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力,沈柏竹,安刚.中国东北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变化及趋势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 2003, 14(5): 542~552. [2] 王绍武.现代气候学研究进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440~443. [3] 王绍武,赵宗慈.未来50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5,6(3):333~342. [4] 赵宗慈.IPCC科学评估报告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1999,10(增刊):113~121. [5] 施雅风.气候变化对西北华北水资源的影响[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20. [6] 刘春蓁,英爱文,颜开.中国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及脆弱性研究[A].见:符淙斌,严中伟(主编).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未来生存环境[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330~337. [7] 耿全震,黄朝迎,丁一汇.华北地区降水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评估[A].见:丁一汇(主编).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521~526. [8] 范广洲,吕世华,程国栋.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Ⅰ):近40年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1,20(4):421~428. [9] 范广洲,吕世华,程国栋.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Ⅱ):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2,21(1):45~51. [10] 徐影,丁一汇,赵宗慈.美国NCEP/NCAR近50年全球再分析资料在我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可信度的初步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1,12(3):337~347. [11] 苏志侠,吕世华,罗四维.美国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及其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1999,18(2):207~218. [12] 孙力,安刚,丁立.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分析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3):311~316. [13] 秦大河.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6~60. [14] 龚道溢,王绍武.北半球各季纬向平均环流的结构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1, 21(2): 108~112. [15] 张丽旭,魏文青.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变化趋势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J].地理科学, 2002, 22(1): 67~71. [16] 刘晓东,安芷生,方建刚,等.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J].2002, 22(5): 513~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