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昌笃. 评价Z·纳维等著的 景观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5, 9(3):243~244 2 陈昌笃. 论地生态学. 生态学报, 1986, 6(4):289~294 3 陈昌笃.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 见:马世骏主编. 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232~250 4 李哈滨, 等. 景观生态学 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 生态学进展, 1988, 5(1):23~33 5 林超. 国外土地类型研究的进展. 见:中国 1:100 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文集编辑组编. 中国土地类型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29~42 6 林超. 世界各国土地分类单位等级系统对比. 见:过宝兴主编. 土地科学与区域开发.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2. 24~44 7 特罗尔 C(林超译). 景观生态学. 地理译报, 1983,(1):1~7 8 纳夫 E(林超译). 景观生态学发展阶段. 地理译报, 1984,(3):1~6 9 福尔曼 R, 等(肖笃宁等译). 景观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44~123 10 Naveh Z, Lieberman A S. Landscape Ecology:Theory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Springe-r Verlag, 1984. 11 Troil C. Landscape ecology(geoecology)and bioceonology-a terminology study. Geoforum, 1971, 8, 43-46. 12 陈传康, 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127~137 13 景贵和, 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78~101 14 刘胤汉. 综合自然地理学原理.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113~166 15 全石琳. 综合自然地理学导论.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8. 205~222 16 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 等.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 33~97 17 李锦, 等. 中国1:100万土壤图制图规范(试行). 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0. 56~76 18 林超, 等. 北京山区土地类型研究的初步总结. 地理学报, 1980, 35(3):187~199 19 赵松乔, 等. 全国1:100万和重点省区1:2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草案). 自然资源, 1980,(3):13~24 20 赵松乔.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划分和制图.见: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文集编辑组编. 中国土地类型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23~28 21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制图规范(试行草案第三稿). 见: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文集编辑组编. 中国土地类型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1~22 22 中国植被编委会. 中国植被.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144~156 2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 中国陆地卫星假彩色影象图集(1:500000). 第二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24 国家地质总局航空物探大队遥感室编. 地球资源卫星像片图集.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78 25 山东森林编委会. 山东森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6. 387 26 黄春海. 山东地貌的类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0,(2):82~98 27 周光裕. 山东省沂蒙山区蒙阴县植被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3, 7(1):67~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