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克拉特采尔:《城市气候学》,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 127-130页
[2] 北京大学城市地理小组:风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1974, 2期,I6-23页
[3] 郎好善等:茂名市的大气污染与城市总体布局,《城市规划》,1980, 2期,12-16页
[4] 杨吾杨等:关于风象在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中的运用,《中国科学》,1979, 11期,1101-1107页
[5] 朱瑞兆:《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1986, 41-47页
[6] 张景哲:芜湖市的风象与城市气温,《地理学论文集,第一辑》,北京大学地理系,1981, 73-80页
[7] 程华昭等:合肥市污染风玫瑰与城市规划的探讨,《城市规划》,1980, 5期,53-58页
[8] 安徽省气象局资料室:《安徽气候》,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4B-150页
[9] 张景哲:风的污染指数及频率,《地理研究》,1卷,4期,T982, 10-16页
[10] 张景哲等:风的污染指数和不同风向的污染机率,《环境科学》,3卷,6期,1982, 15-19页
[11] 卢敬华等:也谈风的污染指数及频率,《大自然探索》,1983, 4期,87-92页
[12] 王兴荣等:大气污染研究中静风处理方法之探讨,《环境科学》,8卷,1期,1987, 6O-64页
[13] 陈长和等:静风条件下的大气扩散,《环境科学学报》,1卷,4期,1981, 283-302页
[14] 徐大海等:我国陆地大气污染系数的分布,《中国环境科学》,1982, 1期,1-7页
[15] 徐大海等:我国大气稳定度频率的分布,《环境科学学报》,3卷,1期,1983, 52-61页
[16] 潘云仙等:我国大陆大气的平均最大混合深度,《中国环境科学》,1982, 5期,51-56页
[17] 张景哲等:北京城市热岛的几种类型,《地理学报》,39卷,4期,1984, 428-435页·
[18] 张景哲等:北京城市气温与下垫面结构关系的分析,《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1985, 1-10页
[19] Yukovich, Fred M,:study of the effect of wind shear on a heat island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n urban complex, Monthly Weather Review, Vol,103, No, 1,1975, P2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