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防治沙漠化办公室(编).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或沙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廉毅,高枞亭,任红玲,等.吉林省西部荒漠化发展的陆地卫星遥感监测分析[J].气象学报,1999,57(6):662~667. [3] 林年丰,汤洁,卞建民,等.东北平原第四纪环境演化与荒漠化问题[J].第四纪研究,1999,(5):448~455. [4] 裘善文,李取生,夏玉梅.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古土壤与全新世环境变迁[J].第四纪研究,1992,(3):224~232. [5] 李建东,郑慧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治理及其生物生态机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6] 王玉兰,杨永兴.中全新世以来黑龙江同江地区的孢粉组合与植被、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2002,22(4):462~429. [7] 宋长春,邓伟,李取生,等.松嫩平原西部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技术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5):604~608. [8] 陈国阶.我国西部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4):390~399. [9] 李取生,王志春,李秀军. 苏打盐碱地土壤微咸水淋洗改良技术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3):341~347. [10] 裘善文,李取生,夏玉梅.东北平原西部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中国沙漠,1999,19(1):38~42. [13] 裘善文,李风华.洮、霍两河下游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及治理模式研究[J]. 中国沙漠,2002,22(1):52~58. [11] 任红玲,廉毅,高枞亭,等.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区域的遥感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2,(2):136~140. [12] 裘善文,王春裕,李建东,等.内蒙古东部、东北西部地区"三化"问题研究.见:中国地理学会.地貌过程与环境.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161~168. [13] 李宝林,周成虎.东北平原西部沙地近10年的沙质荒漠化[J].地理学报,2001,56(3):307~315. [14] 范建容,刘淑珍,钟祥浩,等.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评价方法研究.地理科学,2002,22(3):243~248. [15] 李取生.松嫩沙地历史演变的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1990,(11):854~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