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inal Article

Resource Enrich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Summary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Resource Curse

  • HUANG Yue ,
  • LIU Ji-sheng ,
  • ZHANG Ye
Expand
  • 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China

Received date: 2012-11-05

  Request revised date: 2013-03-18

  Online published: 2013-07-20

Copyright

本文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但不允许用于商业目的.

Abstract

Traditional opinion considers that natural resource always contributes to economy development. However, resource curse theory poses that natural resource usually obstructs economy increase; on the contrary, those districts in short of natural resource develop quickly. Since Auty put forward the "Resource Curse" theory, the paradox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endow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always been one of hot issues concerned by resear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researcher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ource curse phenomen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is a summarization to the domestic research from 3 aspects: firs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bout the existence of resource curse in China; second,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resource curse including 2 aspects of single mechanism and composite mechanism; third, the resolution of resource curse. What′s mo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search by Chinese researchers, points out that the research on resource curse in China is still not systematized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 need to discuss: the data standard is not unified and the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needs to go deeper. On one hand, fixed assets and income of extractive industries are both connected to the GDP and will influence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 on the other hand, methods chosen to analyze conduction mechanism are not suitable for domestic research. At last, the article figures out that those geographers have unique advantage on the research of resource curse phenomenon. Researchers can switch resource curse proposition to a human geography proposition by analyzing from man-land standpoint and consider economical and non-economical influence of resource. Researchers, especially geographers should devote to studying and researching it from a regional perspective and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resource curse phenomenon in China.

Cite this article

HUANG Yue , LIU Ji-sheng , ZHANG Ye . Resource Enrich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Summary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Resource Curs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 33(7) : 873 -877 . DOI: 10.13249/j.cnki.sgs.2013.07.873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人们认为丰富的资源能够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快速发展的契机,是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保证。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资源丰裕地区往往比资源贫乏地区的发展更加顺利,例如美国、德国等。然而,这一观点在20世纪中后期受到了挑战和质疑。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当中,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例如日本、新加坡走到了世界发展的前列,而一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南非和中东地区)的发展却受到了阻碍。许多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资源诅咒现象,即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不会帮助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而会对其产生反向阻碍作用。1993年,奥提(Auty)[1]首次在研究矿产丰富国家的经济发展时提出了“资源诅咒”这一概念。从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一现象,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国内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晚于国外,主要开始于21世纪初期。徐康宁等[2]首次将其引入到国内的研究当中,并通过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数,考察了国内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相对于国外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实证检验、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以及资源诅咒的对策研究。与国外的研究重点不同的是,国外的学者偏重于研究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的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则侧重于国内省际层面或一省内部的资源诅咒效应。

1 资源诅咒的存在性检验

国内学者对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时,绝大多数都是以国内的区域为样本,研究各省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国际视野的研究尚属空白。关于资源诅咒存在性的探讨,国内学者持不同观点,大部分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资源诅咒效应存在于国内各区域中,而也有一些研究对资源诅咒提出了质疑。

1.1 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

在检验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从在省际层面来探讨资源诅咒效应影响下的经济发展差异。在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上,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是采用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回归分析进行考察 [2-4]。而在数据的选取上,则存在一些分歧。对于自然资源丰裕度的衡量,学者们选取标准各不相同,如徐康宁等采用地区的能源情况作为衡量标准[2-6],胡援成等选取采掘业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标准[4,7],但得出的结论均认为资源诅咒现象在国内各省区之间是存在的。
然而这些研究成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将GDP作为资源诅咒的标准,而对于生态效益、居民福利等指数的关注较少;二是对于资源的选取存在不同的标准,究竟哪些资源会对区域的发展造成影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相较于国外对资源诅咒效应的检验,国内学者具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即一些研究者选取国内某一个省或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来研究省区内部的资源诅咒效应是否存在。这些研究一般都是以国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作为研究对象,例如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8-14],而这些研究基本都得出了所研究的省(自治区)存在资源诅咒效应的结果。

1.2 资源诅咒效应的质疑

虽然国内大部分学者通过实证检验得出资源诅咒在国内资源丰裕地区普遍存在的结论,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质疑和反对。对资源诅咒效应的质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批判,从逻辑分析角度对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提出质疑,这种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标的衡量问题,自然资源的内涵和前人研究时所用的指标体系是否科学;二是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考虑在内;三是一些资源丰富国家的自然资源开发历史也无法证明资源诅咒现象的普遍性[15,16]。另一种研究形式是采用模型数据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得出资源诅咒效应不存在的结果,例如靖学青[17]利用回归模型、孙大超等[18]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进行的分析。

2 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研究

国内学者对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研究大多是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中国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别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其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综合分析资源诅咒的形成原因以及从某一个角度进行单一机制分析。

2.1 综合机制研究

综合机制研究一般从多个角度来阐述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常见的机制包括:贸易条件恶化、荷兰病效应、制造业挤出、人力资本不足、寻租现象等。但综合论述存在的最常见问题是研究仅仅从理论上进行阐述,缺少实证研究,导致研究结论的说服力显得不够。
使用面板数据和回归方程来分析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主要有邵帅[19]和王中亚[20,21]等,并得出了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同的是前者认为资源开发对制造业投入的削弱是主要传导机制,而后者认为不合理的制度是导致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更多的学者是从逻辑分析的角度来探讨资源诅咒效应传导机制[23,24]。另外还有学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25]和经济结构视角出发[26]进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分析。

2.2 单一机制研究

单一机制研究的学者多运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建立理论模型,从某个角度来揭示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此类研究在近几年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所揭示出来的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有较强的创新性。
2.2.1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包括资源对制造业、创新技术活动、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等的排挤作用。国内学者对挤出效应的研究主要还是对国外学者研究方法的借鉴,例如Sachs的三部门模型[27]、Romer[28]的R&D增长模型[29-33]、Hansen[32]的门槛模型[4]、扩展的罗默模型[34]以及Malmquist的面板数据的分析[35]等。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以区域为背景进行实证检验,例如鲁金萍等等[36]选取贵州省毕节地区作为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典型实例,陈闻君等[37]比较新疆资源产业的发展变化,讨论某一区域内部的挤出效应作用机制。
2.2.2 荷兰病效应
20世纪80年代开始,荷兰病成为解释资源诅咒的主流观点。荷兰病主要阐述2种效应:出口剧增引起本国货币升值,同时将农业、制造业的劳动力和资本吸引进入资源部门,这2种效应导致制造业出口下降和非贸易品成本上升[39]。国内专门基于“荷兰病”效应来探讨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文献比较少,已有的文献对“荷兰病”效应的分析往往和挤出效应相结合[40],认为国内资源型地域“荷兰病”的主要症结依然集中在对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挤出。
2.2.3 制度弱化
从制度弱化角度来探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的学者,主要认为丰裕的资源造成的腐败现象是资源诅咒出现的根本原因。例如国内矿产资源产权的不清晰造成的寻租行为和腐败[41],不合理的制度及其变迁过程中恶性的路径依赖[42],从而导致资源诅咒效应产生。

3 资源诅咒解决对策研究

国内学者在对资源诅咒的研究中,极少有单独从解决对策这一个方面着手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在对资源诅咒的实证研究、传导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解决对策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力资本投入、加强政策管理等。赵奉军[43]针对西部大开发,提出了几点规避资源诅咒的思路:一是放慢资源的开采速度;二是设立资源基金政府的支出管理;三是以经济多样化减少对资源部门的依赖。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张耀军等[44]认为避免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景普秋等[45]借鉴挪威规避资源诅咒的经验,提出资源型地区的发展的建议为:建立平准基金调节价格波动;发展关联产业弱化资源依赖;调控工资水平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加强政府监控规范开采行为。吴文洁、谢里[46,47]认为消除油气资源地资源诅咒效应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完善现行的矿业用地制度。从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资源诅咒解决对策的研究主要还是笼统地提出一些普适性方法,不可否认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但如何将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与解决对策结合起来,用严密的逻辑推导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仍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4 国内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资源诅咒现象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国内的大部分研究者都认同中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国内学者对资源诅咒现象的研究尚未成熟,因此在实证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地理学者对于资源诅咒的研究应该有新的角度和思路。

4.1 数据选取标准尚不统一

国内文献中度量一个区域资源丰裕程度的指标主要有2种: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采掘业从业人员收入占全部从业人员收入的比重。然而这2个指标都存在一个问题,即其与GDP之间的高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则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度。另外这些指标都是相对指标而非绝对指标,前者没有考虑人口数量的影响,后者假定采掘业不存在资本替代人力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因而在指标选取方面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GDP(人均GDP)则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准。使用该标准来衡量经济发展,一是如上文提到的,与资源丰裕程度的指标具有高相关性,二是其并不能反映出资源丰裕程度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以外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发展、环境改善等。另外,几乎所有对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中,都是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作为考察的标准,然而自然资源所包含的因素则要广泛得多,究竟哪些资源会产生“诅咒”?“资源诅咒”中“资源”一词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

4.2 对传导机制研究尚未深入

目前国内对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还是沿用国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然而国际层面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在国内层面影响力明显降低。其原因是:第一,在一国内部不存在由于资源财富突然增加导致币值上升而引发的制造业贸易条件恶化,因此荷兰病效应的解释力不明显;第二,在一国内部制度质量基本相同,制度坏则资源诅咒发生、制度好则资源是福音的解释不再适用;第三,在一国内部国家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比如中国推行的以东南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型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现有研究对这一因素考虑很少。因此对于一国内部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研究,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4.3 研究展望

目前关于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地理学领域涉及很少。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一种是单纯依靠统计数据验证资源诅咒效应的有无;一种是笼统的、抽象的讨论资源诅咒效应的形成机制。很少有学者从区域的角度,运用经济地理学和地理经济学的理论,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资源型经济地域进行分类研究。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资源诅咒”学说是一种环境决定论,显然需要辩证地对待。地理学者在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背景优势,如能从资源(地)和人类发展(人)关系的角度,将资源诅咒这一发展经济学命题转换为一个人文地理学命题,对资源诅咒的科学内涵、验证指标进行重新设计,研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和非经济影响,便能够给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提供一些全新的思路。
中国的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这一情况要求学者们重视对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对症下药找出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切实提出规避资源诅咒的方法,使资源能够真正成为地区发展的“福音”。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Auty R M.Natural resources,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resource curs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1(4):627-634.

[2]
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7-103.

[3]
张菲菲,刘刚,沈镭.中国区域经济与资源丰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4):19-24.

[4]
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4):19-23.

[5]
韩亚芬,孙根年,李琦.资源经济贡献与发展诅咒的互逆关系研究——中国31个省区能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6):188-193.

[6]
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4):147-160.

[7]
李天籽. 自然资源丰裕度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科学,2007,(6):66-76.

[8]
贺灿飞,王俊松. 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J]. 地理科学,2009,29(4):461-469.

[9]
赵文,赵国浩等.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 资源科学,2011,33(9):1775-1780.

[10]
姚文英. 新疆“资源诅咒”效应验证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9,(4):90-94.

[11]
徐盈之,胡永舜.内蒙古经济增长与资源优势的关系——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12):2391-2399.

[12]
冉永春. 资源禀赋与“资源诅咒”——基于青海省海西州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36):124-126.

[13]
张倩颖. 资源诅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陕北为例[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1,(2):42-43.

[14]
王闰平,陈凯.资源富集地区经济贫困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4):158-165.

[15]
张贡生,田万慧.评“资源诅咒论”——基于自然资源范畴的视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116-122.

[16]
张贡生. “资源诅咒”论:一个颇具争议的命题[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6):1-5.

[17]
靖学青. 自然资源开发与中国经济增长——“资源诅咒”假说的反证[J].经济问题,2012,(3):4-8.

[18]
孙大超,司明.自然资源丰裕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假说的质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1):84-89.

[19]
邵帅. 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0,36(3):90-101.

[20]
傅利平,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J].城市问题,2010,(11):2-8.

[21]
王中亚. 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1):85-89.

[22]
刘兆顺,许文良,杨德明. 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2006,26(2):2231-2236.

[23]
孙庆刚,秦放鸣.“资源诅咒”在我国省际层面传导机制:理论与经验[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74-79.

[24]
李正升. “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视角(下),2011,(1):9-11.

[25]
李倩,赵立新.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资源诅咒”[J].求实,2011,(S2):95-96.

[26]
缪勇,董春诗.资源开发、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于“资源诅咒”成因的解释框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9):52-57.

[27]
施祖麟,黄治华.“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33-36.

[28]
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98(5):71-82.

[29]
邵帅,齐中英.资源输出型地区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现象的解释[J].管理科学学报,2009,(6):23-33.

[30]
邵帅,齐中英.自然资源开发、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一个对“资源诅咒”的机理解释及实证检验[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4):3-9.

[31]
邵帅,齐中英.自然资源富足对资源型地区创新行为的挤出效应[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12):1440-1445.

[32]
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 93(2): 345-368.

[33]
张平宇,赵艳霞,马延吉. 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竞争力[J]. 地理科学,2003,23(5):513-518.

[34]
胡健,张凡勇,董春诗.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扩展的罗默模型对“资源诅咒”形成机理的检验[J].人文杂志,2011,(3):66-74.

[35]
李栋华,王霄.中国省际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基于Malmquist和面板数据的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4-89.

[36]
鲁金萍,董德坤,谷树忠,等.基于“荷兰病”效应的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资源诅咒”现象识别——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2):271-277.

[37]
陈闻君,胡序勇.论资源富集区资源开发的“挤出效应”——以新疆为例[J].山东经济,2011,(1):143-149.

[38]
杨宇,张小雷,雷军,等. 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10,30(3):363-369.

[39]
赵伟伟,白永秀.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研究述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2):45-51.

[40]
冯宗宪,姜昕,赵驰.资源诅咒传导机制之“荷兰病”——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4):74-82.

[41]
李天籽. 自然资源丰裕度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科学,2007,(6):66-76.

[42]
王必达,王春晖. “资源诅咒”:制度视域的解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00-108.

[43]
赵奉军. 西部开发必须警惕“资源诅咒”[J].西部论丛,2005,(10):43-44.

[44]
张耀军,姬志杰.资源型城市避免资源诅咒的根本在于人力资源开发[J].资源与产业,2006,(6):1-3.

[45]
景普秋,范昊.挪威规避资源诅咒的经验及其启示[J].经济学动态,2011,(1):148-152.

[46]
吴文洁,李美玉,李美英.完善矿业用地制度——消除我国油气资源地“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1):32-34.

[47]
谢里,谌莹,刘文娟. 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水平测算[J].地理科学,2012,32(8):965-970.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