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7, Vol. 27 ›› Issue (2): 256-260.doi: 10.13249/j.cnki.sgs.2007.02.256
朱西德, 王振宇, 李林, 秦宁生, 汪青春
收稿日期:
2005-09-08
修回日期:
2006-03-10
出版日期:
2007-03-20
发布日期:
2007-03-20
基金资助:
ZHU Xi-De, WANG Zheng-Yu, LI lin, QIN Ning-Sheng, WANG Qing-Chun
Received:
2005-09-08
Revised:
2006-03-10
Online:
2007-03-20
Published:
2007-03-20
摘要: 依据采自青海海西德令哈、乌兰的树木年轮资料序列与柴达木东北缘1961~2001年夏季(6~8)平均气温资料序列之间较好的同期相关特征,重建了柴达木东北缘夏季(6~8)平均气温千年历史资料序列。运用乘积平均值、误差缩减值等方法对重建方程进行了检验,证明重建序列可信。通过分析发现,在重建的1098年中,有7个主要的冷期和6个主要的暖期,重建的气温序列存在15个主要突变时段。周期分析表明柴达木东北缘夏季气温存在46、52、61、73、91、183年和366年左右的长周期以及6.8年和2~3年的短周期。
中图分类号:
朱西德, 王振宇, 李林, 秦宁生, 汪青春. 树木年轮指示的柴达木东北缘近千年夏季气温变化[J]. 地理科学, 2007, 27(2): 256-260.
ZHU Xi-De, WANG Zheng-Yu, LI lin, QIN Ning-Sheng, WANG Qing-Chun. Summer Temperature in Northeast of Qaidam Basin Retrieved from Tree-Ring Chronology[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 27(2): 256-260.
[1] 韩淑媞,袁玉江.新疆巴里坤湖35000年来古气候变化序列[J].地理学报,1990,45(3):350~361. [2] 曹建廷,王苏民,沈吉,等.近千年来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纪录[J].地理科学,2000,20(5):391~396. [3] 许清海,阳小兰,杨振京,等.孢粉分析定量重建燕山地区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2004,24(3):339~344. [4] 杨保,康兴成,施雅风.近2000年都兰树轮10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其与中国其他地区温度代用资料的比较[J].地理科学,2000,20(5):397~401. [5] 汪青春,周陆生,秦宁生,等.利用乌兰树木年轮重建托托河冬季温度序列[J].高原气象,2003,20(5):518~523. [6] 王亚军,陈发虎,勾晓华.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祁连山中段春季降水的变化[J].地理科学,2004,21(4):373~376. [7] 吴祥定,邵雪梅.中国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动态与展望[J].地理学报,1993.8(11):31~35 [8] 康兴成,张其花,Lisa J Graumlich,等.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青海都兰地区1835年的气候变化[J].冰川冻土,2000,22(3):65~71. [9] Stokes M A,Smiley T L.An Introduction to Tree Ring Dating[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8. [10] Grissino-Mayer H D.Evaluating crossdating accuracy:a manual and tutorial for the computer programe COFECHA[J].Tree Ring Research,2001,57(2):205-221. [11] Cook E R,Peters K.The smoothing spline:a new approach to standardizing forest interior tree-ring width series for dendroclimatic studies[J].Tree-Ring Bulletin,1981,41:45-53. [12] 邵雪梅,黄磊,刘洪滨,等.树轮记录的青海德令哈地区近千年降水变化[J].中国科学(D辑),2004,34(2):145~153. [13] 尹训钢,刘鸿滨,邵雪梅.用树木年轮重建过去气候模型程序的流程分析[A].陈隆勋(主编).气候变化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论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118~119. [14] 李江风,袁玉江,由希尧,等.树木年轮水文学研究与应用[A].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6~107. [15] 王绍武.现代气候学研究进展[A].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133~134. [16] 汤懋仓,汤池.历史上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探[J].高原气象,2000,19(2):159~165. [17] 王钟睿,高晓清,汤懋仓.用太阳活动拟合近2000年的温度变化[J].高原气象,2002,20(1):552~555. [18] 王有清,蒲健辰,张永良,等.马兰冰芯记录的青藏高原中部现代升温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3,25(2):130~134. [19] 郑朝贵,朱诚,高华中,等.南京江北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泥炭层δ13C记录的古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2006,26(3):328~334. [20] 李国平,肖杰.青藏高原西部地面反射率的日变化以及与若干气象因子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7,27(1):63~67. [21] 吴江滢,邵晓华,汪永进.南京年纹层石笋δ18O记录的冰期气候事件特征[J].地理科学,2007,27(1):75~80. [22]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24(3):219~22. |
[1] | 李玉霞, 陈玲玲, 江亭桂, 罗文, 林振山. 基于EEMD的太阳活动对印度夏季风的多尺度胁迫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 38(4): 628-635. |
[2] | 郭亿华, 李保生, 牛东风, 杨艺, 温小浩, 司月君. 查格勒布鲁剖面CGS3a层段主元素记录的巴丹吉林沙漠35 000~25 000 a B. P.季风环境变化[J]. 地理科学, 2016, 36(6): 926-934. |
[3] | 舒培仙, 李保生, 牛东风, 王丰年, 温小浩, 司月君, 陈琼.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滴哨沟湾剖面DGS1层段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J]. 地理科学, 2016, 36(3): 448-457. |
[4] | 徐利强, 徐芳, 周涛发. 巢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学意义[J]. 地理科学, 2015, 35(10): 1318-1324. |
[5] | 姜修洋, 杨邦, 王晓艳, 何尧启, 段福才, 李志忠, 沈川洲. 黔北洞穴石笋记录的末次冰消期至早全新世百年~十年际气候变化[J]. 地理科学, 2015, 35(6): 773-781. |
[6] | 杨勋林, 陈发虎, 袁道先, 程海, 张月明, 黄帆. 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三峡库区小冰期气候变化[J]. 地理科学, 2013, 33(5): 629-634. |
[7] | 董进国, 沈川洲, 姜修洋. 黄土高原东缘晚全新世高精度高分辨率石笋古环境记录[J]. 地理科学, 2012, 32(9): 1136-1141. |
[8] | 姜修洋, 李志忠, 李金全, 孔兴功, 郭允. 最近500年来福建玉华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及气候意义[J]. 地理科学, 2012, 32(2): 207-212. |
[9] | 王建力, 何潇, 李清, 李廷勇, 王勇. 重庆新崖洞4.5ka以来气候变化的石笋微量元素记录及环境意义[J]. 地理科学, 2010, 30(6): 910-915. |
[10] | 李志忠, 凌智永, 陈秀玲, 王少朴, 曹相东. 新疆伊犁河谷晚全新世风沙沉积粒度旋回与气候变化[J]. 地理科学, 2010, 30(4): 613-619. |
[11] | 张真真, 林振山, 杜建丽, 刘会玉. 树轮资料(1511~1954)太阳活动的多尺度分析——EMD方法的应用[J]. 地理科学, 2009, 29(5): 709-714. |
[12] | 史威, 朱诚, 王富葆, 田晓四, 徐伟峰. 宁镇及宜溧地区全新世中晚期典型沉积相与5700a B.P.前后的气候突变事件[J]. 地理科学, 2007, 27(4): 512-518. |
[13] | 朱江玲, 刘鸿雁, 王红亚. 河北坝上地区湖泊沉积物记录的中全新世干旱气候[J]. 地理科学, 2007, 27(3): 380-384. |
[14] | 黄润, 朱诚, 王升堂. 天堂寨泥炭地层的磁化率、Rb/Sr值及其反映的古气候意义[J]. 地理科学, 2007, 27(3): 385-389. |
[15] | 吴江滢, 邵晓华, 汪永进. 南京年纹层石笋δ18O记录的冰期气候事件特征[J]. 地理科学, 2007, 27(1): 75-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