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玉福,张潆文,刘彦随. 江苏省典型样带区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J]. 地理研究, 2010, 29(7): 1317
-1323
. |
[2] |
孟 斌, 尹卫红, 张景秋, 张文忠. 北京宜居城市满意度空间特征[J]. 地理研究, 2009, 28(5): 1318
-1326
. |
[3] |
董云社, 齐玉春, Manfred Domroes, 耿元波, 杨小红, 刘立新, 刘杏认. 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N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04, 23(6): 776
-784
. |
[4] |
张丹, 孙铁山, 李国平. 中国首都圈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基于分行业就业人口分布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 2012, 31(5): 899
-908
. |
[5] |
陈镜明. 植物与大气间的湍流交换——新方法介绍研究状况综述*[J]. 地理研究, 1988, 7(3): 89
-102
. |
[6] |
郭廷辅.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问题和对策[J]. 地理研究, 1995, 14(4): 1
-7
. |
[7] |
于海波1|莫多闻1|吴健生2. 深圳填海造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4): 584
-590
. |
[8] |
欧阳竹, 罗毅, 盖广明, 刘传收, 柴怀堂. 一个预测冬小麦根系层储水量的概念性模型[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6): 593
-599
. |
[9] |
陈玉福|刘彦随|龙花楼|王介勇. 苏南地区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以苏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 123
-128
. |
[10] |
戴向前,郑红星,刘昌明,朱芮芮. 潮白河源区生态流量的谱系及其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4): 7
-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