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4, Vol. 24 ›› Issue (2): 199-204.doi: 10.13249/j.cnki.sgs.2004.02.199
刘永学1, 张忍顺2, 李满春1
收稿日期:
2003-08-11
修回日期:
2003-11-03
出版日期:
2004-03-20
发布日期:
2004-03-20
LIU Yong-Xue1, ZHANG Ren-Shun2, LI Man-Chun1
Received:
2003-08-11
Revised:
2003-11-03
Online:
2004-03-20
Published:
2004-03-20
摘要: 利用1973~2000年9个时相的卫片、海图,提出了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分析法来分析辐射沙洲中大沙洲的动态变化,并将之运用到东沙的动态趋势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分析法,可避开了不同时相卫片的潮位校正难点,揭示了沙洲的冲蚀淤长变化。(2)东沙北缘向南移动;沙洲东缘向东移动;在沙洲西部遭受侵蚀,边缘东移,但幅度不大。
中图分类号:
刘永学, 张忍顺, 李满春. 应用卫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法分析沙洲动态变化——以江苏东沙为例[J]. 地理科学, 2004, 24(2): 199-204.
LIU Yong-Xue, ZHANG Ren-Shun, LI Man-Chun. Dynamic Change of Radial Sand Ridges in Coast of Jiangsu Province—A Case Study in Dongsha Sandbank[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 24(2): 199-204.
[1] 罗守贵,曾尊固,王伟伦,等.常熟市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系统评价及其规划[J].地理科学,2000,20(5):437~442. [2] 蔡运龙.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J].地理科学,2001,21(1): 1~6. [3] 张 强,朱 诚,姜逢清,等.南京江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1): 498~504. [4] 姜洪涛,王富葆,杨达源.苏州市晚第四纪古地理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J].地理科学,2003,23(1): 82~86. [5]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199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45~162. [6] 张忍顺,陈才俊.江苏岸外沙洲演变与条子泥并陆前景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8~18. [7] 任美锷.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122~134. [8] 王 颖,朱大奎,周旅复.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沉积特点及其演变[J].中国科学,1998,28(5):385~393. [9] 张东生,张君伦,张长宽.潮流塑造—风暴破坏—潮流恢复—试释黄海海底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变的动力机制[J].中国科学,1998,28(5):394~401. [10] 宋志尧,严以新,薛鸿超.南黄海辐射沙洲形成发育水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科学,1998,28(5):411~417. [11] 张忍顺,陈家记.弶港辐射沙洲内缘区海岸发育及近期演变[J].海洋通报,1988,7(1):42~49. [12] 黄海军,李成治.南黄海海底辐射沙洲的现代变迁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8,29(6):640~645. |
[1] | 索安宁, 曹可, 马红伟, 王权明, 于永海. 海岸线分类体系探讨[J]. 地理科学, 2015, 35(7): 933-937. |
[2] | 马立杰, 杨曦光, 祁雅莉, 刘艳霞, 张金枝. 胶州湾海域面积变化及原因探讨[J]. 地理科学, 2014, 34(3): 365-369. |
[3] | 朱高儒, 许学工. 渤海湾西北岸1974~2010年逐年填海造陆进程分析[J]. 地理科学, 2012, 32(8): 1006-1012. |
[4] | 王颖, 季小梅. 中国海陆过渡带——海岸海洋环境特征与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1, 31(2): 129-135. |
[5] | 王为, 曾昭璇, 吴正, 黄山. 古海蚀与相似地形的区别:形态与成因——以广东黄圃海蚀遗迹为例[J]. 地理科学, 2008, 28(3): 390-395. |
[6] | 吴小根, 王爱军. 人类活动对苏北潮滩发育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05, 25(5): 614-620. |
[7] | 朱晓华, 蔡运龙.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统计与自组织临界性特征[J]. 地理科学, 2004, 24(3): 264-269. |
[8] | 薛春汀. 天津宁河县亻表口牡蛎礁剖面与海面变化关系的讨论[J]. 地理科学, 2003, 23(1): 49-51. |
[9] | 朱晓华, 杨秀春. GIS支持的中美澳海岸线分维及其比较研究[J]. 地理科学, 2002, 22(6): 689-693. |
[10] | 朱晓华, 王建, 陈霞. 海岸线空间分形性质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01, 21(1): 70-75. |
[11] | 王庆. 全新世以来山东半岛东北部海面变化的河流地貌响应[J]. 地理科学, 1999, 19(3): 225-2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