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震达,刘 恕,等.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88. [2] 朱震达.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态势及其治理的基本模式[J].中国科学基金,1992,(1). [3] 朱震达.中国沙漠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第四纪研究,1992,(2). [4] 朱震达,陈广庭,等.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33. [5] CCICCD. China Country Paper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M].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1996.18~31. [6] 董玉祥,刘毅华.沙漠化灾害现状与损失评估[J].灾害学,1993,8(1). [7] 卢 琦,慈龙骏.中国荒漠化灾害评价、防灾减灾对策及受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沙漠,1998,18(增1):167~171. [8] 陈玉琼.干旱及其影响[J].灾害学,1986,(创刊号). [9] 方修琦.陕北鄂尔多斯地区降水变化与沙漠化[J].北京师大学报,1987,(1):90~95. [10] 慈龙骏.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1994,9(4):289~302. [11] 董光荣,等.关于土壤风蚀风洞模拟实验的某些结果[J].科学通报,1987,32(4):297~301. [12] 刘 恕.沙产业——跨世纪的沙漠利用战略构想[J].科技导报,1994,(11):3~6. [13] 刘 恕.寓沙漠治理于开发利用之中的沙产业.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7~20. [14] 樊胜岳,李 斌.沙产业理论内涵探讨[J].中国沙漠,1999,19(3):256~260. [15] 国际人道主义问题独立委员会(戴侃,肖俊明,冯韵衷等译).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6] 樊胜岳,程华芳,金明等.张掖地区沙产业发展对策与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7] 彭聚先,杨荣俊.农业工业化战略研究——兼论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20~50. [18] 朱震达,赵兴梁,凌裕全,等. 治沙工程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