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3, Vol. 23 ›› Issue (5): 535-541.doi: 10.13249/j.cnki.sgs.2003.05.535
韩增林, 李亚军, 王利
收稿日期:
2003-01-06
修回日期:
2003-03-18
出版日期:
2003-09-20
发布日期:
2003-09-20
基金资助:
HAN Zeng-Lin, LI Ya-Jun, WANG Li
Received:
2003-01-06
Revised:
2003-03-18
Online:
2003-09-20
Published:
2003-09-20
摘要: 在分析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的物流空间节点体系的关系及其功能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城市物流园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探讨了城市物流园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最后,对大连市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及配送节点的布局规划加以论证。
中图分类号:
韩增林, 李亚军, 王利. 城市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布局规划研究——以大连市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为例[J]. 地理科学, 2003, 23(5): 535-541.
HAN Zeng-Lin, LI Ya-Jun, WANG Li. Research on the Layout and Planning of Distribution Park in City—A Case of Dalian[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23(5): 535-541.
[1]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标准·物流术语[S].GB/T 18354-2001,2001-04-17发布,2001-08-01实施. [2] 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3] 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Tyworth J E,Guo Y,Ganeshan R.Inventory control under gamma demand and random lead time[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6,7(1),291-304. [5] 王之泰.物流的价值发现[J].http://www.chinatpl.com/ zjjs/wzt.htm. [6] 胡树威.现代物流发展的动因和趋势评析[J].集装箱化,2000,(8):4~25. [7] 张 铎,李姗姗.政府在物流基地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8):37~39. [8] Stock J R.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ver-se Logistics Programs Oak Brook IL[M].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8. [9] 毛艳国.论物流产业的虚拟经营[J].集装箱化,1999,(4):15~16. [10] Mortiz F,Hans R K.A Characterisation of logistics Networks for Product Recover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0,Omega(28):653-666. [11] Schonberger R J,Gilbert J P.Just-in-time Purchasing:a ChallengeforU.S.Industr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 26,1983(1):54-68. [12] 韩增林,王成金.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与对策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2,(1):71~83. [13] 大连市计划委员会.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汇编[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14] 大连市计划委员会编.大连市"十五"规划战略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5] 王淑琴,韩增林.大连工业地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16] Tyworth J E.The inventory Theoretic Approach in Transportation Selection Models:A Critical Review[J].Logistics and Transportion Review,1987,27(4),299-318. |
[1] | 侯志华, 刘敏, 樊晓霞, 贾宇平. 汾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能测度及空间模式探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1978-1989. |
[2] | 赵映慧, 朱亮, 马百通, 许月, 姜博. 1998—2016年中国省际网络联系结构特征[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671-1678. |
[3] | 王颖, 刘航, 陈晓红, 宋云婷. 城乡系统关联耦合的演化特征及地域类型划分[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150-1159. |
[4] | 杜群阳, 俞航东. 2003~2015年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互补、收入水平与人口城镇化[J]. 地理科学, 2019, 39(4): 525-532. |
[5] | 高鹏, 何丹, 宁越敏, 张凡. 长江中游城市群社团结构演化及其邻近机制 ——基于生产性服务企业网络分析[J]. 地理科学, 2019, 39(4): 578-586. |
[6] | 初楠臣, 张平宇, 李鹤, 李欣. 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18, 38(7): 1069-1078. |
[7] | 赵国梁, 郑新奇, 刘飞, 刘东亚. 基于路网分割的京津冀城乡空间识别及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8): 1159-1169. |
[8] | 王庆喜, 钱遂, 庞尧. 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演变——效率分析视角[J]. 地理科学, 2017, 37(1): 92-101. |
[9] | 李风琴, 杨效忠. 世界遗产地西湖的物理拥挤和心理拥挤关系[J]. 地理科学, 2017, 37(1): 102-109. |
[10] | 朱宇, 林李月.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时间过程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J]. 地理科学, 2016, 36(6): 820-828. |
[11] | 李俊, 董锁成, 李泽红, 黄永斌, 陈艳晓. 基于城镇用地和最小时间成本的城市影响区划分及其人口分析[J]. 地理科学, 2016, 36(7): 1036-1042. |
[12] | 吕添贵, 吴次芳, 李洪义, 游和远, 蔡潇.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优化——以南昌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2): 239-246. |
[13] | 王建康, 谷国锋, 姚丽, 陈园园.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J]. 地理科学, 2016, 36(1): 63-71. |
[14] | 王艳飞, 刘彦随, 严镔, 李裕瑞.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6, 36(1): 20-28. |
[15] | 杜湘红, 张涛. 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仿真模拟——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5, 35(9): 1109-1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