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牛亚菲, 谢丽波, 刘春凤. 北京市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调控对策[J]. 地理研究, 2005, 24(2): 283
-292
. |
[2] |
王云才. 论都市郊区游憩景观规划与景观生态保护——以北京市郊区游憩景观规划为例[J]. 地理研究, 2003, 22(3): 324
-334
. |
[3] |
蔡龙, 赵清, 丁登山. 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的景观生态效应——以南京市幕燕风景名胜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04, 23(5): 605
-613
. |
[4] |
张丹, 孙铁山, 李国平. 中国首都圈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基于分行业就业人口分布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 2012, 31(5): 899
-908
. |
[5] |
厉国青, 钮仲勋. 郭守敬南海测量考[J]. 地理研究, 1982, 1(1): 79
-85
. |
[6] |
何书金, 姜德华. 华北平原粮棉生产发展变化与市场机制转换[J].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16(2): 55
-61
. |
[7] |
傅伯杰, 张立伟.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4): 441
-446
. |
[8] |
高晓路, 季珏, 张文忠. 北京市交通出行环境的空间评价[J]. 地理科学, 2009, 29(6): 817
-824
. |
[9] |
吴敬禄. 新疆艾比湖全新世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演化[J]. 地理科学, 1995, 15(1): 39
-46,99
. |
[10] |
包为民. 下垫面因素对产沙时变影响分析[J]. 地理科学, 1994, 14(1): 73
-8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