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卷十下,附编,褚绍唐、吴应寿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52年
[2] 明·陈函辉:《徐霞客基志铬》,《徐霞客游记》卷十下,附编
[3] 明·吴国华:《扩铭志》,《徐霞客游记》卷十下、附编
[4] 竺可祯:《地理学家徐霞客》,谭其骥:《论丁文江所谓徐霞客地理上之重要发见》,商务印书馆、1982年
[5] 《旧唐书·吐谷浑传》卷198
[6] 《旧唐书·吐番传》卷196
[7] 《新唐书·吐番传》卷216
[8] 潘昂霄:《河源记》,《元史·河渠志》
[9] 清·万斯同:《昆仑河源考·江源志序》,丛书集成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
[10] 丁文江:《徐霞客年谱》
[11] 北大地理组,徐霞客一腾冲地区地热考察和先驱,《地理知识》1975年,5期
[12]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08,扬士云:《议开金沙江书》,成都龙万育变堂氏敷文阁,聚珍本,道光三年(1923年)
[13] 据福克司复印的《康熙皇舆全览图》.现存北京图书馆善本室
[14] 清·雍正:《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265
[15] 清·齐召南:《水道提纲·江道篇》卷八,有“大江源出眠山”
[16] 清·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铁,《水经要览》,光绪十七年(1891年)
[17] 清·王锡棋:《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铁,《防江形势考》
[18] 清·钱谦益:《徐霞客传》,《徐霞客游记》卷十下,附编
[19] 清奚又溥:《奚序》
[20] 方豪:“徐霞客与西洋教士关系之初步研究”,《地理学家徐霞客》,1918年
[21] (英)李约瑟(Joseph Needhemm):《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75年
[22] 孙仲明、赵苇航:历史上对长江源头的认识——兼论今江源的确定,《水利史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