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栢松、黄广耀: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几个间题,地理学资料,3期,科学出版社,1968年.
[2] 曾昭璇:广州涌谷湾地貌发育,华南师范学院学报,2期,1979年。
[3] 赵焕庭等:珠江河口狮子洋水道的地形发育,南海海洋科学集刊(第一集),科学出版社,1980年.
[4] 李平日等: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年代,热带地理,2(4), 1982年.
[5] 沈承德等:珠江三角洲全新世14C年代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年报(1984),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6] 袁家义等:西江、北江、绥江下游河流阶地初探,热带地理,8 (2), 1988年。
[7] 陈培虹: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地层划分的认识,人民珠江,6期,1987年。
[8] 刘尚仁:车破河流域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的研究,热带地貌,3 (2), 1982年.
[9] 刘尚仁:北托水系的形成和发育,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期,1987年.
[10] 黄镇国、李平日等:珠江三角洲形成发育演变,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1982年.
[11] 李平日等:广东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海洋学报,2期,1987年。
[12] 李平日等:广东东部沿海全新世地层,海洋学报,3期,1986年。
[13] 李平日等:韩江三角洲,海洋出版社,1987年。
[14] 袁家义等:珠江三角洲北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特征,海洋通报,7 (2), 198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