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冲能力 | 人力资本 | 家庭劳动力 | 劳动能力×0.5+劳动数量×0.5(劳动能力:1=幼儿和残病,2=儿童,3=老人,4=成人助手,5=成年人。其中,1~6岁为幼儿,7~14岁为儿童,15~18岁为成人助手,19~65岁为成年人,65岁以上为老年人);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人均教育程度 | 家庭人均教育程度(1=小学以下,2=小学,3=初中,4=高中及中专技校,5=大专及以上) |
| 健康状况 | 家庭人均健康状况,五点量表获取;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金融资本 | 人均收入 | 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总数;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家庭存款 | 家庭总储蓄(1=人均收入的10倍以下,2=人均收入的10~20倍,3=人均收入的20~30倍,4=人均收入的30~40倍,5=人均收入的40倍以上);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物质资本 | 房屋资本 | 住房质量×住房面积(住房质量:1=危房,2=较差,3=一般,4=较好,5=好);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生产生活资料 | 拥有的日常家用设备总数;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自然资本 | 自然资源规模 | 拥有的耕地面积×0.5+拥有的林地面积×0.5(亩);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社会资本 | 亲戚数量 | 当地亲戚户数 |
| 社会交往费用 | 每月的电话费开支、交通开支、网络开支之和;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自组织能力 | 政策制度 | 政府帮扶力度 | 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帮扶程度,五点量表获取 |
| 征地补偿费 | 含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宅基地拆迁安置费 |
| 社会网络 | 社会组织参与 | 上一年度参与社区或农村组织、活动的数量;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邻里信任度 | 对邻里的信任程度,五点量表获取;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社会联结度 | 与亲戚朋友的联系程度,五点量表获取;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主动交往度 | 主动与周围人群及社区组织交往程度,五点量表获取;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资源获取 | 交通可达性 | 离最近公路或市场的实际距离的倒数;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学习能力 | 获取知识与 技能的能力 | 户主教育程度 | 家庭户主个人教育程度(1=小学以下,2=小学,3=初中,4=高中及中专技校,5=大专及以上) |
| 家庭教育投入 | 每年教育投入金额;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技能培训机会 | 是否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1=是,0=否) |
| 信息获取能力 | 家庭获取信息的渠道种类数;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经验知识转化过程 | 信息技能交流 | 农户间是否存在信息与技能交流(1=是,0=否) |
| 外出务工时间 | 家庭所有外出务工成员每年务工天数之和,表征获取认知的机遇和在外适应能力;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
| 外出务工收入 | 家庭所有外出务工成员平均每天的务工收入;该指标为失地前后差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