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2, Vol. 22 ›› Issue (5): 615-618.doi: 10.13249/j.cnki.sgs.2002.05.615
董德明, 赵文晋, 王宪恩, 房春生
收稿日期:
2002-04-10
修回日期:
2002-08-28
出版日期:
2002-09-20
发布日期:
2002-09-20
DONG De-ming, ZHAO Wen-jin, WANG Xian-en, FANG Chun-sheng
Received:
2002-04-10
Revised:
2002-08-28
Online:
2002-09-20
Published:
2002-09-20
摘要: 分析了传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回顾了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进展,阐述了战略环境评价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对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环境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中图分类号:
董德明, 赵文晋, 王宪恩, 房春生. 战略环境评价若干问题研究[J]. 地理科学, 2002, 22(5): 615-618.
DONG De-ming, ZHAO Wen-jin, WANG Xian-en, FANG Chun-sheng. Research on Some Problems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2, 22(5): 615-618.
[1] 罗宏,周琳.浅议战略环境评价[J].云南环境科学,2000,19(1):5~6. [2] 李巍,王淑华,王华东.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5,3(6):71~76. [3] 李巍,杨志峰、重大经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初探--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114~118. [4] 包存宽,尚金城.论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重庆环境科学,2000,22(2):37~40. [5] 尚金城,包存宽.战略环境评价系统及工作程序[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3):31~33. [6] 包存宽,尚金城.战略环境评价中战略筛选研究[J].环境与开发,2000,15(2):31~33. [7] 徐鹤,朱坦,贾纯荣.战略环境评价(SEA)在中国的开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3):4~6,10. [8] 徐鹤,朱坦,戴树桂,等.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pecial Issue):9~1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M].1998.12. [10] 车秀珍,尚金城,陈冲.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环境评价(SEA)初探[J].地理科学,2001,21(6):554~557. |
[1] | 李成宇, 张士强, 张伟. 中国省际工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12): 1970-1978. |
[2] | 王琎, 吴志峰, 李少英, 王帅帅, 张晓诗, 高群. 珠江口湾区海岸线及沿岸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J]. 地理科学, 2016, 36(12): 1903-1911. |
[3] | 谷永泉, 杨俊, 冯晓琳, 李闯, 李雪铭. 中国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空间分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4): 410-418. |
[4] | 狄乾斌, 韩雨汐. 熵视角下的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6): 664-671. |
[5] | 韩瑞玲, 佟连军, 朱绍华, 路紫. 基于ARMA模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1): 32-39. |
[6] | 赵先贵, 马彩虹, 肖玲, 纪芙蓉. 陕西省碳足迹时空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3, 33(12): 1537-1542. |
[7] | 李汝资, 宋玉祥, 李雨停, 陈晓红. |
[8] | 李鹤, 张平宇, 刘文新.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 地理科学, 2007, 27(4): 486-492. |
[9] | 张明, 金菊良, 张礼兵. 流域可持续评价的最大熵原理——投影寻踪耦合模型[J]. 地理科学, 2007, 27(2): 177-181. |
[10] | 韩良, 宋涛, 佟连军. 典型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其借鉴[J]. 地理科学, 2006, 26(2): 237-243. |
[11] | 马小凡, 郭晓泽, 王菊, 韩振宇, 于连生. 水坝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利弊关系分析[J]. 地理科学, 2005, 25(5): 621-625. |
[12] | 汤洁, 佘孝云, 林年丰, 麻素挺. 生态环境需水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 2005, 25(3): 367-373. |
[13] | 匡耀求, 黄宁生, 胡振宇. 环境污染对东莞市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04, 24(4): 419-425. |
[14] | 赵文晋, 董德明, 龙振永, 王宪恩, 姜百川. 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 地理科学, 2003, 23(6): 751-754. |
[15] | 苏培玺, 张小军, 刘新民. 荒漠绿洲PRED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J]. 地理科学, 2001, 21(6): 519-5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