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祝晓彬,吴吉春,叶淑君,等.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深层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J].地理科学,2005,25 (1):68~73. [2] 王志宪,虞孝感,刘兆德.江苏省沿江城市带的构建与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 (3):74~280. [3] 刘付程,史学正,潘贤章,等.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磷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J].地理科学,2003,23 (1):77~81. [4] 陈江.长三角:危险的"金土地"[Z].中国新闻周刊,2005-07-04.21~23. [5] 赵其国.解决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资源与环境质量问题刻不容缓——关于该区资源与环境质量问题研究的建议[J].土壤,2001,(3):113~118. [6] 秦丽杰,张郁,许红梅,等.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前郭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2,22 (4):508~512. [7] 赵延治,张春来,邹学勇,等.西藏日喀则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J].地理科学,2006,26(1):33~39. [8] 戴科伟,高超,朱继业,等.太湖流域磷排放对区域城市化过程的响应——以宜兴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7,27(2):237~242. [9] 宋涛,郑挺国,佟连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J].地理科学,2007,27(2):156~22. [10] 张燕,邓西海,陈捷.基于137Cs计年法估算滇池沉积物重金属负荷[J].地理科学,2007,27(2):261~267. [11] 匡耀求,黄宁生,胡振宇.环境污染对东莞市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4,24 (4):419~425. [12] 太仓市统计局编.太仓市统计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13] 万红友,周生路,赵其国.苏南经济快速发展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 (3):329~334. [14] 郭平,谢忠雷,李军,等.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地理科学,2005,25 (1):108~112. [15] Loska K,Wiechula D,Korus I.Metal contamination of farming soils affected by industry[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4,30:159-165. [16]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7] 夏增禄,李森照,李廷芳(编).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研究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7. [18] Lars Hankanson.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A sedimentological approach[J].Water Reasearch,1980,14 (1):975. [19] 沈敏,于红霞,陈校辉.长江江苏段沉积物中重金属与底栖动物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6):1616~1619. [20] 宣昊,滕彦国,倪师军.基于地球化学基线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矿物岩石,2005,25(4):69~72. [21] 何云峰,朱广伟,陈英旭,等.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6):669~774. [2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3] 柴世伟,温琰茂,韦献革,等.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郊区农业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43 (4):90~94. [24] 傅科杰,杨力生,童鲁波,等.纺织品中残留重金属的来源因素分析[J].检验检疫科学,2004,14 (4):25~27. [25] 冯彬,张利民.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江苏环境科技,2004,17 (3):38~40. [26] 梅文华,叶万荣.影响动物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与控制建议[J].贵州畜牧兽医,2005,29 (2):39~40. [27] 陈怀满,郑春荣,陈英旭,等.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68~193. [28] 李天杰(编).土壤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05~135. [29] 周国华,谢学锦,刘占元,等.珠江三角洲潜在生态风险:土壤重金属活化[J].地质通报,2004,23 (11):1088~1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