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逸, 黄凯旋, 保继刚, 覃杨. 嵌入性对古村落旅游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以西递、宏村为例[J]. 地理科学, 2020, 40(1): 128-136. |
[2] |
王绍博, 罗小龙, 郭建科, 张培刚, 顾宗倪. 高铁网络化下东北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4): 568-577. |
[3] |
任唤麟.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以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国段为例[J]. 地理科学, 2017, 37(10): 1560-1568. |
[4] |
张宏, 侯国林, 黄震方, 方叶林, 涂玮. 古镇旅游地废弃物的环境影响研究——以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周庄、锦溪、千灯为例[J]. 地理科学, 2015, 35(11): 1419-1428. |
[5] |
虞虎, 陆林, 李亚娟. 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特征、类型划分及其提升路径[J]. 地理科学, 2015, 35(10): 1247-1255. |
[6] |
王群, 吴春柳, 邓洪波, 杨兴柱. 旅游地水足迹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5, 35(4): 448-455. |
[7] |
丁蕾, 吴小根, 王腊春, 章锦河. 水体旅游地游客感知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12): 1453-1461. |
[8] |
程海峰, 胡文海. 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J]. 地理科学, 2014, 34(10): 1275-1280. |
[9] |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蔡碧凡. 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J]. 地理科学, 2014, 34(9): 1025-1032. |
[10] |
陈耀华, 黄丹, 颜思琦. 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J]. 地理科学, 2014, 34(3): 257-264. |
[11] |
张海霞, 周玲强. 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幸福感的因素构成与差异分析——以杭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9): 1074-1081. |
[12] |
杨效忠, 冯立新, 张凯. 交通方式对跨界旅游区景区可达性影响及边界效应测度 ——以大别山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6): 693-702. |
[13] |
潘竟虎, 从忆波. 中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空间可达性测度[J]. 地理科学, 2012, 32(11): 1321-1327. |
[14] |
周永博, 沙润, 卢晓旭, 侯兵, 丁正山. 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空间扩散研究——以苏州园林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11): 1311-1320. |
[15] |
朱付彪, 陆林, 於冉, 鲍捷. 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5): 570-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