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永勤,缪启龙,何毓意,等. 区域水资源量的估算及预测分析[J]. 地理科学,2001,21(5):457~462. [2] 李如忠,汪家权,钱家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未确知风险分析[J]. 水利学报,2004,(4):54~60. [3] 吴凯. 环渤海区域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 地理科学,1997,17(3):231~236. [4] 赵建. 海(咸)水入侵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1999,19(6):525~531. [5] 张锡辉. 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 束龙仓,朱元生,孙庆义,等. 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探讨[J]. 水科学进展,2000,11(1):21~24. [7] 左其亭,马军霞. 地下水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及其处理方法[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5):41~43. [8] 刘开第,吴和琴,王念鹏,等. 未确知数学[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9] Wagner B J,Gorelick S M. Optimal ground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under parameter uncertainty[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1987, 23(7):1162-1174. [10] Ranjihan S, Eheart J W, Garrett J H. Neural network-based screening for groundwater reclamation under uncertainty[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1993, 29(7):563-574. [11] 李广贺,张兆昌,张旭. 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2] 杨志民,邓乃扬. 未确知机会约束规划[J]. 系统工程,2004,22(3):11~14. [13] 李如忠,钱家忠,汪家权. 河流水质未确知风险评价理论模式研究[J]. 地理科学,2004,24(2):183~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