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荒漠化区 | 荒漠、荒漠化亚区 | 荒漠、荒漠化小区 | 西北荒漠、荒漠化区(Ⅰ)(地貌主要受古生代-中生代的大地构造控制,形成山岭与盆地的组合体,第四纪以来气候的冷暖波动与日趋干旱,决定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组合与成因类型,形成了中国沙漠、砾漠、盐碱质荒漠化与沙质荒漠化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 | 阿尔泰山荒漠、荒漠化亚区(Ⅰ1) | | 准噶尔西部山地荒漠亚区(Ⅰ2) | | 准噶尔盆地荒漠、荒漠化亚区(Ⅰ3) | 哈巴河荒漠、荒漠化小区(Ⅰ3-1)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周缘荒漠、荒漠化小区(Ⅰ3-2) | 准噶尔盆地西南部荒漠、荒漠化小区(Ⅰ3-3) | 天山荒漠、荒漠化亚区(Ⅰ4) | 伊犁盆地荒漠、荒漠化小区(Ⅰ4-1) | 焉耆盆地荒漠、荒漠化小区(Ⅰ4-2) | 吐哈盆地荒漠、荒漠化小区(Ⅰ4-3) | 尤尔图斯盆地荒漠、荒漠化小区(Ⅰ4-4) | 天山山地荒漠、荒漠化小区(Ⅰ4-5) | 塔里木盆地荒漠、荒漠化亚区(Ⅰ5) |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缘荒漠、荒漠化小区(Ⅰ5-1) | 罗布泊冲湖积平原荒漠化荒漠、荒漠化小区(Ⅰ5-2) | 库姆塔格沙漠及周缘荒漠、荒漠化亚区(Ⅰ5-3) | 北山荒漠亚区(Ⅰ6) | | 河西走廊荒漠、荒漠化亚区(Ⅰ7) | | 青藏高原荒漠、荒漠化区(Ⅱ)(青藏高原海拔平均4500米以上,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以低山、丘陵、宽谷、盆地组成平坦、开阔的高原面,纵横伸展着巨大山系,构成高原地貌的格架,现代冰川十分发育,分为6个亚区,是中国沙质荒漠化、砾漠、盐碱质荒漠化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 | 藏北高原荒漠、荒漠化亚区(Ⅱ1) | 藏北高原北部荒漠、荒漠化小区(Ⅱ1-1) | 藏北高原南部荒漠、荒漠化小区(Ⅱ1-2) | 藏南高原荒漠、荒漠化亚区(Ⅱ2) | | 藏东-滇西荒漠、荒漠化亚区(Ⅱ3) | | 青海荒漠、荒漠化亚区(Ⅱ4) | 唐古拉山荒漠、荒漠化小区(Ⅱ4-1) | 柴达木盆地荒漠、荒漠化小区(Ⅱ4-2) | 哈拉湖-大板山荒漠、荒漠化小区(Ⅱ4-3) | 共和、青海湖盆地荒漠、荒漠化小区(Ⅱ4-4) | 阿尔金山、祁连山荒漠、荒漠化亚区(Ⅱ5) | | 昆仑山荒漠、荒漠化亚区(Ⅱ6) | | 内蒙古-大兴安岭荒漠、荒漠化区(Ⅲ)(内蒙古-大兴安岭荒漠、荒漠化区分为5个亚区,大部海拔在1000米至1500米,局部可达2000米,是中国沙质荒漠化、沙漠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第四纪地层主要由更新统冲洪积、洪积物和全新统风积层、湖积层、冲洪积层组成) | 阿拉善高原荒漠、荒漠化亚区(Ⅲ1) | 巴丹吉林沙漠及周缘荒漠、荒漠化小区(Ⅲ1-1) | 腾格里沙漠及周缘荒漠、荒漠化小区(Ⅲ1-2) | 海里与博格台沙漠及周缘荒漠、荒漠化小区(Ⅲ1-3) | 乌兰布和沙漠及周缘荒漠、荒漠化小区(Ⅲ1-4) | 亚玛雷克沙漠及周缘荒漠、荒漠化小区(Ⅲ1-5) | 内蒙古东部高原荒漠、荒漠化亚区(Ⅲ2) | 内蒙古波状高原荒漠、荒漠化小区(Ⅲ2-1) | 乌珠穆沁沙地荒漠化小区(Ⅲ2-2) | 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小区(Ⅲ2-3) | 阴山荒漠、荒漠化亚区(Ⅲ3) | | 大兴安岭荒漠化亚区(Ⅲ4) | | 海拉尔盆地荒漠化亚区(Ⅲ5) | 荒漠、荒漠化区 | 荒漠、荒漠化亚区 | 荒漠、荒漠化小区 | | 黄土高原荒漠、荒漠化亚区(Ⅳ1) | 黄土高原沟壑荒漠化小区(Ⅳ1-1) | 黄土丘陵沟壑荒漠化小区(Ⅳ1-2) | 鄂尔多斯高原荒漠、荒漠化亚区(Ⅳ2) | 宁夏河东高原荒漠化小区(Ⅳ2-1) | 库布齐沙漠及周缘荒漠、荒漠化小区(Ⅳ2-2) |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小区(Ⅳ2-3) | 鄂尔多斯高原东部荒漠化小区(Ⅳ2-4) | 银川-河套平原荒漠、荒漠化亚区(Ⅳ3) | | 汾渭盆地荒漠化亚区(Ⅳ4) | | 吕梁山-太行山荒漠化亚区(Ⅳ5) | | 大同-阳原盆地荒漠化亚区(Ⅳ6) | | 秦岭山地荒漠化亚区(Ⅳ7) | | 燕山荒漠化亚区(Ⅳ8) | | | 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荒漠化亚区(Ⅴ1) | | 松辽平原荒漠化亚区(Ⅴ2) | 科尔沁沙地及周边荒漠化小区(Ⅴ2-1) | 松嫩沙地及周边荒漠化小区(Ⅴ2-2) | 松辽平原东北部荒漠化小区(Ⅴ2-3) | | 黄淮海平原荒漠化亚区(Ⅵ1) | | 胶东半岛荒漠化亚区(Ⅵ2) | 江淮、苏北丘陵南部荒漠化亚区(Ⅵ3) | 江淮、苏北丘陵北部荒漠化亚区(Ⅵ4) | 长江下游平原荒漠化亚区(Ⅵ5) | | 米仓山-大巴山荒漠化亚区(Ⅶ1) | | 四川盆地荒漠化亚区(Ⅶ2) | 滇中-川南荒漠化亚区(Ⅶ3) | 滇东-黔西荒漠化亚区(Ⅶ4) | 川东南-黔东荒漠化亚区(Ⅶ5) | 广西荒漠化亚区(Ⅶ6) | | 长江中下游荒漠化亚区(Ⅷ1) | | 东南-华南沿海平原及丘陵荒漠化亚区(Ⅷ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