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藏自治区国土规划编制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国土规划(1996-2020).1995. [2] 程国栋,李锐,张志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J].地理科学,2000,20(6):503~511 [3] 张天路,黄荣清.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刘瑞.中国人口(西藏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5]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西藏卷编委会.跨世纪的中国人口(西藏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6] 傅小锋.青藏高原城镇化及其动力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4):369~374. [7] 江村罗布(主编).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西藏卷)[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368~377. [8]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20(6):487~494. [9] 蒋彬.论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3(9):17~21. [10] 樊杰.青藏地区特色经济系统构筑与社会资源环境的系统条发展[J].资源科学,2000,22(4):12~21. [11] 朱铃.西藏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J].中国人口科学,2004,(1):50~56. [12] 田剑平,许学强,赵晓斌,等.城市外来低收入移民安置与自下而上城市化发展[J].地理科学,2002,22(4):476~483. [13] 李培祥,李诚固.论城乡互动:解决"三农"问题的机制与对策[J].地理科学,2003,23(4):408~413. [14] 董玉祥,李森,董光荣.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地沙漠化现状与成因初步研究——兼论人为因素在沙漠化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1999,19(1):35~41. [15] Zou Xueyong,Li Sen. Desertification and control plan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2002, 51:183-198. [16] 闵庆文,成升魁.西藏的贫困、生态与发展探讨[J].资源科学,2001,23(3):62~67. [17] 陈国阶.我国西部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分析——以川西为例[J].地理科学,2002,22(4):390~397. [18] 郑度,李炳元.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1999,19(4):294~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