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И.И.Лищтван,Н.Т.Король,Основние свойства горфа и мегоды их оцределения,Минск,Изд."Наука и гехняке",1975. [2] 阪口丰,泥炭の地学,东京大学出版杜,1978年。 [3] 柴軸等,若尔盖高原招泽,科学出版社,1965年。 [4] 周昆叔,吉林省敦化地区沼泽的调查及花粉分析,地质科学,1977年第4期。 [5] Huang Xichou,"An Outline of China's Marshes".The Eaviroament,Chinese and American Views,Methuea,Inc New York,Loadoa 1981. [6] 庄子贞雄等,泥炭地の提注祥式れっぃて(第8报)—サロベツ泥炭地,日本土壤肥科学雄,第37卷8号。 [7] 国家地震局地质所C14室,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洲定(二),地质科学,1978年第4期。 [8] 中国科举院考古所C14室、国家地震局地质所C14室,北京地区一批地质样品的C14年代测定,地质科学,1980年第4期。 [9]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孢粉组,江宁省南部一万年来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国科学,l977年第8期。 [10] 陈方吉,北京地区全新世地层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国科学,1979年第9期。 [11] 刘金陵等,上海、浙江某些地区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在地层和古气候上的意义,古生物学报,16卷1期。 [12] 汪佩芳等,西藏南部全新世泥炭孢粉组合及自然环境演化的探讨,地理科学,1981年第2期。 [13] 钟金城、张则有,我国沿海地区的埋藏泥炭及其形成的古地理,海洋湖沼,1981年第5期. [14] 柴峰,中国沼炭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学报,1981年第8期. [15] 高风睦,河北省矿床的分类、分区和分期,煤炭学报,1981年第8期。 [16] 张廷俊。湛江地区厚层泥炭沼泽地成因探讨,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