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xpand
  • 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Online published: 1988-03-20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retrospected the research practice of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es gain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It was described in 7 sections as follows. 1. study on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the environment; 2. study on the movement and transfer rule of elements in the environment; 3. study on the movement and transfer rule of pollutants in the environment; 4.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cause of endemic disease; 5. study on analysis methods of the environment; 6.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mapping; 7.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Cite this article

Huang Xichou, Wang Renhua, Zhang Xuelin . RESEARCH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1988 , 8(2) : 101 -113,199 . DOI: 10.13249/j.cnki.sgs.1988.02.101

References

[1] 竺可帆:中国科学院研究工作方向和任务的初步设想,《地理研究》,3 (1),1984
[2] 刘培桐:我国化学地理学的三十年,《地理学报》,34 (3),1979
[3] 林超等:竺可祯先生对北大地理系的关怀,《地理学报》,39 (1),1984
[4] 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会志(1972-1980)
[5] 陈静生:我国环境地学展望,《环境科学》,7 (4),1986
[6] 陈述彭:环境科学研究的新基点,《环境科学》,7(4),1986
[7] 朱颜明等:关于环境背景值研究的几个问题,《第二松花江环境科学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8] 黄锡畴等:长白山地区环境背景值研究,《环境中若干元素的自然背景值及其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82
[9] 富德义等:长白山岩石化学组成及其环境意义,见文献[7]
[10] 孟宪玺等:长白山地区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土壤》,14 (6),1983
[11] 化学地理研究室:长白山土壤中十种微量元素的自然背景值,《土壤通报》,1981, 1期
[12] 富德义等:长白山优势植汤中元微量素研究,《地理科学》,2 (3), 1982
[13] 朱颜明等.长白山几种优势植物微量元素的组成,见文献[7]
[14] 富德义等: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化学环境背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第4卷,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15] 朱颜明等:长白山天池水化学,《地理科学》,1 (1), 1981
[16] 佘中盛等:对第二松花江流域环境背景值的研究,见文献[7]
[17] 孟宪玺等:第二松花江流域土壤中若干元素的自然背景值,《环境科学学报》,3 (1),1983
[18] 富德义等:三江平原土壤中微量元素背景值的研究,《土壤通报》,1982年,第2期
[19] 富德义等:三江平原地区环境背景值的研究,《环境质量研究进展》,1985,贵州人民出版社
[20] 富德义等:三江平原土坡中的锌及锌肥效应研究,《地理科学》,4 (3), 1984
[21] 孟宪玺等:东北地区中部主要农业上壤中若干金属元素的背景值,《生态学报》,5 (2),1985
[22] 孟宪玺:东北平原中部地区土壤环境中若干元素的群分析,《科学通报》,1987年,第7期
[23] 黄锡畴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化学结构,《地理学报》,37 (1), 1982
[24] 陈鹏等:长白山土壤动物在物质循环中作用的初步探讨,《生态学报》,4 (2), 1984
[25] 富德义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垂直循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第3卷,1983,中国林业出版社
[26] 黄锡畴等:长白山高山苔原景观生态分析,《地理学报》,39 (3), 1984
[27] Huang Xichou:The study on the Alpine Tundra in the Changbai Shan Range, Proceedings of the 32nd Alaska Science Conference, Fairbank, Alaska, 1931
[28] 富德义等: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植物中微量元素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第1卷,1981
[29] 盖宪玺:妹白山高山苔原土,《地理科学》,2 (1), 1982
[30] 刘景双:长白山高山苔原主要植物群落物质循环的研究,《青年地理学家》,3 (2),1987
[31] Liu Jingshuang:Features of Ecology of Tundra Landscape of Changbai Mts. Restoration and Vegetation Succession in Circumpolar Lands.qConference of the Comite Arctique International, 1986
[32] 富德义等:三江平原沼泽中几种主要植物中的微量元素,《植物学报》,24 (6),1982
[33] 金泰龙: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的化学结构,《地理科学》,6(1),1986
[34] 金泰龙: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环境的化学特征,《生态学报》,7 (4),1987
[35] 吴燕玉等: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背景值区域特征及分布规律,.《环境科学》,7 (5),1986
[36] 王称华:汞在环境中的原始循环和现代循环,《环境科学与进展》,科学出版社,1980
[37] 王称华等:第二松花江汞的污染与迁移过程历史分析,《地理科学》,6 (3),1986
[38] 郝天朝等:对第二松花江鱼类汞污染的研究,见文献〔7)
[39] 王书海等:松花江水中甲基汞污染程度的评价,《环境科学情报》,(9), 19840
[40] 王书海等:第二松花江甲基汞污染特征,《中国环境科学》,3 (4), 1983
[41] 潘云舟:松花江畔甲基汞中毒问题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 (2), 1982
[42] 王称华:水体汞污染恢复技术的研究状况,《环境科学情报资料》,1, 1977
[43] 王起超等:第二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形态分布,《环境汞污染与防治》,1 (11),1985
[44] 富德义等:影响汞的生物甲基化作用的环境因素,《中国环境科学》,2 (4),1982
[45] 王书海等:淡水河流沉积物甲基汞释放规律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5 (3),1985
[46] 王书海等:氯碱厂(汞极法)中甲基汞来源的模拟实验研究,《环境科学》,5 (6),1984
[47] 俞穆清等:用大孔琉基树脂处理甲基汞废水的实验研究,《环境科学》,1 (4),1980
[48] 王捻华等:对第二松花江沉积物汞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的探讨,见文献[7]
[49] 吴敦虎等:影响金属汞、氧化汞、硫化汞溶解度因素的研究,《环境科学》,5(1),1984
[50] 俞穆清等:琉基与汞的亲合作用在汞的环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及应用,《环境化学》,1 (1),1982
[51] 吴敦虎等: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沉积物释放不同形态铜的研究,《环境科学》,7 (3),19860
[52] 吴敦虎等:第二松花江水中若干重金属化学形态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3 (2),1983
[53] 孟可等:京津市区大气四乙基铅污染状况与分布规律的研究《地理科学》, 2 (4), 1982
[54] 孟可等:吉林省中部几个工业城市大气的烷基铅污染,见文献C9]
[55] 孟可等:活性炭富集一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大气中的四乙基铅,《分析化学》, 9 (6), 1981
[56] 张学林等:我国某些地区饮水中若干微量元素背景值,同文献[8]
[57] 张学林等:吉林省原生环境中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同文献[7]
[58] 永寿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组:永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59] 王宗义等:吉林省原生环境中的铝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分区,《地理科学》,6 (1),1986
[60] 吴敦虎等:吉林省人发中铜铅铝的背景值及应用研究,《地理科学》,5 (2),1985
[61] 朱振源等:大骨节病克山病的地理病因研究,《地理科学》,4 (4),19840
[62] 朱颜明:天然水中银和钡的光谱定量测定,《理化检验》,18(1),19820
[63] 朱颜明:环境中的钡与克山病,《地方病通讯》,1979年第2期
[64] 张学林等:乾安平原类型大骨节病区医学地学综合研究,《环境科学》,5 (5),1984
[65] 任淑芬等:吉林省土壤腐殖酸中硒铝的分布特征与大骨节病病因探讨,《地方病通讯》,1984年第2期
[66] 吴敦虎等:吉林省土壤中腐殖酸和水溶性富里酸分布特征与大骨节病关系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7(2),1987
[67] 莫东旭:大骨节病的病因学说中无机元素研究的进展,《地方病通讯》,1984年第2期
[68] 吴敦虎等:紫外光照射水中腐殖酸分解的研究,《环境化学》,4 (3),1985
[69] 王书海:琉基棉一气相色谱法分析水、土、生物样品中的甲基汞,《环境科学》,(4),1979
[70] 王书海等:沉积物中甲基汞释放速度试验研究,《环境科学》,(2),1978
[71] 王书海等:琉基纱布旋转富集一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甲基汞,《分析化学》,(5),1981
[72] 俞穆清:琉基棉富集一冷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水中痕量有机汞和无机汞,《环境科学》,(5),1979
[73] 吴敦虎等:琉基棉一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中超痕量锡,《分析化学》,(1),1981
[74] 吴敦虎等:琉基棉富集一阳极溶出法测定水中超痕量锑,《环境科学丛刊》,(5-6),1980
[75] 吴敦虎等:疏基棉富集一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中超痕量秘,《环境科学丛刊》,(3),1980
[76] 吴敦虎:琉基棉富集分离一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土壤中痕量秘、锑,《理化检验》,(1),1983
[77] 吴敦虎:‘琉基棉富集分离一微分脉冲极谱催化法测定水、粮、土壤中钨的背景值,《环境化学》,(6), 1982
[78] 吴敦虎:琉基的脉冲极谱研究及其应用,《分析化学》,(11),1984
[79] 吴敦虎等:琉基棉一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含铜废水中的锌,《理化检验)), 3,1981
[80] 吴敦虎等.琉基棉一阳极溶出法测定水中痕量福,《理化检验》, 1,1983
[81] 吴敦虎等:琉基棉富集分离一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粮食中铜、铅、锅、锌的背景值,《环境污染与防治》1983, 1期
[82] 吴敦虎等:琉基棉分离一微分脉冲极谱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纯银中痕量的铜、铅、锡,《化学试剂》,2,1985
[83] 吴敦虎等,琉基棉分离一微分脉冲极谱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纯锌、铝中痕量的铜、铅、福,《化学世界》,1, 1985
[84] 俞穆清等:琉基棉富集分离一氢化物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水中的三价砷与五价砷,《分析化学》,12,1982
[85] 刘桂琴等:琉基棉富集分离一氢化物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水中痕量的三价锑和五价锑,《分析化学》,11, 1982
[86] 俞穆清等:琉基棉富集分离一氢化物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水中痕量的不同价态的硒,《环境化学》,6, 1982
[87] 俞穆清等:琉基棉富集一氢化物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水中痕量的四价啼和六价蹄,《环境化学》,3,1983
[88] 俞穆清等:琉基棉富集分离技术在痕量元素价态分析上的应用,q IaLanta 》, 4,1983
[89] 俞穆清等:环境水样中多量痕量元素现场琉基棉富集的实验研究,《环境化学》,2,1985
[90] 俞穆清等:琉基棉富集分离技术在痕量元素分离上的应用,《第二松花江环境科学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91] 刘桂琴等:琉基棉富集分离技术在化学试剂提纯中的应用,《化学试剂》,(4),1985
[92] 汪淑哲等:琉基棉富集一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硒,《环科境学丛刊》,(2),1981
[93] 汪淑哲:琉基棉富集一炙光法测定土壤、水中可溶态硒,《土壤通报》,(3),1983
[94] 汪淑哲等:琉基棉富集分离一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土和矿物中的锡,《环境污染与防治》,(1),1984
[95] 王书海:荡基纱布旋转富集一气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的甲基汞,《分析化学》,(1),1985
[96] 齐少华:琉基棉富集一冷原子吸收法测定粮食中的痕量汞,《理化检验》,(6),1983
[97] 俞穆清等:硫基棉纤维对多种微量元素吸附性能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1981
[98] 俞穆清等:环境水样中多种微量元素现场疏基棉富集的实验研究,《环境化学》,(2),1985
[99] 俞穆清等:疏基棉制备方法的研究,《环境科学丛刊》,(6),1984
[100] 刘桂琴等:玩基棉稳定性的研究,《环境科学丛刊》,(2),1985
[101] 吴敦虎:玻璃石墨汞膜电极阳极溶出法测定鱼中的铅和锡,《理化检验》,6, 1976
[102] 吴敦虎:极谱阳极溶出法测定粮食中的铜、铅、锡、锌,《电分析化学》,2, 1980
[103] 吴敦虎:活性炭富集一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大气中四乙基铅,《分析化学》,6, 1981
[104] 吴敦虎:导数脉冲极谱催化波测定粮食中的微量钦,《环境科学》,3, 1982
[105] 昊敦虎:导数脉冲丝谱溶出法测定水中三价和五价锑,《中国环境科学》,6, 1983
[106] 吴教虎:极谱法测定水中痕量的黄腐酸,《分析化学》,4,1985
[107] 吴敦虎:惰性气蒸提活性炭富集一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炼油厂作业区表上中四乙基铅,《环境工程》, 3,1985
[108] 俞穆清:溶荆萃取一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水中微量三价铬和六价铬,《环境科学》,(1),1979
[109] 俞穆清等:氢化物发生一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水中痕量四价硒和总硒,《分析化学》,(3),1983
[110] 俞穆清:含汞水样和底质的取样与保存《环境科学丛刊》,(4),1980
[111] 汪淑哲等:荧光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硒,《第二松花江环境科学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112] 周鸣等:第二松花江环境质量研究图集,科学出版社, 1981
[113] 文圣君等:吉林省地方病与自然环境图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114] 周鸣等:关于环境地图几个问题的探讨,《地理科学》,7(2),1987
[115] 文圣君等:滚学地图的内容和编制方法的探讨,《地理科学》,3(1), 1983
[116] 李为:造纸工业布局与水环境动态平衡,《地理科学》,2 (1), 1982
[117] 郝凌云等:辽宁中南部区域综合分析与建设布局构想,《地理科学》,5 (4), 1985
[118] 于振汉:工业结构与布局对区域环的影响,《地理科学》,6 (4),1986
[119] 赤邑:松花江水系环境保护研究成果通过院级鉴定,《地理科学》,6(4),1986
[120] 佘中盛:松花湖及入湖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与污染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4(3), 1984.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