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3, Vol. 23 ›› Issue (6): 721-727.doi: 10.13249/j.cnki.sgs.2003.06.721
赵萍1,2, 冯学智2
收稿日期:
2002-12-02
修回日期:
2003-05-20
出版日期:
2003-11-20
发布日期:
2003-11-20
基金资助:
ZHAO Ping1,2, FENG Xue-Zhi2
Received:
2002-12-02
Revised:
2003-05-20
Online:
2003-11-20
Published:
2003-11-20
摘要: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分形几何理论对绍兴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城镇体系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绍兴市城镇体系无论在空间结构上还是在空间形态上都具有分形特征。城镇分布密度由绍兴市区向周围逐渐衰减,且分布不均衡,具有向交通线集中的趋势,形成了优化的空间结构。但1984~1997年间,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向于围绕绍兴市在半径方向上均匀分布,分形特性减弱。此外,各城镇基本是以各自的中心逐渐向外扩展,空间关联性大致不变。空间形态则日趋复杂,稳定性越来越低,发展的随意性越来越大。绍兴市区这一特点更明显。
中图分类号:
赵萍, 冯学智.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城镇体系空间特征的分形分析——以绍兴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03, 23(6): 721-727.
ZHAO Ping, FENG Xue-Zhi. Fractal Analysis of Urban System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A Case Study of Shaoxing[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23(6): 721-727.
[1] 张小雷,李春华,宋亚君. 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J].干旱区地理,1997,20(2):17~19. [2] 张志斌,张小平. 河西地区城镇体系特征及未来发展构想[J]. 冰川冻土,2002,24(4):463~469. [3] 刘 明,谢光辉,谢炳庚,等. 环洞庭湖区城镇体系发展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1):32~37. [4] 李英豪. 市(县)城城镇体系发展机制研究[J]. 城市规划,2001,25(7):19~24. [5] 李春华,刘月兰. 哈密地区城镇体系发展与布局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1,24(1):57~61. [6] 李忆春,黄炳康. 成渝地区城镇体系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1999,19(2):55~59. [7] 王心源,范湘涛.邵 芸,等. 基于雷达卫星图像的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2001,21(1):57~63. [8] 吴 兵,葛昭攀. 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3):23~26. [9] 刘继生,陈彦光. 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地理科学,2000,20(2):166~171. [10] Arlinghaus S. Fractals take a central place[J]. Geografiska Annaler, 1985,67B(2):83-88. [11] Batty M, Longley P. Fractal Cities: A Geometry of Form and Fu- nction[M]. London:Academic Press,1994. [12] Frankhauser P. La Fractalit? Des Structures Urbaines[M]. Paris: Economics,1994. [13] Benguigui L, Daoud M. Is the suburban railway system a fractal? [J]. Geographical Analysis,1991,23(4):362-368. [14] White R, Engelen G. Cellular automata and fractal urban form: A cellular modeling approach to the evolution of urban land use pattern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93,25:1175-1199. [15] 陈 勇,艾南山. 城市结构的分形研究[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0(4):35~41. [16] Tian Guangjin, Liu Jiyuan, Zhang Zengxiang. Dynamic change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Haikou by remote sensing and GIS[Z]. http://www.crisp.nus.edu.sg/~acrs2001/pdf/326tian.pdf. 2001.1-5. [17] 蒋雪中,杨 山,沈 婕,等. 云南漾弓江流域城乡聚落形态信息提取与分形分析[J]. 遥感学报,2002,6(4):294~298. [18] 陈 涛. 城镇体系随机聚集的分形研究[J]. 科技通报,1995,11(2):98~101. [19] 刘继生,陈 涛.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J].地理科学,1995,15(2):136~143. [20] 刘继生,陈彦光.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 地理研究,1999,12(2):171~178. [21] 刘继生,陈彦光.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分形结构的地理空间图式——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的再探讨[J]. 人文地理,2000,15(6):9~16. [22] 单纬东,陈彦光. 信阳地区城乡聚落体系的分形几何特征[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3):48~64. [23] 蒲欣冬,陈怀录,徐中民,等. 基于分形理论的西部干旱区县域城镇体系研究——以定西县为例[J]. 中国沙漠,2002,22(2):177~183. [24] 刘继生,陈彦光. 分形城市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和应用方法——关于城市体系空间作用的引力理论探讨[J]. 地理科学,2000,20(6):528~533. [25] 陈彦光,刘继生. 区域交通网络分形的DBM特征——交通网络Laplacian分形性质的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1999,19(2):114~118. [26] 刘继生,陈彦光.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效及其测算方法探讨[J]. 地理学报,1999,54(5):471~478. [27] 刘继生,陈彦光,余 斌. 区位选择与人文地理系统的分形优化关于城市区位分形理论一般原理与方法的初步探讨[J]. 地理科学,1998,18(4):328~334. [28] 叶 俊,陈秉钊. 分形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J]. 城市规划汇刊,2001,(4):38~42. [29] 姚士谋,帅江平. 城市用地与城市生长——以东南沿海城市扩展为例[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5. [30] 董连科. 分形理论及应用[M]. 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1. [31] 王东升,曹 磊. 混沌、分形及其应用[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1] | 柳林, 杜方叶, 宋广文, 龙冬平, 姜超, 肖露子. 犯罪共生空间的类型识别及其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8): 1199-1209. |
[2] | 车磊, 白永平, 周亮, 汪凡, 纪学朋, 乔富伟.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溢出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11): 1788-1798. |
[3] | 杨清可, 段学军, 李平星, 王磊. 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及协调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96-1704. |
[4] | 浩飞龙, 王士君. 长春市零售商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J]. 地理科学, 2016, 36(6): 855-862. |
[5] | 韩楠, 于维洋. 中国工业废气排放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2): 196-203. |
[6] | 赵静, 闫小培, 朱莹. 深圳市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空间特征与演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12): 1802-1810. |
[7] | 周彬, 钟林生, 陈田, 张爱平. 浙江省旅游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J]. 地理科学, 2015, 35(5): 599-607. |
[8] | 范强, 张何欣, 李永化, 王竞雪.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县域城镇体系结构定量化研究——以科尔沁左翼中旗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5): 601-607. |
[9] | 高晓路, 季珏, 樊杰. 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的识别方法及案例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1): 1-9. |
[10] | 王彬, 刘莎. “基因图谱”视角下闽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结构分析[J]. 地理科学, 2012, 32(5): 584-590. |
[11] | 唐为安, 田红, 杨元建, 卢燕宇, 徐光清, 温华洋, 王胜. 基于GIS的低温冷冻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3): 356-361. |
[12] | 张艳, 柴彦威. 北京城市中低收入者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1, 31(9): 1056-1064. |
[13] | 陈春林, 梅林, 刘继生, 韩阳. 转型期长春市就业结构的空间分异[J]. 地理科学, 2011, 31(5): 581-588. |
[14] | 王晓文, 王强, 伍世代, 李婷婷, 徐玲琳, 罗玮祥.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1, 31(3): 316-321. |
[15] | 郑衡泌. 宋代妈祖信仰传播的地理过程及其推力分析[J]. 地理科学, 2010, 30(2): 300-3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