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加林,张正龙,曾昭鹏.江苏环境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73~78. [2] 李海涛,廖迎春,严茂超,等.新疆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可持续性评估[J].地理学报,2003,58(5):765~772. [3] 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编).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新华出版社,2002. [4] 李取生,裘善文.松嫩平原沙地资源开发与农业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1997,17(3):259~264. [5] 蔡晓明(编著).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94~200. [6] H ·T ·奥德姆(著),蒋有绪(译).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7] 蓝盛芳,钦 佩.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1):129~131. [8] 李双成,傅小锋,郑 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7,16(4),27~304. [9] 李加林,张忍顺. 宁波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3(2):73~76. [10] 蓝盛芳,钦 佩,陆宏芳.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1] 张雪萍,曹慧聪,周海瑛.沙地资源管理理论探析[J]. 经济地理, 2003,23(6):817~821. [12] H T Odum. Environment Account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cision -Making[M].N. Y.: John wileyand sans Inc., 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