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
[2] 夏纬瑛:管子地员篇校释,中华书局,1858年。
[3] 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农业出版社,1982年。
[4] 郭焕成:苏联经济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地理学会一九七八年经济地理专业学术会论文选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
[5] M.M.帕拉马尔楚克:苏联现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地理译报,4期,1982年.
[6] 沈长江: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与专业教育,自然资源学报,3期,1988年.
[7] 程鸿:资源综合考察的农业发展与布局研究,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一年经济地理学术讨论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62年。
[8] 邓静中:论农业地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发展途径,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一年经济地理学术讨论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62年。
[9] 邓静中:经济地理学对自然条件的评价,地理学报,第1期,1963年。
[10] 邓静中:自然条件农业评价的初步经验,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二年经济地理学学讨论会论文摘要,科学出版社,1963年。
[11] И.П.格拉西莫夫等:苏联自然地理学术发展的新趋势,科技译报(地理专辑),12期,1983年。
[12] П. H.巴布什金等:自然综合体农业评价方法的原理,农业地理译丛(二),农业出版社,1983年.
[13] 赵松乔等:近三十年来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进展,地理学报,34(3),1979年.
[14] 李治武等,自然地理学与农业,地理学报,37(4),1982年。
[15] 陈传康等,鄂尔多斯自然区划及其农业评价,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二年年会论文选集(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65年。
[16] 石玉林:土地与土地评价,自然资源,2期,1978年。
[17] 唐孝谓:关于土地评价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自然资源,1期,1979年。
[18] 申元村:土地科学研究内容的探讨,自然资源,3期,1982年。
[19] 过宝兴整理: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全国土地资源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自然资源),3期,1985年。
[20] B. A.马克西莫夫:论自然条件的农学评价方法。农业地理译丛(一),农业出版社,1978年.
[21] 曹廷藩:自然条件经济评价的几个主要问题,经济地理学主要理论问题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年。
[22] 林亚真等:自然资源的自然经济评价问题,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二年经济地理学术论会论文摘要,科学出版社,1963年。
[23] 吴传钓:自然资源研究的新趋势,自然资源,1期,1988年。
[24] Rowland E.B., Smart C.W, Jolly R.L.:TVA'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 Integrated Resource Data Base to Ai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Resource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Commission IV-Intercongress Symposium, August, 1982, Crystal city, Virginia.
[25] 左大康主编:现代地理学辞典,商务印书馆,1990年。
[26] Carlos R Valenzuela: ILWIS overview, ITC Journal, 1988-1。
[27] Allard M J Meijerink,Carlos R Valenzuela and Ann stewart; ILWIS The Integrated Land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Tnformation System, ITC Publication, number 7,1988.
[28] 左大康主编:黄淮海平原农业自然条件和区域环境研究,第1集,科学出版社,198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