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2018 , 38 (8): 1319-132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8.014

Orginal Article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安全评价

曹永强, 李维佳, 袁立婷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Spatio-temporal Pattern Variation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Crops in Hebei Province

Cao Yongqiang, Li Weijia, Yuan Liting

School of Urban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中图分类号:  K9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690(2018)08-1319-09

收稿日期: 2017-07-26

修回日期:  2017-11-5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8-20

版权声明:  2018 《地理科学》编辑部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9126、51779114) 、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2016年对外开放基金项目(KFKT201602)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曹永强(1972-),男,内蒙古丰镇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E-mail:caoyongqiang@lnnu.edu.cn

展开

摘要

阐述主要粮食作物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对中国粮食安全决策意义重大。基于河北省县市近15 a (2001~2015年)的农业数据资料,采用分段线性趋势以及生产指标-产量波动系数来分析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河北省粮食作物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从产量与播种面积来看,近15 a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变化趋势经历了由波动减少到稳步增长2个阶段,且变化趋势显著;从空间格局变化来看,大致呈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规律分布,其中不同农作物分布规律各有差异;从粮食安全方面来看,河北省70%以上年份粮食波动系数均超过中国粮食安全平均水平,粮食波动系数较高,粮食安全风险较大;但从人均粮食产量来看,安全程度相对比较乐观,粮食安全状况渐趋于平稳。研究可为河北省粮食生产时空布局的优化、结构调整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主要农作物 ; 时空格局 ; 粮食安全 ; 河北省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grain crops in china.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data of Hebei province in the past 15 years (2001-2015), this paper uses the segment linear trend and the production index-output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grain crops in Hebei Province, and food security in hebei province is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nd of the main grain crop in Hebei Province has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from fluctuation to steady growth in the past 15 years, and the trend of change is significa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the law of the gradual decline from south to north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crops is differ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ood security, the grain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of more than 70% in Hebei Province exceeded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the grain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was bigger and the food security risk was higher.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 capital grain production, the safety level is relatively optimistic, food security situation is becoming stable.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grain and material prod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Keywords: food crops ;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 food security ; Hebei Province

0

PDF (2671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曹永强, 李维佳, 袁立婷.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安全评价[J]. 地理科学, 2018, 38(8): 1319-132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8.014

Cao Yongqiang, Li Weijia, Yuan Liti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 Variation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Crops in Hebei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38(8): 1319-132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8.08.014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稳固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问题[1],它是指既能最大程度地稳固粮食供给,确保生产足够的粮食,又能保证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取粮食。近年来,中国十分注重粮食生产与安全问题,气候条件、科技进步和政策扶持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2]。近15 a,中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3],粮食进入供需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新阶段,粮食年平均总产量达5.016×108t/a,人均占有量0.38 t/a,取得了举世认可的成就,为20世纪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丰收库存量逐年增加,市场粮食价格下跌,加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逐年减少[1]。河北省作为全国13个重要的粮食生产与消费大省之一,其粮食生产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河北省中低产农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3,主要分布于低平原、滨海平原与坝上丘陵区,受土壤类型与结构等因素影响,土壤生产效率低下。另外,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低于蔬菜作物,使农户更愿意从事蔬菜作物种植,致使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其他经济作物在粮食生产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这种结构失衡的粮食生产格局在河北省粮食主产区表现的尤为明显[4]。“十二五”时期,河北省耕地面积在平稳中增长,但仅仅通过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来提高粮食产量已不现实。2013年河北省蔬菜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达1.22×104km2,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必然导致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发生变化[5]。“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因此,研究粮食作物生产时空格局变化以及对粮食安全进行评价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弱耕地非农化严峻的形势,使部分地区耕地质量与数量同步上升[6],同时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有关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变方面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因素、生产者行为理论与农业生产格局等方面。Harry H[7]利用调查的农户数据资料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并未对粮食生产布局造成影响;Verburg[8]考虑了农业区域变化、多季节作物、要素投入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等因素,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上述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Kathleen P[9]等建立微观经济学模型,从美国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分离出管理经营因素和代际因素,来研究其对土地资源区域配置的影响。中国学者针对粮食生产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针对产量与多种综合生产的指标和能力进行了分析[10,11],并且借助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粮食产量的空间分异格局[12]

当前,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消费结构变化、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粮食需求空间巨大。在耕地总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粮食供给能否满足消费的刚性增长,以及“十三五”期间粮食安全与否逐渐受到关注。鉴于此,本文以县域为基本评价单位对河北省近15 a的粮食总产量与播种面积、玉米(Zea mays)、小麦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的产量与播种面积,试揭示粮食生产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并引入评价区域粮食安全风险指标——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对河北省的粮食安全进行评价,为经济高速发展中的河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规划、结构调整以及实现粮食生产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兼跨内蒙古高原,地处36°05′ N~42°37′ N,113°11′ E~119°45′ E之间,根据《河北经济年鉴》(2001~2015年)显示[13],河北省总面积为18.78×104km2,现有耕地590.14×104hm2,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6.3×104hm2,荒漠化土地面积2.72×104hm2,耕地污染面积约为98.33×104hm2。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和丘陵等[14]。《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三个突破、两个提前、一个基本形成”的总体目标。农业作为第一产业部门,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以2014年为例,省内农业生产总值为23 354亿元,占第一产业的67.70%,占河北省总产值的7.94%,为河北省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4]

本文以河北省县级市作为基本单位,所用的河北省粮食总产量与播种面积、人均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主要粮食作物选取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玉米和棉花,各作物的产量与播种面积数据(2011~2015年)均来自于河北省各年度的《河北经济年鉴》[13]与各地方统计年鉴和政府统计公报等。

1.2 研究方法

1.2.1 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指标

粮食产量波动系数是指年实际粮食产量偏离粮食长期趋势产量的比值,其比值的波动幅度大小能表现粮食安全水平,如果一个地区波动系数越大,表示其粮食安全风险越高,安全水平越低,反之亦然[15]。该计算方法可以确定粮食产量的波动变化,并且计算方法简易,受异常值的干扰较小。为此,本文引入评价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指标——粮食产量波动系数(α)对河北省的粮食安全进行评价,其表达式为:

α=Yt-Ft/Ft×100%(1)

式中,Ytt年实际粮食产量,Ftt年的趋势产量,用粮食产量时间序列可计算获得。

1.2.2 分段线性趋势法

本文使用分段线性趋势法来分析河北省时间序列上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规律,其原理是将xi作为样本量某一粮食作物要素的变量,用ti表示xi所对应的年代,建立xiti的分段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其表达式为:

x=a+btii=1,2,……,n) (2)

b=i=1nti-t_xi-x_i=1nti-t_2(3)

r=i=1nti-t_xi-x_i=1nti-t_2i=1nxi-x_2(4)

式中,n为研究对象的数目,a为常数,b为回归系数,表示粮食作物要素的趋势倾向,b值大小为粮食要素上升或下降的速率,b>0表示x随时间t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反之,b<0表示下降趋势。r为趋势系数,表示变量与时间的相关程度,它可以比较长期趋势变化的大小,因此用回归系数判断粮食作物要素变化趋势更合理[16]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播种面积时序变化分析

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总产量的年变化率可以形象的说明其变化轨迹,并且还能够直接反映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强弱。整体来看,河北省粮食总产量与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如图1a 所示,近15 a 河北省粮食总产量波动大致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变化趋势基本呈先减后增的态势。其中,2001~2006 年河北省粮食总产量拟合优度R2值高达0.84(0.05 显著性),变化倾向率为-11.7×106t/10a,该时段出现了近15 a 粮食总产量的最小值,为26.7×106t,出现在2006 年。事实证明,由于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逐渐加深,导致非农用地的建设过度膨胀,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惠农政策,但是短时间内仍未改变河北省粮食总产量增长缓慢(或停滞)的发展状态[17];2007~2015年粮食总产量呈现显著性线性增长趋势,变化倾向为11.8×106t/10a,该时段出现了近15 a 河北省粮食总产量的最大值,为37.8×106t,出现在2014 年,这说明2003 年以后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使粮食生产格局进一步完善,并且逐渐构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系统,现货交易灵活,期货交易平稳发展,使农户种粮积极性显著提高[19]

图1   2001~2015年河北省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变化趋势

Fig.1   Trend of grain yield and sown area in Hebei Province in 2001-2015

图1b所示,近15 a河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波动大体呈2个阶段性特征,第1阶段为2001~2006年,该时段出现了近15 a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最大值,为7.12×106hm2,出现在2002年,变化倾向率为-3.24×106hm2/10a,这可能是由于该阶段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持续减少且弃耕现象和粗放经营严重,复种指数明显下降所致,此外,由于农业结构调整速度逐渐加快,加之农业生产过分侧重于经济作物生产,从而使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18]。第2阶段为2007~2015年,该时段出现了近15 a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最小值,为5.22×106hm2,出现在2007年,河北省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率为1.19×106hm2/10a,2006年以后,国家陆续出台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和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政策,并且提出支持粮食主产区生产建设等措施,与上一阶段相比,2007~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相比较而言粮食总产量提升速率显著,这表明种植技术和种植方式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使粮食播种面积、复种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逐渐扭转了粮食减产形势,粮食产量逐步回升[19]。并且从粮食总产量和粮食播种面积的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与徐志宇[20]等研究近30 a中国粮食作物生产的时间变化结果相一致。

2001年以来,粮食作物产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图2a),2015年粮食总产量37.6×106t,比2001年增产3.17×106t,粮食产量增长率为9.22%。从粮食作物内部结构来看,玉米呈波动上升的态势,2015年创近15 a来产量最高水平,为21.6×106t,比2001年增产5.09×106t,其增长率为30.93%。玉米和小麦的产量决定了该区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走势,2015年小麦产量为14.6×106t,比2001年减产了2.38×106t,其增长率为-14.02%。2001年小麦产量为17.0×106t,达到近15 a来产量的最高水平,但随之而来的粮食市场供需不平衡,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农户种植小麦的生产积极性减弱导致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连年下滑,直到2011年以后,国家出台相应粮食政策,使小麦产量稳步增长[21]。棉花产量在近15 a的变化中大体呈增长态势,对河北省粮食总产量的贡献占3种主要作物中的比率最小,2011年达到峰值,为0.78×106t,2015年棉花产量仅为0.75×106t,较2011年下降了3.78%。

图2   2001~2015年河北省农作物产量与播种面积变化趋势

Fig.2   Trend of crop yield and sown area in Hebei Province in 2001-2015

同期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也逐年变化(图2b),2015 年达6.21×106hm2,相比2001 年减少0.84×106hm2,其中,玉米和棉花分别增加0.23×106hm2与0.26×106hm2。小麦在近15 a 粮食播种面积变化过程中呈波动下降趋势,2015 年为2.35×106hm2,比2001 年减少了0.78×106hm2,由于小麦的播种潜力不大,并且河北省在2001 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35×104hm2的速度减少,在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还需通过复种小麦的方式来提高产量,但以增加其播种面积来提高产量已不太符合客观实际。

2.2 主要粮食作物空间格局变化

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空间格局大致呈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规律分布,其中不同农作物分布规律各有差异。

近15 a,河北省小麦总产量3个时间段的年平均值皆呈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规律分布(图3),总产量的重心也从中部逐渐向西北和东南两侧扩散。河北省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于除承德和张家口以外的长城以南地区,2001~2015年小麦年平均产量高产集中区由石家庄市、保定市逐渐移动到中部的保定市与南部的邯郸市,以保定市的产量最大,为1 160×104t,唐山市减产最多,由2001年的451×104t,减少到2012年的261×104t,减产率为42.00%。根据《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知,2006~2010年唐山市新增建设用地0.84×104hm2,将有0.5×104hm2耕地转为非农业城市规划用地,占唐山市总耕地面积的0.89%,致使耕地面积减小,农作物产量下降[22]

图3   河北省小麦总产量地区分异

Fig.3   Regional variation of wheat yield in Hebei Province

玉米的总产量在3种作物中最高,从空间范围上来看(图4),河北省3个时间段的玉米年平均产量呈现出:中部>南部>北部的规律分布,并且有由中部逐年向南北两侧扩散的趋势,其中南部增产速度较快,北部增产速度较慢。2001~2005年玉米高产区主要以石家庄市与保定市为中心,分别为1030×104t和1 170×104t,到2011~2015年玉米高产区逐步扩散到沧州市与邯郸市,分别为1 050×104t和1 000×104t,秦皇岛市近15 a来玉米减产量最多,由2001年的464×104t减少到2012年的336×104t,这可能是因为秦皇岛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建设占用以及其他占用而引发的耕地减少有直接关系,而其中最主要原因为生态退耕,这与中国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直接关系[23]

图4   河北省玉米总产量地区分异

Fig.4   Regional variation of maize yield in Hebei Province

棉花的总产量在3种作物中最低,种植区主要分布于除张家口、承德及秦皇岛以外地区,如图5所示。河北省3个时间段棉花年平均产量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并且产量明显逐年向西北方向增加。2001~2005年以邢台市和邯郸市为棉花主产区,分别为46.1×104t和43.4×104t,到2011~2015年棉花主产区逐步扩散到邢台市与衡水市,分别为90.1×104t和84.6×104t,张家口市近15 a棉花减产量最多,由2001年的10.8×104t减产到2015年的3.14×104t,并且秦皇岛等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国家“一号文件”指出,通过稳定并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供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为种粮农户给予政策支持,极大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导致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逐渐萎缩[24]

图5   河北省棉花总产量地区分异

Fig.5   Regional variation of cotton yield in Hebei

3 粮食安全评价

3.1 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分析

现阶段中国的粮食产量波动系数(α)一般值在3%~6%之间,在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小于3%,就会出现人口超载、粮食不足的问题,大于6%,粮食盈余,人口与粮食产量比例协调[25]。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河北省近15 a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结果见图6

图6   2001~2015年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系数

Fig.6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in 2001-2015

2001~2015年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计算结果得出70 %以上年份的波动系数都超过中国平均水平,粮食安全风险较大。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幅度较大[26],尤其是2001年和2006年均达到波峰,分别为21.50%和13.80%,2001年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达到最大值,为21.50%,粮食波动系数较大,安全风险越高,虽然2008年以后波动系数逐渐变小,粮食安全风险有所降低,但2012年以后波动系数再次上升,直到2014年又达到了一个小高峰,为7.50%。1998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中国已经累计完成退耕面积7.07×106hm2,随后中国粮食产量最大降幅达到 19%[27],因此2001年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较大。另外,河北省近几年工业和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代价就是耕地大量占用,粮食产量减少,结合上文分析可知,一般粮食明显减产的年份波动系数较大,大幅度的粮食减产波动往往会增大河北省粮食安全风险。

3.2 粮食安全空间格局

基于对上述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的分析,结合河北省粮食产量的实际,本文综合张利国等[28]多位学者[29,30,31]已有的观点,将河北省人均粮食产量划分为6种类型:年均人均粮食产量小于300 kg为严重不安全型,300~350 kg为较不安全型,350~400 kg为温饱型,400~450 kg为较安全型,450~500 kg为小康型,大于500 kg为富裕型,并把人均产量大于350 kg的定义为粮食较安全区。

图7所示,2001~2015年河北省粮食不安全的地区范围逐渐减小。2001~2005年,粮食严重不安全型的县级市为49个,占河北省县级市的31.6%,主要集中于张家口和承德部分地区,人均产量分别为318.55 kg/人和258.95 kg/人;2006~2010年期间,就地工业化、城镇化和交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进程加快,使严重不安全型的县级市扩大到51个,为承德市与张家口市,人均产量分别252.36 kg/人和267.95 kg/人。2011年以后,粮食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张家口市仍然为粮食严重不安全型地区,为299.92 kg/人,与上一个时期相比,人均粮食产量增加了11.93 %。通过将3个时期粮食人均产量的平均值对比发现,河北省粮食产量最高水平由833.78 kg/人下降到675.27 kg/人,粮食最低水平由258.95 kg/人增加到372.21 kg/人,增加了43.73%。上述情况表明,目前河北省粮食人均产量逐渐趋向平衡,安全水平相对比较乐观,粮食安全状况也逐渐向平稳态势发展。

图7   2001~2015年河北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

Fig.7   Changes of grain regional pattern of per capita grain in Hebei Province in 2001-2015

粮食生产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是评价一个地区或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河北省作为全国13个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指出河北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基本保持稳定,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使粮食流通体制与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在此时期河北省粮食市场稳定,确保了粮食安全。

4 结论

1) 从粮食作物产量与播种面积时序变化来看,河北省粮食总产量与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受政策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其波动呈2个阶段性特征,变化趋势经历了由波动减少到稳步增长2个阶段,趋势显著。

2) 从主要粮食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来看,空间格局大致呈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规律分布,其中不同农作物分布规律各有差异。2001~2015年,3种作物总产量除棉花外最大值均出现在石家庄市,棉花产量最大的地区为邢台市和邯郸市,秦皇岛市农作物减产率最高。

3) 从粮食安全方面来看,河北省70%以上年份粮食波动系数都超过中国平均水平,粮食波动系数较大,粮食安全风险较高;但从粮食人均产量来看,河北省人均粮食最高水平由833.78 kg/人下降到675.27 kg/人,粮食最低水平由258.95 kg/人增加到372.21 kg/人,增加了43.73%,安全水平相对比较乐观,粮食安全状况也逐渐向平稳态势发展。

4) 当前河北省粮食发展无论是从总产量还是从总播种面积来看,其发展态势逐步趋向平稳,但随着人口增长、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力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其粮食作物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需要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强化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用科技作为支撑着力提高粮食产量水平,优化粮食品种布局,合理使用非耕地资源,确保粮食稳定与安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28] 张利国.

我国区域粮食安全演变:1949~2008

[J].经济地理,2011,31(5):833-838.

[本文引用: 1]     

[Zhang Liguo.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grain security in China: 1949-2008

. Economic Geography,2011,31(5):833-838.]

[本文引用: 1]     

[29] Rasul G, Thapa G.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nd convent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s in Bangladesh

[J]. World Development, 2003, 31(10) :1721-1741.

https://doi.org/10.1016/S0305-750X(03)00137-2      URL      [本文引用: 1]     

[30] Bertollo P.

Assessing landscape health: A case study from northeastern Italy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1, 27(3): 349-365.

https://doi.org/10.1007/s002670010154      URL      [本文引用: 1]     

[31] 张继权,严登华,王春乙,.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32(3):300-306.

[本文引用: 1]     

[Zhang Jiquan, Yan Denghua,Wang Chunyi et al.

A study on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region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drought disaster in northwestern regions of Liaoning Province

. 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2012,32(3):300-306.]

[本文引用: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EB/OL].,2008-11-13.

URL      [本文引用: 2]     

URL      [本文引用: 2]     

[2] 陈玉洁,张平宇,刘世薇,.

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优化布局研究

[J]. 地理科学,2016,36(9):1397-140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9.01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利用2003~2013年东北西部各县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粮食贡献度和PSR模型方法,分析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国家“镰刀弯”地区规划提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对各县市具体调减值进行核算,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2003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明显向玉米、水稻两种作物集中,而相对低产的大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多数地区被以玉米为主的类型区取代。2003~2013年东北西部粮食增产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扩大,其次是粮食单产提高,受粮食作物结构影响较小。东北西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值均小于0.6,处于不安全级至临界安全级阈值范围内,其中不安全级和较不安全级所占比重为97.01%,集中呈片状分布,亟待调整区域种植结构以提高耕地生态安全。东北西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总目标为145.20万hm<sup>2</sup>,其中农牧交错带调减113.23万hm<sup>2</sup>,冷凉区调减31.97万hm<sup>2</sup>,调减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部分县市等玉米为主的类型区。东北西部各县市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耕地生态安全、农民的生计替代和利益补偿等问题,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p>

[Chen Yujie, Zhang Pingyu, Liu Shiwei et al.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change and optimum layou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the west of northeast China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6,36(9):1397-1407.]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09.01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利用2003~2013年东北西部各县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粮食贡献度和PSR模型方法,分析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国家“镰刀弯”地区规划提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对各县市具体调减值进行核算,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2003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明显向玉米、水稻两种作物集中,而相对低产的大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多数地区被以玉米为主的类型区取代。2003~2013年东北西部粮食增产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扩大,其次是粮食单产提高,受粮食作物结构影响较小。东北西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值均小于0.6,处于不安全级至临界安全级阈值范围内,其中不安全级和较不安全级所占比重为97.01%,集中呈片状分布,亟待调整区域种植结构以提高耕地生态安全。东北西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总目标为145.20万hm<sup>2</sup>,其中农牧交错带调减113.23万hm<sup>2</sup>,冷凉区调减31.97万hm<sup>2</sup>,调减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部分县市等玉米为主的类型区。东北西部各县市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耕地生态安全、农民的生计替代和利益补偿等问题,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p>
[3] 朱永达,张永贞,侯云先.

中国粮食问题现状与解决对策

[J]. 农业工程学报,1995,11(3):1-7.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根据中国粮食总产量的时间序列,采用分解法,按粮食总产量随时间t的不同变化规律分解为稳定增长的趋势产量、周期波动的气象波动产量和无规律的随机扰动产量。对2000年时中国粮食总产量作了预测,分析了波动的原因和波幅的大小。进而用Delphi法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起中国粮食问题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项具体对策。

[Zhu Yongda, Zhang Yongzhen, Hou Yunxian.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ain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

.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1995,11(3):1-7.]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根据中国粮食总产量的时间序列,采用分解法,按粮食总产量随时间t的不同变化规律分解为稳定增长的趋势产量、周期波动的气象波动产量和无规律的随机扰动产量。对2000年时中国粮食总产量作了预测,分析了波动的原因和波幅的大小。进而用Delphi法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起中国粮食问题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项具体对策。
[4] 张新仕,侯亮,蒲娜娜,.

河北省“十三五”粮食安全状况预测

[J]. 农业展望,2016,12(12):31-37.

[本文引用: 2]     

[Zhang Xinshi, Hou Liang, Pu Nana et al.

Forecast of grain security in Hebei Province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 Agricultural Outlook,2016,12(12):31-37.]

[本文引用: 2]     

[5] 刘宇鹏,赵慧峰,焦伟伟.

河北省粮食生产波动与周期特征的实证分析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4):502-506.

[本文引用: 1]     

[Liu Yupeng, Zhao Huifeng, Jiao Weiwei.

The analysis of volatility and periodicity of food prod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Agriculture &

Forestry Education),2009,11(4):502-506.]

[本文引用: 1]     

[6] Hendrik J B, Fengxian Bu.

Food security in china and contingency plan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grain reserves

[J]. 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2010,14(3):114-124.

[本文引用: 1]     

[7] Harry H K, Ingmar R P.

A generalized moments estimator for the autoregressive parameter in a spatial model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010,40(2) :509-533.

[本文引用: 1]     

[8] Verburg Peter H, Soepboer Welmoed, Veldkamp A et al.

Modeling the spatial dynamics of regional land use: The CLUE-S model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2,30(3) :391-405.

https://doi.org/10.1007/s00267-002-2630-x      URL      [本文引用: 1]     

[9] Kathleen P B, Elena G I.

Spatially explicit micro-level modelling of land use change at the rural-urban interface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5,27(3) :217-232.

[本文引用: 1]     

[10] 王慧军,李科江,马俊永,.

河北省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供需研究

[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3):5-11.

[本文引用: 1]     

[Wang Huijun, Li Kejiang, Ma Junyong et al.

Study on foodstuff production 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n Hebei Province

.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3(3):5-11.]

[本文引用: 1]     

[11] 刘艳靖,赵慧峰,韩建飞.

河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基于Panel Data的实证分析

[J].北方经济,2010(10):86-87.

[本文引用: 1]     

[Liu Yanjing, Zhao Huifeng, Han Jianfei.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grain comprehensive productive capacity in Hebei Provi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 Northern Economy,2010(10):86-87.]

[本文引用: 1]     

[12] 郑艳东,郑艳茹,王丽娟,.

河北省县域粮食单产及其生产投入要素的时空分异——基于1990~2010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2):215-220.

[本文引用: 1]     

[Zheng Yandong, Zheng Yanru, Wang Lijuan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county grain yield per hectare and its production inputs factors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of 1990-2010

.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2013,34(2):215-220.]

[本文引用: 1]     

[13] 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本文引用: 2]     

[Hebei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Hebei economic yearbook. 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3.]

[本文引用: 2]     

[14] 王千,金晓斌,周寅康.

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及空间聚集格局

[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338-344.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了科学评判耕地生态安全态势与空间聚集格局。基于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格局分析技术,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结合生态学中的能值理论,构建县级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估算河北省138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状况,重点探讨其空间聚集格局差异特征,分析聚集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138个县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空间聚集分布格局,空间聚集度Moran's I值为0.630;省域范围内存在2个聚集区,高值聚集区由石家庄、邢台以及邯郸组成,共23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377,低值聚集区由张家口和承德大部组成,共22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169,其他县市呈零散分布;高值聚集区内各县Theil指数大于低值聚集区;宏观角度上的地形地貌、降雨、土壤、耕地质量等因素是空间聚集格局分布与差异的主要动因。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空间聚集格局特征分析为科学划定区域生态安全功能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Wang Qian, Jin Xiaobin, Zhou Yinkang.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spatial aggregation Pattern pattern in Hebei Province

.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11,27(8):338-344.]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为了科学评判耕地生态安全态势与空间聚集格局。基于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格局分析技术,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结合生态学中的能值理论,构建县级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估算河北省138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状况,重点探讨其空间聚集格局差异特征,分析聚集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138个县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空间聚集分布格局,空间聚集度Moran's I值为0.630;省域范围内存在2个聚集区,高值聚集区由石家庄、邢台以及邯郸组成,共23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377,低值聚集区由张家口和承德大部组成,共22个县,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169,其他县市呈零散分布;高值聚集区内各县Theil指数大于低值聚集区;宏观角度上的地形地貌、降雨、土壤、耕地质量等因素是空间聚集格局分布与差异的主要动因。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空间聚集格局特征分析为科学划定区域生态安全功能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5] 储敏.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5.

[本文引用: 1]     

[Chu Mi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ain output fluctuation in China

.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s and Economics,2015.]

[本文引用: 1]     

[16] 房建方.

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及定性趋势分析方法的研究

[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3.

[本文引用: 1]     

[Fang Jianfang.

Study on piecewise linear representation of time series and qualitative trend analysis method

. 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

[本文引用: 1]     

[17] 曾靖.

我国工业化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本文引用: 1]     

[Zeng Jing.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n grain securit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 Wuha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0.]

[本文引用: 1]     

[18] 高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6):130-132.

[本文引用: 1]     

[Gao Yu.

The study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system in China.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2012,22(6):130-132.]

[本文引用: 1]     

[19] 顾莉丽,郭庆海.

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J].农业经济问题,2011,18(8):4-9.

[本文引用: 2]     

[Gu Lili, Guo Qinghai.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1,18(8):4-9.]

[本文引用: 2]     

[20] 徐志宇,宋振伟,邓艾兴,.

近30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驱动因素及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36(1):79-86.

[本文引用: 1]     

[Xu Zhiyu,Song Zhenwei,Deng Aixing et al.

Regional changes of production layout of main grain crops and their actuation factors during 1981-2008 in China

.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3,36(1):79-86.]

[本文引用: 1]     

[21] 杨永明,李宪松,宗义湘.

河北省小麦生产变动及区域布局研究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8-9.

[本文引用: 1]     

[Yang Yongming, Li Xiansong, Zong Yixiang.

Study on the change of wheat production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in Hebei.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2013 (10):8-9.]

[本文引用: 1]     

[22] 李子良,李新旺,门明新,.

唐山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4):57-63.

[本文引用: 1]     

[Li Ziliang, Li Xinwang, Men Mingxin et 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ngshan City

. China Land Sciences,2011,25(4):57-63.]

[本文引用: 1]     

[23] 潘晶晶,岳坤,邸少楠,.

秦皇岛市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J].甘肃农业,2010(4):26-27.

[本文引用: 1]     

[Pan Jingjing, Yue Kun, Di Shaonan et al.

Dynamic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Qinhuangdao

. Gansu Agriculture,2010(4):26-27.]

[本文引用: 1]     

[24] 尹国,张玉娟,韩秋成,.

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和对策

[J].棉花科学,2015(2):47-50.

[本文引用: 1]     

[Yin Guo, Zhang Yujuan, Han Qiucheng et al.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eduction in cotton planting area in Hebei Province

. Cotton Sciences,2015(2):47-50.]

[本文引用: 1]     

[25] 马树庆,王琪.

区域粮食安全的内涵、评估方法及保障措施

[J].资源科学,2010,32(1):35-41.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区域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组成部分,其定义和内涵存在鲜明的时代和地域差异,从保证当地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局来看,粮食调出省份也存在粮食安全问题。文章阐述不同时代和地域粮食安全,以吉林省为例,定义粮食大省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指出粮食大省粮食安全内涵的核心不是解决吃饭问题,而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保证全国粮食供给的问题,应是以满足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能够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为目标。文章根据吉林省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现状,把粮食产量及其波动、粮食消耗和贸易、仓储能力等作为主要评估指标,用特尔菲法和权重平均法建立了粮食安全定量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表明:80年代前的粮食短缺阶段,吉林省粮食状况是很不安全的;现阶段吉林省多数年份粮食安全度较高,但几个严重干旱年是不安全或较不安全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本文最后指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二是粮食种植面积变化、农业投入、市场价格和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防御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二是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加强农业技术开发,完善粮食政策和市场环境。

[Ma Shuqing, Wang Qi.

Connotation, evaluation indices,method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for regional grain security

. Resources Science,2010,32(1):35-41.]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区域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组成部分,其定义和内涵存在鲜明的时代和地域差异,从保证当地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局来看,粮食调出省份也存在粮食安全问题。文章阐述不同时代和地域粮食安全,以吉林省为例,定义粮食大省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指出粮食大省粮食安全内涵的核心不是解决吃饭问题,而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保证全国粮食供给的问题,应是以满足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能够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为目标。文章根据吉林省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现状,把粮食产量及其波动、粮食消耗和贸易、仓储能力等作为主要评估指标,用特尔菲法和权重平均法建立了粮食安全定量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表明:80年代前的粮食短缺阶段,吉林省粮食状况是很不安全的;现阶段吉林省多数年份粮食安全度较高,但几个严重干旱年是不安全或较不安全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本文最后指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二是粮食种植面积变化、农业投入、市场价格和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防御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二是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加强农业技术开发,完善粮食政策和市场环境。
[26] Byela Tibesigwa,Martine Visser.

Assessing gender inequality in food security among small-holder farm households in urban and rural South Africa

[J]. World Development, 2016, 88 :33-49.

https://doi.org/10.1016/j.worlddev.2016.07.008      URL      [本文引用: 1]     

[27] 高甲甲.

退耕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本文引用: 1]     

[Gao Jiajia.

The key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fluctuation of grain output after the implement of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 Xianyang: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2010.]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