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名称 | 定义 | 优点 | 缺点 | | 蒸发比法[53,54] | 在云量保持恒定或晴朗的白天,由于正午瞬时蒸发比近似日均蒸发比,以此建立基于蒸发比的尺度转换模型,实现区域ET的估算 | 方法简易,且较为常用 | 在实际应用中误差较大,需要进一步改进,并校正偏差,提高精度 | | 作物系数法[55,56] | 由于实际ET与作物ET比值(作物系数)在日内变化较小,因而主要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基于作物系数的时间尺度扩展方法,将遥感影像所获取的瞬时作物系数代替日作物系数,实现由瞬时 ET 到日的时间尺度扩展 | 在地表植被均匀的情况下,所得到的结果精度较高 | 在作物生育中后期,该方法所确定的作物系数与实测值有较大误差,必须进行参数调校,才能提高精度 | | 冠层阻力法[57,58] | 以蒸散发估算最为有效,应用最为广泛的Penman-Monteith模型为基础,采用遥感瞬时数据估算模型中的下垫面、通量数据等相关参数,进而推导出卫星过境时刻的冠层阻力。据此,估算不同时间尺度区域ET值 |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大区域尺度,长时间序列ET数据的扩展 | 易受遥感数据及模型局限性的限制,估算结果的变异性较大 | | 正弦关系法[59] | 太阳辐射在日尺度范围内呈现周期性变化。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卫星过境时获取的瞬时辐射与日内辐射间存在正弦曲线关系,其比值可用于瞬时ET与日ET比值的替换,以此实现ET的时间尺度扩展 | 简单易用,便于理解,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结果精度较高 | 扩展后的日ET数值易受复杂天气和地面条件的影响,与实测数值日ET数值相比有所偏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