8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1999.01.012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从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ldquo;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rdquo;的涵义及研究内容出发,概括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方法-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建立,阐述了各类模型的涵义及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几种模型-(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4)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5)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6)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型。

[Wang Xiulan, Bao Yuhai.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land use dynamic change research.

Progress in Geography, 1999, 18(1): 81-8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1999.01.012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从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ldquo;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rdquo;的涵义及研究内容出发,概括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方法-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建立,阐述了各类模型的涵义及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几种模型-(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4)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5)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6)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型。
[16] 朱会义, 李秀彬.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J]. 地理学报, 2003, 58(5): 643-650.

Magsci      摘要

<p>近几年来,各类指数模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并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总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指数方法包括变化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转移矩阵、流向百分比、动态度、相对变化率、邻接度、多度、重要度、景观指数等。但有关文献对这些指数的表述与计算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混乱与误用。文章通过分析国内相关文献中所涉及的各类指数方法,将其按资源变化的分析、变化方向分析、变化的空间形式分析等目的取向加以归类,然后在此类型框架下,详细阐述了各种指数方法的概念、计算方法、意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用建议。</p>

[Zhu Huiyi, Li Xiubin.

Discussion on the index method of regional land use change.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58(5): 643-650.]

Magsci      摘要

<p>近几年来,各类指数模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并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总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指数方法包括变化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转移矩阵、流向百分比、动态度、相对变化率、邻接度、多度、重要度、景观指数等。但有关文献对这些指数的表述与计算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混乱与误用。文章通过分析国内相关文献中所涉及的各类指数方法,将其按资源变化的分析、变化方向分析、变化的空间形式分析等目的取向加以归类,然后在此类型框架下,详细阐述了各种指数方法的概念、计算方法、意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用建议。</p>
[17] 林兴周.

临泽绿洲时空变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

. 兰州: 兰州大学, 2013 .

[本文引用: 1]     

[Lin Xingzhou. Research on spatiotemporal changes process and driving forces mechanism in Linze Oasis Lanzhou: Lanzhou:Lanzhou:Lanzhou University, 2013.]

[本文引用: 1]     

[18] 王宏卫,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干旱区盐渍地遥感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研究——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

[J]. 干旱区地理, 2009, 32(3): 445-45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土壤盐渍化作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之一,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盐渍地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研究,是发展研究盐渍地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对于及时掌握盐渍化程度与分布,合理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生态改良措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广泛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对渭-库绿洲1989、2001、2007年三个时期的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7年间重度盐渍地的变化程度剧烈,呈剧烈增加态势;中轻度盐渍地面积减少,主要向重度盐渍地和非盐渍地转化;非盐渍地有所减少,主要向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转化;绿洲内部盐渍化程度有所降低,而绿洲外围盐渍化程度加剧;盐渍地重心具有向绿洲外围东南方向转移的趋势;通过分析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表明盐渍地时空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同时受到自然和人文两大系统的驱动,人为不合理的灌溉是促使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为盐渍地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普适性较强的实现方法,为构建盐渍地定量监测模型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Wang Hongwei, Tashpolat Tiyip.

Remote sensing dynamic monitor and drying force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arid area.

Arid Land Geography, 2009, 32(3): 445-45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土壤盐渍化作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之一,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盐渍地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研究,是发展研究盐渍地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对于及时掌握盐渍化程度与分布,合理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生态改良措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广泛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对渭-库绿洲1989、2001、2007年三个时期的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7年间重度盐渍地的变化程度剧烈,呈剧烈增加态势;中轻度盐渍地面积减少,主要向重度盐渍地和非盐渍地转化;非盐渍地有所减少,主要向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转化;绿洲内部盐渍化程度有所降低,而绿洲外围盐渍化程度加剧;盐渍地重心具有向绿洲外围东南方向转移的趋势;通过分析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表明盐渍地时空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同时受到自然和人文两大系统的驱动,人为不合理的灌溉是促使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为盐渍地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普适性较强的实现方法,为构建盐渍地定量监测模型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19] 田文婷, 颉耀文, 陈云海.

近50a高台县绿洲时空变化研究

[J]. 干旱区研究, 2013, 30(6): 1122-112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近50 a的13期KeyHole、KATE-200、LandsatMSS/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高台县绿洲分布情况。计算绿洲单一动态度、双向动态度以及各乡镇绿洲相对变化率,并对高台绿洲13期矢量数据做叠置分析,确定高台绿洲在时间序列上的面积和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50 a高台县绿洲主要以扩张为主,其中绿洲扩张最迅速的时期是1990&mdash;1993年;双向动态度分析结果表明,绿洲&mdash;非绿洲相互转化剧烈;稳定绿洲主要分布在黑河沿岸以及各乡镇居民区周围,变化绿洲分布在稳定绿洲外围,骆驼城乡、南华镇是绿洲扩张主要区域,绿洲频繁波动和退缩现象主要出现在罗城乡、新坝乡、黑泉乡一带。

[Tian Wenting, Jie Yaowen, Chen Yunhai.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the oasis in Gaotai County in recent 50 years.

Arid Zone Research, 2013, 30(6): 1122-1128.]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近50 a的13期KeyHole、KATE-200、LandsatMSS/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高台县绿洲分布情况。计算绿洲单一动态度、双向动态度以及各乡镇绿洲相对变化率,并对高台绿洲13期矢量数据做叠置分析,确定高台绿洲在时间序列上的面积和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50 a高台县绿洲主要以扩张为主,其中绿洲扩张最迅速的时期是1990&mdash;1993年;双向动态度分析结果表明,绿洲&mdash;非绿洲相互转化剧烈;稳定绿洲主要分布在黑河沿岸以及各乡镇居民区周围,变化绿洲分布在稳定绿洲外围,骆驼城乡、南华镇是绿洲扩张主要区域,绿洲频繁波动和退缩现象主要出现在罗城乡、新坝乡、黑泉乡一带。
[20] Mao R Z, Fitzpatrick R W, Liu X J, et al.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elected soils from the North Plain

[C]//McVicar T.R., Li Rui, et al. Regional Water and Soil Assessment for Manag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China and Australia. ACIAR Monograph NO.2002,84,173-186.

[本文引用: 1]     

[21] 杜家菊, 陈志伟.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

[J]. 生物学通报, 2010, 45(2): 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006-3193.2010.02.002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由于通径分析可以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互影响(相关系数)分解为直接影响(通径系数)和间接影响(间接通径系数),因此在遗传学等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在软件实现方法上,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正态性检验,另一方面通径系数及间接相关系数计算步骤过于繁琐,限制通径分析的教学和使用。在应用中,我们注意到通过SPSS的线性回归"Linear"程序可以一次性获得计算通径系数的全部数据,从而简化通径分析的步骤。

[Du Jiaju, Chen Zhiwei.

Method of path analysis with SPSS linear regression.

Bulletin of Biology, 2010, 45(2): 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006-3193.2010.02.002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由于通径分析可以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互影响(相关系数)分解为直接影响(通径系数)和间接影响(间接通径系数),因此在遗传学等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在软件实现方法上,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正态性检验,另一方面通径系数及间接相关系数计算步骤过于繁琐,限制通径分析的教学和使用。在应用中,我们注意到通过SPSS的线性回归"Linear"程序可以一次性获得计算通径系数的全部数据,从而简化通径分析的步骤。
[22] 邓胜华, 梅昀, 陈曲, .

基于对应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J]. 资源科学, 2010, 32(9): 1746-1751.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能否节约集约用地对理性增长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至关重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外因包括由国民经济宏观总量部分和国民经济总消费部分组合的经济发展维度、由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综合的人口增长维度、由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集成的城市化发展维度以及其他因素维度。内因划分为公共用地和商住工用地;②商住工用地扩张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等是其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公共用地扩张主要由其他因素驱动;③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内因与外因起作用的主要方面各有侧重,这要求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需抓主要矛盾与时俱进。

[Deng Shenghua, Mei Yun,

Chen Qu et al. A study o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based o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Hubei Province.

Resources Science, 2010, 32(9): 1746-1751.]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能否节约集约用地对理性增长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至关重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外因包括由国民经济宏观总量部分和国民经济总消费部分组合的经济发展维度、由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综合的人口增长维度、由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集成的城市化发展维度以及其他因素维度。内因划分为公共用地和商住工用地;②商住工用地扩张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等是其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公共用地扩张主要由其他因素驱动;③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内因与外因起作用的主要方面各有侧重,这要求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需抓主要矛盾与时俱进。
[23] 李春华, 李宁, 史培军. 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生态经济,2007(2):42-45.

URL      [本文引用: 1]     

[Li Chunhua, Li Ning, Shi Peijun.The path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study on correlation research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 in Hubei Province. Ecological Economy, 2007(2): 42-45.]

URL      [本文引用: 1]     

[24] 毛任钊, 张妙仙, 张玉铭.

海河低平原盐渍涝洼区表层土壤积盐影响因素通径分析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2): 50-5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海河低平原盐渍涝洼区表层土壤积盐因素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2~3m、表层土壤全盐量≤50g/kg、地表高差≤66cm 地段,表层土壤盐渍度主要受心土层盐分状况和微地形因素支配,而6个间接作用中亚表土层全盐量通过心土层全盐量对表层土壤盐分累积的作用最大。

[Mao Renzhao, Zhang Miaoxian, Zhang Yuming.Path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affectting salt accumulation of topsoil in a depression of Hai River Plain.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4, 12(2): 50-5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海河低平原盐渍涝洼区表层土壤积盐因素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2~3m、表层土壤全盐量≤50g/kg、地表高差≤66cm 地段,表层土壤盐渍度主要受心土层盐分状况和微地形因素支配,而6个间接作用中亚表土层全盐量通过心土层全盐量对表层土壤盐分累积的作用最大。
[25] 师晓宁, 刘晓虹, 徐燕, .

军校医学生心理应激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J]. 心理科学, 2005, 28(1): 76-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6981.2005.01.0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方法选用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 表、应付方式问卷、特质焦虑问卷、自尊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935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试,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日常困扰主 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应激;自尊和特质焦虑对心理应激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应付方式是日常困扰、个性特点影响心理应激的中间环节.结论 维护军校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把优化其个性结构,加强应对训练作为一个切人点.

[Shi Xiaoning, Liu Xiaohong,

Xu Yan et al. A path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military medic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 28(1): 76-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6981.2005.01.0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方法选用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评定量 表、应付方式问卷、特质焦虑问卷、自尊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935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试,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日常困扰主 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应激;自尊和特质焦虑对心理应激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应付方式是日常困扰、个性特点影响心理应激的中间环节.结论 维护军校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把优化其个性结构,加强应对训练作为一个切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