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农区农民工多阶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6个村为例
曾文凤, 高更和

Multi-order Flow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grant Workers in Agricultural Areas of Central China: Case Study of Six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
Wenfeng Zeng, Genghe Gao
表3 解释变量的赋值和含义
Table 3 The assignment and meaning of the variables
指标 变量 赋值 含义
务工因素 务工年限 实际值(a) 初次务工开始年份到各次务工时的年限
务工地域类型 1城区;2县城;3乡镇中心地;4乡村 按照务工地城乡特征和行政区划等级对务工地的划分
务工工种 1一类;2二类;3三类;4四类;5五类 按照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对历次务工从事行业的大致分类*
个人因素 性别 1男性;0女性 务工者的性别
婚姻状况 1已婚;0未婚 各次务工时务工者的婚姻状况,离异归属于已婚类
年龄 实际值(岁) 各次务工时务工者的年龄
教育程度 1小学;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 务工者的学历
家庭因素 家庭人口规模 家庭总人口(人) 各次务工时务工者家庭实际人口数
家庭耕地面积 实际值(0.066 7 hm2 各次务工时该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
家庭经济地位 1好;2较好;3中等;4较差;5很差 各次务工时农户家庭在本行政村的经济地位等级
村庄因素 村经济发展水平 1低;2中;3高 各次务工时村庄人均纯收入四分位分级
村地形 1平原;2丘陵;3山区 务工者所在村庄地形分类(崎岖度分类)
村区位 1近郊;2中郊;3远郊 按照村庄到最近县城或城市距离的分类
村务工人员比重 实际值(%) 各次务工时村务工人员占全部人口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