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2018 , 38 (11): 1799-1808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11.007

Orginal Article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子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马勇1, 童昀1, 任洁2, 刘军1

1.湖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湖北大学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2.昆士兰大学商学院, 澳大利亚 昆士兰 布里斯班 4072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An Example

Ma Yong1, Tong Yun1, Ren Jie2, Liu Jun1

1. Academy of Green Department, School of Business,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Hubei, China
2.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 4072, Queensland, Australia

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8)11-1799-10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童昀。E-mail:tongyuntour@126.com

收稿日期: 2017-11-22

修回日期:  2018-02-6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1-20

版权声明:  2018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7CJY051)、湖北省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项目(HBZD201705)、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5190)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马勇(1959-),男,湖南益阳人,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与绿色发展。E-mail:mytcn@126.com

展开

摘要

以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格局,通过地理探测器筛选其主导驱动因子,基于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揭示主导驱动因子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各年份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但集聚程度逐年下降;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空间分异格局基本稳定;地理探测器剔除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两个初选因子;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驱动因子作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风险、人地压力、排放强度、信息化水平、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各驱动因子存在特征不同的空间异质性,为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 ; 时空演变 ; 驱动因子 ; 地理探测器 ; 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 长江经济带

Abstract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based on the 12369 environmental complaint data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ing the city as the research scale, th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revea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e dominant driving factor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re screened by Geodetector. Using 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odel to reveal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each dominant driving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human land pressure, emission intensity, informatization level, and environmental risk.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as significant spatial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degree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2015. 2)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basically stable in 2013-2015. The most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 Wuhan and Nanchang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ity Group, and small area of Chengdu 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are the high intensity zon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3) The factor detection results from Geodetector excluded two primary variables: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er square kilometer and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per tens thousands of people. 4) The OLS model fit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iving force affecting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followed by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human factors,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the informatization level of emission factor, economic factor,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factor. In addition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he other factor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5) Multinomial parameters show that the GWR model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better than the OLS model. 6) The GWR model fitting shows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each driving factor has the differenc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ic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tensity differenc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to take. The GWR model fitting results show the difference from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each driving factor,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targeted strategies for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Keyword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 driving factors ; GeoDetector ; GWR ;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0

PDF (755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马勇, 童昀, 任洁, 刘军.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子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11): 1799-1808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11.007

Ma Yong, Tong Yun, Ren Jie, Liu Jun.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An Exampl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38(11): 1799-1808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11.007

随着中国公众环境保护理念与环境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公众通过多渠道表达环境利益诉求、参与环境治理[1],形成对厂商经济活动中环境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与此同时,中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信访办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等法规相继出台,为公众主体参与环境规制提供法律依据与制度保障[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公众参与将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将成为环境规制的重要发展方向。长江经济带是中国“T”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生态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由于产业集中和人口密集,长江经济带人地关系相对紧张,具有研究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现实基础和价值诉求。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多在差异性环境规制工具选择比较和效用评价研究中以一种环境规制工具(或一个变量)的方式出现。研究尺度上,囿于数据可获性,研究多以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3,4,5]。规制度量上,研究多通过环境信访来信总数[3]、环境信访处理率[6]、公众环境问题上访批次[7]等单一指标表征。也有学者认为单一指标缺乏全面性,而设计复合指标加以度量[4~5,8]。研究内容上,以计量评价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作用效果为主,并提出相应规制政策[4,7~9]。但对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影响因素及驱动因子鲜有研究涉及。总体来看,目前研究尚存以下缺陷:一是将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文献相对不足。二是对市级尺度下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衡量还未有突破。三是相关研究基本以经济学研究范式展开,缺乏跨学科和多目标的研究尝试。

鉴于此,在市级尺度下,研究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等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以期对既有研究形成有效补充,并对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等现实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述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各少数民族自治州)为研究单元。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内含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国家级城市群。根据本文数据,2013~2015年长江经济带12369环境信访投诉案件达1 716件,环保部环境污染重点监控企业达8 576家,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可作为研究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良好案例区。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1)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数据:现阶段中国公众主要通过人大政协环境提案,环境听证会、问卷调查,环境信访,环境投诉举报等渠道参与环境治理。本研究为地市尺度,人大政协环境提案数量、环境听证会、问卷调查及环境信访数据获取较难,故采用单一指标环保部12369环境投诉数据衡量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数据由环境保护部12369环保举报管理平台获得( 环保部12369环境投诉平台还提供网站举报、微信举报等投诉举报渠道,但相关数据不可获,故未纳入本研究。)(http://datacenter.mep.gov.cn/websjzx/dataproduct/resourceproduct/queryResourceList.vm?rcode=04),并以投诉涉及企业位置赋予环境投诉案件空间属性,再地均化得到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

2) 驱动因子分析数据:环境保护部重点监控企业变量由环保部信息中心获得。其它变量数据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0]、《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11],各别指标缺失数据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补全。

2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2.1 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待观测要素具有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是后文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的先验前提。利用全局Moran’s I[12]度量和分析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空间集聚特征,结果如表1。结果显示: 2013年、2014年、2015年以及全体的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全局Moran’s I均大于0,且通过0.01水平下显著性检验,呈现出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即规制强度在空间分布并非均质,而存在高值区间相邻和低值区间相邻特征。 Moran’s I指数逐年降低,年均变动幅度基本一致,说明3 a间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空间集聚程度逐渐降低,区域间规制强度差异逐步缩小。 Moran’s I指数降低可能源于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规制出现空间扩散,二是原有的高强度核心区域规制强度降低。 由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属性的两面性,Moran’s I指数下降也包括两个方面政策涵义,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表征公众参与区域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强度存在扩散,也反映原有高强度区域公众环境满意度有所提升。

表1   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全局Moran’s I

Table 1   Global Moran’s Index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PER)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年份Moran’s IZP年份Moran’s IZP
20130.4823616.480840.0000020150.3904313.548320.00000
20140.4358215.104970.00000全体0.4570316.924580.00000

新窗口打开

2.2 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全局空间自相关判断了整个区域情况,但局部是否出现规制高强度区域和低强度区域空间位置的变动或合并需通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揭示。利用核密度估计将点状要素空间分布可视化[13,14],以识别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时空分异特征和形态细节。在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空间尺度和热点区域识别效果基础上,设定带宽为90 km,生成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时空演化特征图(图1)。

图1   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

Fig.1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PER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结果显示:时空演化总体特征来看,3 a中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空间分异格局基本稳定,可能归因于研究涉及时间序列3 a较短,整个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格局和环境状况并未产生显著变化。时空演化细节特征来看,规制高强度地带集中在长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区域、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和南昌周边以及成渝城市群成都和重庆市市辖区、泸州、宜宾等城市,说明规制强度与城市群发育程度以及城市群内部城市发展水平存在耦合。规制强度次高地带分布与高发地带相比更为广泛,多出现在高强度地带周边过渡地带,形成边缘核心结构。 虽然基本空间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规制各热点区域所涉及的面积和强度均发生局部细微变化。2014、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规制高强度地区面积较2013年有明显缩小。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由2013、2014年规制高强度地区降为强度次高地带。2015年成渝城市群泸州、宜宾等城市逐渐形成规制强度较高的热点区域。

3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的驱动因子分析

3.1 变量选取及说明

1) 因变量选取。因变量为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采用单一指标的环保部12369环境投诉案件数量的地均数作为代理变量。

2) 自变量选取。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是人面对负面环境效应的应激反应,其驱动因子涉及主体“人”与客体“地”2个方面。主体方面,周志家等研究发现以受教育水平度量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公众环境行为影响作用较小[15]。客体方面,曾婧婧等验证了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污染强度是影响中国公众环境参与的因素[16]。兼顾经典性和创新性,结合前人研究,初步纳入表2的驱动因子。

表2   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初选驱动因子

Table 2   The preliminary selection of driving factors of PPER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影响因素初选因子单位因子符号
社会经济因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1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2
人口密度人/km2X3
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万元/ km2X4
污染排放因素地均工业废水排放量t/ km2X5
地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t/ km2X6
地均工业烟粉尘排放量t/ km2X7
地均环保部监控企业数个/万km2X8
环保意识因素万人在校大学生数X9
万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X10

新窗口打开

3.2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主导驱动因子识别

由于初选自变量数量较多,且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本文先利用地理探测器[17,18]对初选因子进行一轮筛选,以识别主导驱动因子。一方面将驱动力最强的若干因子纳入模型,另一方面有效实现降维,规避可能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由于地理探测器针对类别数据算法优于连续数据[17],首先利用Jenks自然断裂点法将所有连续变量聚为5类,将各变量绝对值转化为分类值,用地理探测器软件因子探测,结果如表3。再将各探测因子聚类结果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空间耦合,对因子探测结果可视化验证,结果如图2

表3   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

Table 3   The factor detection results of GeoDetector

因子X1X2X3X4X5
q0.387270.074130.429740.058240.30247
P0.000000.090790.000000.136440.00000
因子X6X7X8X9X10
q0.228930.327200.468720.043350.23762
P0.000000.000000.000000.179940.00000

注:q值为因子对因变量的解释力,q∈[0,1],q值越接近于1,因子对因变量的解释力越强。

新窗口打开

图2   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与各因子聚类耦合

Fig.2   The coupled graph of PPER & factor cluster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基于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 q值及其显著性结果对主导因子进行识别和构建:首先剔除因子力较低的X4、X9。需要说明:① X5、X6、X7这3个因子均为污染物排放指标,可能会存在多重共线性,但使用单个因子则无法表示多源污染物排放状况,因此借鉴宋爽[19]研究,先将3种污染物标准化消除量纲差距,再等权加总求平均数处理为污染指数。对于环保部监控企业数量,该指标并不直接意味污染排放水平,而是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区域环境污染风险的高低,且因子 q值在各指标中最高,故将其单列为一个驱动因子。最终选定并命名6个主导驱动因子:经济水平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人地压力因子、排放强度因子、信息化水平因子、环境风险因子,代理变量设定、符号预期以及描述性统计信息(表4)。

表4   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驱动因子变量信息与描述性统计汇总

Table 4   Variable information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PPER driving factor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驱动因子代理变量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因子符号预期符号
经济水平人均GDP(元)1990171009041613.4333470.73JJSP+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2.2421.6736.628.25CYJG-
人地压力人口密度(人/km22259.217.27436.78305.43RDYL+
排放强度污染排放指数0.829640.00400.103200.09666PFQD+
信息化水平万人国际互联网接入数量(个)8417.51218.561545.691286.51XXHSP+
环境风险地均环保部重点监控企业数(个/万km2516.560.3252068.2596081.1261HJFX+

注:“+”为因变量与驱动因子变化方向相同,“-”相反。

新窗口打开

3.3 基于GWR的驱动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

1) OLS经典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变量构建结果,将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作为因变量,6个驱动因子作为自变量,无量纲处理后进行OLS拟合,结果见表5

表5   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驱动因子OLS模型估计结果

Table 5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OLS Model of PPER driving factor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变量系数标准误差t检验值P标准系数VIF
截距-0.028510.01517-1.879770.06251*0.00000
JJSP0.086150.104020.828220.409140.083583.63980
CYJG-0.027070.03389-0.798860.42590-0.030261.31337
RDYL0.413390.073085.656410.00000***0.308211.68737
PFQD0.121140.067951.782860.07706*0.120972.11346
XXHSP-0.088070.05186-1.698240.09197*-0.066761.61929
HJFX0.613110.157803.885270.00017***0.527613.71769
OLS模型诊断AICcR2AdjR2F-StatK(BP)检验Jarque-Bera检验
-245.637260.765710.7542866.99645***28.26284***6.03808**

注:***** * 分别表示在0.01、0.05、0.1的水平下显著;“—”为无值;JJSP、CYJG、RDYL、PFQD、XXHSP、HJFX含义见表4

新窗口打开

OLS模型拟合结果显示: OLS模型整体诊断看,联合F统计量通过显著性检验,所有解释变量均对因变量无影响的概率为0,说明构建的OLS模型整体显著;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显示各驱动因子VIF均小于7.5,未出现变量冗余和多重共线性;Jarque-Bera检验结果显著,说明残差不服从正态分布,模型拟合片面,为提升拟合优度需引入GWR模型。由于K(BP)统计量显著,应依据稳健概率确定系数显著性,故表中所列为稳健参数。OLS模型可决系数 R2为0.765 71,Adj R2为0.754 28,只能解释因变量75.43%的变化,这可能是自变量存在空间异质性,也可能源于驱动因子选择数量较少而遗漏因子。 驱动因子系数正负性表明,CYJG符号为负,表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负相关,与预期一致。经济水平(JJSP)、人地压力(RDYL)、排放强度(PFQD)、环境风险(HJFX)符号为正,表明经济水平、人口密度、排放强度、环境风险均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呈正相关,与预期一致。信息化水平(XXHSP)系数符号为负,与预期不符。各因子系数正负性与理论预期基本相符,表明驱动因子提取和可观测变量选择基本科学,也为后文GWR模型研究做出验证性准备。 驱动因子对因变量变化贡献程度大小不同,依次为HJFX> RDYL> PFQD> XXHSP>JJSP> CYJG。环境风险因子对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驱动力最大,产业结构因子则最小,说明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很大程度上源于微观层面环境高风险企业的环境行为,而产业结构差异并不直接驱动公众环境投诉。

2) GWR模型回归分析。由于因变量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OLS拟合结果存在缺陷。因此运用地理加权回归纳入空间因素构建模型[20]

(1) 模型构建及拟合。GWR模型拟合参数设定:以城市质心经纬度为地理坐标,Kernel类型选择Fixed Gaussian函数,最优宽带选择标准为Cleveland[21]和Bowman[22]提出的CV交叉确认法,并反馈驱动因子系数五分位情况(表6)。为展现驱动因子空间异质性,利用Jenks自然断裂点法将因子系数可视化(图3)。

表6   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驱动因子GWR模型估计结果

Table 6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GWR Model of PPER driving factor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变量最小值下四分位值中值上四分位值最大值均值
截距-0.03468-0.029550.000450.063680.079240.01308
JJSP0.052450.086270.129110.179200.271790.13326
CYJG-0.24867-0.15533-0.09263-0.018100.03034-0.08902
RDYL0.295660.359270.396080.445720.617630.40534
PFQD-0.11953-0.029060.011320.093970.175930.02453
XXHSP-0.38643-0.19228-0.06061-0.002640.02612-0.10029
HJFX0.077020.265140.560200.686650.810370.47941
GWR模型诊断带宽有效数字AICcR2Adj R2
3.3502823.52445-255.371330.844840.79685

注:JJSP、CYJG、RDYL、PFQD、XXHSP、HJFX含义见表4

新窗口打开

图3   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环境规制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

Fig.3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riving factors of PPER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2) 拟合结果分析。根据Brunsdon和Fotheringham[23]观点,若GWR模型AICc值小于OLS模型3以上,则认为GWR模型是比OLS模型更优的拟合。经对比,本文GWR模型AICc值与OLS模型相差9.734 07,因此具有较低AICc值的GWR模型比OLS模型更优越。对比可决系数发现,GWR模型Adj R2为0.796 85,高于OLS模型的0.754 28。计算GWR和OLS模型结果残差的空间相关性,GWR残差全局Moran’s I指数为0.071 52,明显小于OLS模型的0.198 71,再次说明GWR拟合效果更好。下面结合回归系数可视化结果,分析驱动因子对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影响的空间变异特征。

① 经济水平因子:因子在长江经济带全域系数为正,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将增强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因子空间异质性呈现东部沿海地区系数最高,该区域规制强度受经济发展水平驱动明显,因此在经济较高水平发展的同时需要关注并引导由此出现的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充分发挥规制效果。长江中游城市群和贵州南部系数最低,该区域规制强度并不受经济发展水平驱动,由于低强度经济发展使区域人地矛盾较缓和。② 产业结构因子:除云南和四川西部的各别少数民族自治州,因子在绝大地域系数为负,表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高,规制强度越低。就产业结构调整而言,同样程度提高三产比重,浙江南部地区可有效降低规制强度。云南与四川西部的甘孜、楚雄、丽江、西双版纳、大理、迪庆等因子回归系数为正的区域,三产比重提高将刺激规制强度的提高。因为上述区域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旅游业,旅游业发展产生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可能是环境信访案件增加的重要原因。这些地区应关注旅游业的不良环境效应,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地居民关系。③ 人地压力因子:因子在全域系数均为正,表明人口密度越高,规制强度越高。这是因为人口密集表征区域人地关系紧张程度,且人是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实施主体,人口越多,面对相同负面环境事件环境投诉概率会更大。因子空间异质性呈东西两端高、中部区域低的格局。对于系数较大区域,例如浙江省南部,可考虑实施降低人口密度政策,对于系数较小区域,例如重庆及其以北区域,则说明规制强度与人口密度关联度较低,为充分发挥公众主体参与区域环境治理,需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宣传。④ 排放强度因子:因子空间异质性呈现由中部地区向东、西逐渐由正过渡到负的趋势。系数为正区域涉及湖南湖北西部、贵州东部以及成渝城市群,说明规制强度与污染物排放关系较大,公众对污染物排放应激反应较强,政府需促进污染物减排、加强排放监督,这些区域系数较大,实施相同程度减排措施会收到更好的边际收益。系数为负区域位于云南四川西部以及长三角城市群,这些区域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较少,监管较严格,排放强度不高,公众对于污染物排放变化并不敏感。⑤ 信息化水平因子:因子空间异质性呈由西向东逐渐由正过渡到负的趋势。系数为正区域覆盖四川和云南,说明该地区信息化水平提高,特别是互联网使用普及,将提升人们环保维权意识,间接提高规制强度。这些区域可实施信息化战略,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积极性。系数为负区域覆盖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两个城市群信息化基础较高,公众更习惯使用互联网环境维权,可能导致源于12369电话投诉的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减少。⑥ 环境风险因子:因子在全域系数为正,环境风险越高,环境信访投诉越高。因子空间异质性呈西南区域低值、东北部地区高值特征。系数高值区,例如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程度高,环保部重点监控企业也是长江经济带最高的,造成负面环境事件概率也相对较大,是长三角规制强度高的主要原因。建议长三角采取产业转移政策,疏导环境风险企业。另一方面,系数较低区域则可发挥承接产业转移功能,但需做好产业企业甄别和污染排放监管工作。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选取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为研究对象,以地市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空间分异格局、演化与驱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

1) 空间集聚特征分析表明:各年份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空间集聚程度最强的年份为2014年,后Moran’s I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2) 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表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只存在局部热点区域面积和强度的细微变化。规制高发地带基本与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级城市群空间耦合,涉及区域包括长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区域、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南昌周边以及成渝城市群成都和重庆市辖区。

3) OLS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除信息化水平之外,各因子对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的影响方向与预期一致。各因子的驱动力大小具有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风险、人地压力、排放强度、信息化水平、经济水平、产业结构。

4) GWR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多个参数表明GWR模型拟合优度高于OLS模型。各驱动因子具有空间异质性,回归系数可视化结果显示,各因子空间异质特征不同,这一特征为不同区域采取针对性和差异化政策引导调控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4.2 讨论

本文是一次选择环境规制研究中较少受到关注的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为研究对象的探索。尚有以下不足:一是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采用单一指标衡量,二是驱动因子研究采用截面数据回归,解释力如何有待进一步验证。今后可做以下推进:一是持续积累并拓展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数据,尝试更综合衡量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并揭示更长时间序列的空间分异演化规律,二是尝试运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发生机制及规制效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郑思齐,万广华,孙伟增,.

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治理

[J]. 管理世界,2013(6):72-8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城镇化浪潮正在冲击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左右城镇化速度与部分大城市规模的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增长而缺乏自身动力解决该问题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途径破解城市污染等环境问题显然值得研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可获得性的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正在逐渐提升.基于这些观察和思考,本文采用2004~2009年中国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去解析公众诉求对于城市环境治理的推动机制.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能够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更加关注环境治理问题,通过环境治理投资、改善产业结构等方式来改善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尤其重要而又有趣的一个发现是,在公众环境关注度越高的城市,空气污染(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度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会更早地跨越拐点,从而进入增长与环境改善双赢的发展阶段.

[Zheng Siqi,Wang Guanghua,Sun Weizeng. et al.

Public appeal and urba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 Management World,2013(6):72-8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城镇化浪潮正在冲击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左右城镇化速度与部分大城市规模的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增长而缺乏自身动力解决该问题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途径破解城市污染等环境问题显然值得研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可获得性的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正在逐渐提升.基于这些观察和思考,本文采用2004~2009年中国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去解析公众诉求对于城市环境治理的推动机制.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能够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更加关注环境治理问题,通过环境治理投资、改善产业结构等方式来改善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尤其重要而又有趣的一个发现是,在公众环境关注度越高的城市,空气污染(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度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会更早地跨越拐点,从而进入增长与环境改善双赢的发展阶段.
[2] 江珂.

我国环境规制的历史、制度演进及改进方向

[J]. 改革与战略,2010,26(6):3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736X.2010.06.0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我国环境规制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以命令与控制政策进行规制阶段到经济激励政策推广应用阶段,再到以信息披露为特色的政策创新阶段的演进。文章认为,未来我国环境规制要在工具选择、成本收益分析制度和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政策整合这三个方向上逐步完善。

[Jiang Ke.

The history, evolution and reform direction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 Reformation & Strategy,2010,26(6):3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736X.2010.06.0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我国环境规制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以命令与控制政策进行规制阶段到经济激励政策推广应用阶段,再到以信息披露为特色的政策创新阶段的演进。文章认为,未来我国环境规制要在工具选择、成本收益分析制度和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政策整合这三个方向上逐步完善。
[3] 马媛,尹华,崔巍.

环境规制方式与环境规制效果的关系研究

[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8):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212.2015.08.001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结合国际环境规制的发展历程,将中国环境规制方式划分为政府立法、政府执法和公众参与。使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公布》(2001-2010年)的有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了这三种规制方式与环境规制效果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对中国环境规制效果作用最大的是政府执法,其次是公众参与和政府立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优化考核机制、明确权力划分、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Ma Yuan,Yin Hua,Cui Wei.

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ffect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5,40(8):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212.2015.08.001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结合国际环境规制的发展历程,将中国环境规制方式划分为政府立法、政府执法和公众参与。使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公布》(2001-2010年)的有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了这三种规制方式与环境规制效果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对中国环境规制效果作用最大的是政府执法,其次是公众参与和政府立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优化考核机制、明确权力划分、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4] 王红梅.

中国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比较与选择——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的实证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9):132-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6.09.016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构建起了命令一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公众参与型和自愿行动型“四维一体”的环境政策工具体系。针对不同政策类型工具的有效性,很多学者已经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学者只关注其中某一种工具的治理效果,同时考虑所有政策工具效果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首次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工具在当前中国环境治理体系下的相对贡献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命令一控制型工具和市场激励型工具仍然是当前中国治理环境污染最为有效的政策工具,公众参与型工具和自愿行动型工具的有效性相对较差。基于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首先,中国政府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更需要加大环保执法投入,提升环保执法的主动性;其次,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激励型工具,建立更加弹性化的排污收费标准和更为严格的排污惩罚制度,推动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广泛地实施;再次,积极推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降低社会公众的参与成本,使得社会公众能更加便捷地参与环境治理;最后,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发起自愿性环保项目,对于推动环保标准的提升和环保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加强居民、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社会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运用命令一控制、市场激励、公众参与、自愿行动等正式和非正式的环境治理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环境治理体系,才能提升所有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Wang Hongmei.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icy in China: Based on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approach

.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6,26(9):132-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6.09.016      URL      [本文引用: 3]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构建起了命令一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公众参与型和自愿行动型“四维一体”的环境政策工具体系。针对不同政策类型工具的有效性,很多学者已经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学者只关注其中某一种工具的治理效果,同时考虑所有政策工具效果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首次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工具在当前中国环境治理体系下的相对贡献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命令一控制型工具和市场激励型工具仍然是当前中国治理环境污染最为有效的政策工具,公众参与型工具和自愿行动型工具的有效性相对较差。基于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首先,中国政府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更需要加大环保执法投入,提升环保执法的主动性;其次,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激励型工具,建立更加弹性化的排污收费标准和更为严格的排污惩罚制度,推动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广泛地实施;再次,积极推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降低社会公众的参与成本,使得社会公众能更加便捷地参与环境治理;最后,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发起自愿性环保项目,对于推动环保标准的提升和环保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加强居民、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社会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运用命令一控制、市场激励、公众参与、自愿行动等正式和非正式的环境治理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环境治理体系,才能提升所有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 宋爽.

环境规制工具影响污染产业投资区位的比较研究——基于空间视角的分析

[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31(4):35-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4.006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污染产业的有序转移关系到落后产能的淘汰和环保技术的创新.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费用型、投资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类,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影响污染产业投资区位的作用机理,在实证层面上运用SAC模型从空间视角对2004-2014年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区位的影响差异显著,就影响方向来看,治污投资总体、城镇环境基础建设和公众参与型规制的提高能够吸引更多污染产业投资;就影响机制来看,费用型规制、治污投资总体、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而费用型规制、治污投资总体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则表现出显著的负集聚效应.因此,应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环境规制工具组合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Song Shuang.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on the location of polluting industries investmentbased on the spatial analysis

.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2017,31(4):35-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4.006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污染产业的有序转移关系到落后产能的淘汰和环保技术的创新.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费用型、投资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类,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影响污染产业投资区位的作用机理,在实证层面上运用SAC模型从空间视角对2004-2014年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区位的影响差异显著,就影响方向来看,治污投资总体、城镇环境基础建设和公众参与型规制的提高能够吸引更多污染产业投资;就影响机制来看,费用型规制、治污投资总体、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而费用型规制、治污投资总体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则表现出显著的负集聚效应.因此,应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环境规制工具组合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6] 刘新民,杜素珍,王松.

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析

[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52-6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7699.2016.04.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利用2004-201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技术创新在此的中介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强制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有正向直接效应,但现有影响还不够大,且几乎完全是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基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技术创新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应严格执行强制命令型环境规制、适当控制市场型环境规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公众参与等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对策和建议。

[Liu Xinmin,Du Suzhen,Wang Song.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2016,18(4):52-6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7699.2016.04.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利用2004-201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技术创新在此的中介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强制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有正向直接效应,但现有影响还不够大,且几乎完全是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基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技术创新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应严格执行强制命令型环境规制、适当控制市场型环境规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公众参与等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对策和建议。
[7] 蔡乌赶,周小亮.

中国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效应

[J]. 经济学家,2017(9):27-35.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机理,运用非期望产出的EBM-DDF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域2003—201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尚未直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符合倒"U"型关系,当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支持了"波特假说";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呈"U"型关系。就中国的具体实践而言,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作用受地区技术创新、要素结构和FDI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影响效应最大的路径是要素结构。

[Cai Wugan, Zhou Xiaoliang.

Dual effect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 Economist,2017(9):27-35.]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机理,运用非期望产出的EBM-DDF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域2003—201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尚未直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符合倒"U"型关系,当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支持了"波特假说";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呈"U"型关系。就中国的具体实践而言,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作用受地区技术创新、要素结构和FDI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影响效应最大的路径是要素结构。
[8] 原毅军,谢荣辉.

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中国工业经济,2014(8):57-6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当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趋紧的环境约束和转型压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解决保增长、促减排这一“两难”格局的关键路径。本文选取1999--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规制的基础上,就环境规制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倒逼机制驱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检验,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特征及空间异质性。面板回归和门槛检验的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能有效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可将环境规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当以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作为门槛变量时,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由弱变强,它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两者关系中显著的门槛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非正式规制强度指标总体上与产业结构调整正相关,表明非正式规制的经济效应在中国已初步显现: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规模均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Yuan Yijun,Xie Ronghui.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Empirical test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

.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es,2014(8):57-6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当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趋紧的环境约束和转型压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解决保增长、促减排这一“两难”格局的关键路径。本文选取1999--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规制的基础上,就环境规制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倒逼机制驱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检验,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特征及空间异质性。面板回归和门槛检验的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能有效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可将环境规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当以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作为门槛变量时,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由弱变强,它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两者关系中显著的门槛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非正式规制强度指标总体上与产业结构调整正相关,表明非正式规制的经济效应在中国已初步显现: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规模均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9] 张江雪,蔡宁,杨陈.

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指数的影响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24-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5.01.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衡量工业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本文构建了"工业绿色增长指数",并运用基于松弛测度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对2007-2011年中国30省(区、市)进行测算,根据得分将其分成高绿化度地区、中绿化度地区和低绿化度地区;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行政型、市场型和公众参与型这三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指数的影响,同时考察技术创新、工业结构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作用程度。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行政型和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作用显著,市场型环境规制在高、中绿化度地区起主要作用,而低绿化度地区以行政型环境规制为主;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作用有限;技术创新和工业结构也是影响工业绿色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工业绿色发展,中西部地区要树立绿色、低碳的理念对东部地区所转移的产业进行选择;高绿化度地区需在提高排污费标准的同时,逐步采用排污权交易等方式加大对环境污染总量的控制力度;低绿化度地区可在实行低标准排污费政策的同时,逐步实现从行政型向市场型环境规制的转变;逐步发挥并扩大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注重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技术吸收和应用推广,降低高载能行业的比重。

[Zhang Jiangxue,Cai Ning,Yang Chen.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green growth index of industry in China

.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5,25(1):24-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5.01.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衡量工业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本文构建了"工业绿色增长指数",并运用基于松弛测度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对2007-2011年中国30省(区、市)进行测算,根据得分将其分成高绿化度地区、中绿化度地区和低绿化度地区;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行政型、市场型和公众参与型这三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指数的影响,同时考察技术创新、工业结构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作用程度。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行政型和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作用显著,市场型环境规制在高、中绿化度地区起主要作用,而低绿化度地区以行政型环境规制为主;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作用有限;技术创新和工业结构也是影响工业绿色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工业绿色发展,中西部地区要树立绿色、低碳的理念对东部地区所转移的产业进行选择;高绿化度地区需在提高排污费标准的同时,逐步采用排污权交易等方式加大对环境污染总量的控制力度;低绿化度地区可在实行低标准排污费政策的同时,逐步实现从行政型向市场型环境规制的转变;逐步发挥并扩大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注重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技术吸收和应用推广,降低高载能行业的比重。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本文引用: 1]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city statistical yearbook.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4.]

[本文引用: 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本文引用: 1]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for regional economy.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4.]

[本文引用: 1]     

[12] 陈昆仑,郭宇琪,刘小琼,.

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

[J].地理科学,2017,37(11):1668-167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和迪氏分解模型(LMDI)研究长江经济带2002~2013年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化和主要驱动因素。时空格局演化方面,时间上工业废水排放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达到峰值。空间上,排放量自上游向下游增加;高排放城市减少,中排放城市增多;工业废水排放自下游向中上游转移,并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驱动因素方面,经济发展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分别是工业废水排放增多和降低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取决于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人口规模效应影响较小。

[Chen Kunlun, Guo Yuqi,

Liu Xiaoqionget al.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7,37(11):1668-167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和迪氏分解模型(LMDI)研究长江经济带2002~2013年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化和主要驱动因素。时空格局演化方面,时间上工业废水排放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达到峰值。空间上,排放量自上游向下游增加;高排放城市减少,中排放城市增多;工业废水排放自下游向中上游转移,并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驱动因素方面,经济发展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分别是工业废水排放增多和降低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取决于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人口规模效应影响较小。
[13] 王洪桥,袁家冬,孟祥君.

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J].地理科学,2017,37(6):895-9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东北地区2009年、2012年和2015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相关分析等数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均衡度和密度等方面对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9年、2012年、2015年3个时段,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且集聚程度具有先强后弱的演变特征;(2)省会城市和主要交通节点城市附近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较大;(3)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北三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增强区域扩散较快,但蒙东地区变化较慢;(4)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很大,其中地形地貌、水文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生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等是重要的外推动力,对A级旅游景区分布影响比较显著。

[Wang Hongqiao, Yuan Jiadong, Meng Xiangju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evel-a scenic spots in Northeast China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7,37(6):895-9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东北地区2009年、2012年和2015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相关分析等数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均衡度和密度等方面对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9年、2012年、2015年3个时段,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且集聚程度具有先强后弱的演变特征;(2)省会城市和主要交通节点城市附近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较大;(3)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北三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增强区域扩散较快,但蒙东地区变化较慢;(4)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很大,其中地形地貌、水文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生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等是重要的外推动力,对A级旅游景区分布影响比较显著。
[14] 马勇,童昀.

水利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及自驾车可达性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例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8):1167-1175.

https://doi.org/10.11870/cjlyzyyhj20160800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60处国家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点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图层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区域水利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解释了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谷歌地图搜索测算了各水利风景区对于相应城市群地级市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水利风景区呈随机、均匀分布态势,但有集聚分布倾向;空间集聚形态上表现为三处高密度集聚圈、三处低密度集聚圈、一处真空地带;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政策支撑等多因素影响;水利风景区的通达度均值为212.15分钟,大部分水利风景区可达性并不理想;湖南各地级市到达所有水利风景区平均耗时优于江西和湖北。

[Ma Yong,Tong Yun.

A study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features of waterconservancy tourism resources and self-driving accessibility—Taking the n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s incity clusters alo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as an example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16,25(8):1167-1175.]

https://doi.org/10.11870/cjlyzyyhj20160800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60处国家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点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图层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区域水利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解释了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谷歌地图搜索测算了各水利风景区对于相应城市群地级市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水利风景区呈随机、均匀分布态势,但有集聚分布倾向;空间集聚形态上表现为三处高密度集聚圈、三处低密度集聚圈、一处真空地带;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政策支撑等多因素影响;水利风景区的通达度均值为212.15分钟,大部分水利风景区可达性并不理想;湖南各地级市到达所有水利风景区平均耗时优于江西和湖北。
[15] 周志家.

环境保护、群体压力还是利益波及厦门居民PX环境运动参与行为的动机分析

[J]. 社会,2011,31(1):1-3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根据2008年在厦门市收集到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厦门市居民参与PX环境运动的动机。分析表明,居民的参与行为可以分为信息性参与、诉求性参与和抗争性参与三种类型;社会动机是影响居民各类参与行为最为显著的共同因素;一般环保动机会影响信息性参与,自利动机和厦门环保动机可以促进诉求性参与,而自利动机会影响抗争性参与。厦门PX环境运动具有&ldquo;群体动员&rdquo;的特点。厦门居民参与PX环境运动只体现出浅层的公民性,非政府组织的功能缺失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深层原因之一。</p>

[Zhou Zhi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pressure or interests relatedness?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2011,31(1):1-3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根据2008年在厦门市收集到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厦门市居民参与PX环境运动的动机。分析表明,居民的参与行为可以分为信息性参与、诉求性参与和抗争性参与三种类型;社会动机是影响居民各类参与行为最为显著的共同因素;一般环保动机会影响信息性参与,自利动机和厦门环保动机可以促进诉求性参与,而自利动机会影响抗争性参与。厦门PX环境运动具有&ldquo;群体动员&rdquo;的特点。厦门居民参与PX环境运动只体现出浅层的公民性,非政府组织的功能缺失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深层原因之一。</p>
[16] 曾婧婧,胡锦绣.

中国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因子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2):6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5.12.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最新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公众对于环境治理的参与行为,在地区经济发展压力大而环境污染自解决机制欠缺的背景下,公众环境参与或将成为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对于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因子却少有研究。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文献梳理构建了公众环境参与理论框架,采用2003-2012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社会经济状况、环境污染状况以及政府环境规制对于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公众来信正相关,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与来信负相关,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加剧环境问题,而个人经济状况好转有利于改善环境,二者都促进公众环境参与;在环境污染状况方面,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对于公众参与的影响明显高于工业废气以及固体废物污染,说明人们对于水资源污染的敏感程度要远高于其他两者;在政府规制方面,颁布的环保法律法规数对来访和"两会"提案都呈现出负相关,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对人大建议数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政府推行的环境政策较成功,对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能够减缓环境质量恶化速度;另外,来信比来访更易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说明便捷、经济的公众环境参与方式更易接受。以高中生为指标的受教育程度与公众参与不具备相关性,主要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对良好环境质量的偏好越强,选择环境质量更好的社区居住而对环境问题敏感度降低。促进我国公众环境参与需在政策的引导下,提高公众经济水平,增加参与的便利性,并考虑民间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Zeng Jingjing,Hu Jinxiu.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environmental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hina: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panel date (2003-2012)

.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5,25(12):6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2104.2015.12.00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最新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公众对于环境治理的参与行为,在地区经济发展压力大而环境污染自解决机制欠缺的背景下,公众环境参与或将成为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对于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因子却少有研究。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文献梳理构建了公众环境参与理论框架,采用2003-2012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社会经济状况、环境污染状况以及政府环境规制对于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公众来信正相关,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与来信负相关,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加剧环境问题,而个人经济状况好转有利于改善环境,二者都促进公众环境参与;在环境污染状况方面,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对于公众参与的影响明显高于工业废气以及固体废物污染,说明人们对于水资源污染的敏感程度要远高于其他两者;在政府规制方面,颁布的环保法律法规数对来访和"两会"提案都呈现出负相关,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对人大建议数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政府推行的环境政策较成功,对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能够减缓环境质量恶化速度;另外,来信比来访更易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说明便捷、经济的公众环境参与方式更易接受。以高中生为指标的受教育程度与公众参与不具备相关性,主要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对良好环境质量的偏好越强,选择环境质量更好的社区居住而对环境问题敏感度降低。促进我国公众环境参与需在政策的引导下,提高公众经济水平,增加参与的便利性,并考虑民间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17] Wang Jinfeng,Zhang Tonglin,Fu Bojie.

A measure of spatial stratified heterogeneity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6, 67: 250-256.

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16.02.052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Spatial stratified heterogeneity, referring to the within-strata variance less than the between strata-variance, is ubiquitous in ecological phenomena, such as ecological zones and many ecological variables. Spatial stratified heterogeneity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nature, implies potential distinct mechanisms by strata, suggests possible determinants of the observed process, allows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observations of the earth, and enforces the applicability of statistical inferenc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q-statistic metho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spatial stratified heterogeneity and to test its significance. Theqvalue is within [0,1] (0 if a spatial stratification of heterogeneity is not significant, and 1 if there is a perfect spatial stratification of heterogeneity). The exac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is derived. Theq-statistic is illustrated by two examples, wherein we assess the spatial stratified heterogeneities of a hand map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nnual NDVI in China.
[18] 毕硕本,凌德泉,计晗,.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人居环境宜居度指数模糊综合评价

[J].地理科学,2017,37(6):904-9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地貌、土壤、坡向、坡度、高程5个指标构建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指数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使用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法确定各单因素权重,根据环境驱动因子分级标准及等级值,采用梯形和三角形隶属函数计算单因素评价值,再使用加权平均的综合评价类型和等距法,得到了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指数综合等级,运用SPSS数据探索功能,分析宜居度最高地区的具体环境特征,并分别以仰韶后期和龙山时期的实际遗址分布数据对该等级评价系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Bi Shuoben, Ling Dequan, Ji Han. et a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of the prehistoric settlement sites in the Zhengzhou-Luoyang Area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7,37(6):904-9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以地貌、土壤、坡向、坡度、高程5个指标构建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指数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使用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法确定各单因素权重,根据环境驱动因子分级标准及等级值,采用梯形和三角形隶属函数计算单因素评价值,再使用加权平均的综合评价类型和等距法,得到了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指数综合等级,运用SPSS数据探索功能,分析宜居度最高地区的具体环境特征,并分别以仰韶后期和龙山时期的实际遗址分布数据对该等级评价系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19] 宋爽.

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影响污染产业投资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省级工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实证分析

[J]. 西部论坛,2017,27(2):90-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131.2017.02.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西部产业集聚地区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的流入;费用型规制、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流入东北地区。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组合以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Song Shuang.

Research on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on polluting industry investment—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our regions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vestment Location

. West Forum,2017,27(2):90-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131.2017.02.01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西部产业集聚地区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的流入;费用型规制、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流入东北地区。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组合以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20] 王爱,陆林,包善驹.

合肥市商业地价驱动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分析

[J].地理科学,2017,37(10):1535-154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微观因素的视角,对合肥市商业地价的空间格局、空间异质性进行空间插值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 ① 商业地价空间格局呈现多中心的结构,峰值区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低值区分布在二环线以外的地区;② GWR模型能清晰地反映出各因素对地价影响力的空间差异,容积率、交通站点、CBD和公园是研究区商业地价的关键驱动因素;③ 较之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对商业地价的边际作用效率较大,其中尤以容积率最为突出;相较于欠发达地区,容积率在高度发达的区域对地价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而交通站点和CBD对地价的作用正好相反。商业开发更愿意为小型公园支付更高的价格。

[Wang Ai, Lu Lin, Bao Shanju.

Spatially non-stationary analysis between commercial land price and driving factors in Hefei City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7,37(10):1535-154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微观因素的视角,对合肥市商业地价的空间格局、空间异质性进行空间插值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 ① 商业地价空间格局呈现多中心的结构,峰值区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低值区分布在二环线以外的地区;② GWR模型能清晰地反映出各因素对地价影响力的空间差异,容积率、交通站点、CBD和公园是研究区商业地价的关键驱动因素;③ 较之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对商业地价的边际作用效率较大,其中尤以容积率最为突出;相较于欠发达地区,容积率在高度发达的区域对地价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而交通站点和CBD对地价的作用正好相反。商业开发更愿意为小型公园支付更高的价格。
[21] Cleveland W S.

Robust lo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and smoothing scatter plot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79,74(368): 829-836.

https://doi.org/10.1080/01621459.1979.10481038      URL      [本文引用: 1]     

[22] Bowman A W.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cross-validation for the smoothing of density estimates

[J]. Biometrika, 1984,71(2): 353-360.

https://doi.org/10.2307/233625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Cross-validation with Kullback-Leibler loss function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choice of a smoothing parameter in the kernel method of density estimation. A framework for this problem is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derive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cross-validation, based on integrated squared error, recently also proposed by Rudemo (1982). Hall (1983) has established the consistency and asymptotic optimality of the new method. For small and moderate sized samples,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methods of cross-validation are compared on simulated data and specific examples.
[23] Brunsdon C, Fotheringham S, Charlton M.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D, 1998,47(3): 431-443.

https://doi.org/10.1111/rssd.1998.47.issue-3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