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震达:湿润及半湿润地带的土地风沙化问题,中国沙漠,6(4), 1986.
[2] 蔡爱智、蔡月娥:中国海岸态沙沉积的成因与特征,中国沙漠,3(3),1983,
[3] 林惠来:台湾海峡西岸历史年代风沙的初探,台湾海峡,1(2), 1982.
[4] Goldsmith, Y.,Coastal dune, in"Coast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Edited 6y Devis, R. A.,1978.
[5] Pye, K.,Coastal dune,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7(4),1983.
[6] 朱震达、陈治平、吴正、李巨章等:塔克拉玛千沙漠风沙地貌研究,科学出版社,1981.
[7] 吴正、彭世古等:沙漠地区公路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
[8] 吴正.吴克刚: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特征及其发育模式,地理学报,42(2), 1987.
[9] 蔡爱智、蔡月峨:福建泥洲岛风沙的搬运与沙滩资源,台湾海峡,7(4),1988
[10] 陈秀英,李萍、李从先:我国南北方海岸风成沙丘石英顺粒表面结构的对比研究,5,海洋科学,1987.
[11] 李从先等:滦河以北海岸风成沙沉积的初步研究,中国沙摸,7(2), 1987.
[12] 王颖、朱大奎:海岸沙丘成因的讨论,中国沙漠,7(3), 1987.
[13] 高善明等:滦河三角洲滨岸沙体的形成和海岸线变迁,海洋学报,2(4), 1980.
[14] Gardner, R.A.M.,Aeolianite, in: A.S, Goudie&K.Pye.,Chemical Sediments and Geomorphology. Acadimic press. London, p. 265-300, 1983.
[15] 毕福志、周彩中:福建莆田南部海岸三千多年来的升降运动,海洋学报,6(1), 1984.
[16] 袁又申、毕福志:福建中段海岸最高海滩岩的成因,科学通报,29(19), 1984.
[17] 刘以宣等:汕头广澳全新世风坡积沙丘岩的发现,热带海洋,6(4), 1987.
[18] 徐起浩等:广东达缘半岛全新世沙丘岩初探,热带地理,7(1), 1987.
[19] 叶尔康:莆田和晋江县全新世海滩岩与沙丘岩的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期,1988.
[20] 吴克刚:海南岛现代风成岩(沙丘岩)形成及其地貌意义,地理研究,7(2), 1988.
[21] 赵希涛等:福建莆田海岸沙丘岩:I,沉积构造与古风,中国科学,B辑,11: 1988.
[22] 业治铮等:西沙石岛风成石灰岩和化石土壤的发现及其意义,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4(1), 1984.
[23] 业治铮等:西沙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的沉积构造和相模式,沉积学报,3(1), 1985,
[24] 张明书等:我国晚更新世风成石灰岩地层剖面及其古环境、古气候浅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7(2),1987.
[25] 张虎男等:闽南粤东沿海“老红沙”沉积成因和时代的探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5(1), 1985.
[26] 宗永强等:粤东沿海“老红沙”的成因及利用改造问题,热带地理,5(3), 1985.
[27] 陈伟光等:再论“老红沙”的成因及其地质地理意义,热带地理,6(3), 1986,
[28] 李建生:从东山岛-剖面讨论“老红沙”的成因,海洋通报,5(4), 1986.
[29] 李从先等:对福建海岸晚第四纪地质若干问题’的商榷,台湾海峡,6(1), 1987.
[30] 朱孝宁、吴正等:粤东沿海“老红沙”成因再探,热带海洋,7(4), 1988.
[31] 吴克刚: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沙丘地貌,热带地貌,6(1), 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