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仁,谢树楠.废黄河的淤积形态和黄河下游持续淤积的主要原因[J].泥沙研究,1985,(3):1~9. [2] 谢鉴衡.关于黄河下游河床演变问题(上)[J].黄河建设,1957,(6):4~11. [3] 钱宁,周文浩.黄河下游河床演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4] 谢鉴衡.黄河下游纵剖面变化及其治理问题[J].人民黄河,1986,(6):3-8. [5] 谢鉴衡.黄河下游纵剖面变化规律及河道治理[A].见:当代治黄论坛编辑组(编).当代治黄论坛[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66~182. [6] 周志德.黄河河口三角洲海岸的发育及其对上游河道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1982,11(3):211~219. [7] 庞家珍,司书亨.黄河河口演变(Ⅲ)——河口演变对黄河下游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1982,13(3):218~224. [8] 王恺忱.黄河河口与下游河道的关系及治理问题[J].泥沙研究,1982,(2):1~10. [9] 尹学良,陈金荣.黄河下游河道纵剖面形成概论及持续淤积的原因[J].人民黄河,1993,(2):1~4. [10] 周文浩,范昭.黄河下游河床近代纵剖面的变化[J].泥沙研究,1983,(4):14~25. [11] 叶青超,陆中臣,杨毅芬,等.黄河下游河流地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2] 励强.沿程淤积与溯源淤积对黄河下游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J].地理科学,1989,9(4):336~345. [13] 叶青超.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结构及发育模式[J].地理学报,1982,37(4):349~363. [14] 钱宁.黄学研究前景广阔[J].人民黄河,1985,(6):6~8. [15] 师长兴,叶青超.黄河河口延伸对下游淤积影响的定量研究[J].科学通报,1996,41(15):1399~1401. [16] 师长兴.黄河下游持续淤积原因地质历史分析[J].人民黄河,1997,(2):57~60. [17] Mackin J H.Concept of the graded river[J].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1948,59:463-512. [18] 钱宁,张仁,周志德.河流演变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9] 朱起茂.三角洲岸线变迁中的河流纵剖面实验[J].地理研究,1986,5(2):1~11. [20] 钱意颖,叶青超,周文浩(主编).黄河干流水沙变化与河床演变[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 [21] 尹学良,陈金荣.黄河下游的河性[J].地理学报,1992,47(3):193~207. [22] 朱起茂.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与河口淤积延伸[J].地理研究,1982,1(4):17~25. [23] 师长兴,许炯心.黄河下游河槽横断面调整规律及治理方式探讨[J].地理研究,1997,16(2):57~64. [24] 尹学良.黄河口的河床演变[J].泥沙研究,1986,(4):13~26. [25] 周文浩.黄河山东河段几个历史问题的分析[J].人民黄河,1982,(5):55~58. [26] 贾绍凤,陆中臣.沿程淤积与溯源淤积的概念与数学模型[J].地理学报,1992,47(2):157~164. [27] 魏合龙,李广雪,周永青.黄河下游沿程冲淤及溯源冲淤的对比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16(4):55~61. [28] 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黄河下游防汛手册.1988. [29] 注:黄河河口河道周期性发生改道,每次改道形成一个三角洲叶瓣.在一个时期内河口河道围绕一个顶点改道,形成由三角洲叶瓣横向叠复组成的大的扇形三角洲.当这个大三角洲发育完成以后,河口河道改道点下移到一个新的位置,并成为一个新的大三角洲发育的顶点.三角洲的大循环就是三角洲叶瓣围绕一个顶点发育的时期.1934年以前黄河三角洲的顶点在宁海,之后下移到渔洼[6].一般从三角洲顶点到河口的河道长度在行水末期相近,所以改道点下移意味着黄河下游河道延长. [30] 贾亚非.黄河下游河床纵剖面的调整.1984. [31] 贾亚非.黄河下游河床纵剖面的调整.1984. [32] 按原作者给出的加沙50g/s的输沙平衡比降0.007 5算,输沙平衡纵剖面的落差只有10.5 cm.但据其实验时间更长的图6量测得输沙平衡比降为0.008 57;另由其加沙65g/s的输沙平衡比降0.011,通过不同加沙量输沙平衡之间的关系得该实验的输沙平衡比降为0.008 84;由其图5中的纵剖面抬升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得平衡比降为0.008 925.三者平均得加沙50g/s的平衡比降约为0.008 78. [33] 王恺忱.论海口对下游河道的影响与治理问题.1979. [34] 贾亚非.黄河下游河床纵剖面的调整.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