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协作组(任美锷、包浩生主编).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483.
[2] 中华地理志编辑部(罗开富主编).中国自然区划草案.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1~159.
[3] 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黄秉维主编).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290.
[4]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席承藩主编).中国自然区划概要.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165.
[5]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赵松乔主编);中国自然地理·总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413.
[6]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0年全国地理学术会议论文选集(自然区划).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1~212.
[7]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二年自然区划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1~252.
[8] 任美锷,杨纫章.中国自然区划问题.地理学报,1961,27(1):66~74.
[9] 任美锷,杨纫章,包浩生.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409.
[10] 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纲要(1986年).地理集刊((21),自然区划方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0~20.
[11] 竺可桢.中国气候区域论.地学杂志,1930.3(2):1~14.
[12] 竺可桢,宛敏渭.物候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28~29.
[13] 竺可桢.中国的亚热带.科学通报.1985.(17):524~528.
[14] 侯学煜,姜恕,陈昌笃,等.对于中国各自然区的农林牧副渔业发展方向的意见.科学通报,1963 . (9) , 8~26.
[15] 丘宝剑.中国农业气候区划新论.地理学报,1986,41(3):202~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