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8, Vol. 28 ›› Issue (1): 107-112.doi: 10.13249/j.cnki.sgs.2008.01.107
孙根年, 于立新
收稿日期:
2006-10-17
修回日期:
2006-12-14
出版日期:
2008-01-20
发布日期:
2008-01-20
作者简介:
孙根年(1961- ),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教学研发。E-mail:gnsun@snnu.edu.cn
基金资助:
SUN Gen-Nian, YU Li-Xin
Received:
2006-10-17
Revised:
2006-12-14
Online:
2008-01-20
Published:
2008-01-20
摘要: 分析了相邻年比较法在旅游危机评价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本底趋势线的旅游危机后影响评价方法。以陕西秦始皇兵马俑1980~2005年统计数据,建立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客流总量和旅游收入4条本底趋势线,对1989年北京6.4风波、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SARS瘟疫三个突发事件旅游危机在本景区的响应进行后评价研究,揭示了秦兵马俑景区在三次危机中所造成的客流量损失、旅游收入损失及冲击时间表,为突发事件旅游危机的后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孙根年, 于立新. 基于本底趋势线的秦俑馆旅游危机后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 2008, 28(1): 107-112.
SUN Gen-Nian, YU Li-Xin. Research on Post-Emergent Event Tourism Crisis Based on Background Trend Line in Qin's Terra-cotta Museum[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28(1): 107-112.
[1] 孙根年.我国入境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8,18(5):442~448. [2] 李九全,李开宇,张艳芳. 旅游危机事件与旅游业危机管理[J].人文地理,2003,19(6):35~39. [3] 侯国林.旅游危机:类型、影响机制与管理模型[J].南开管理评论,2005,8(1):78~83. [4] 魏小安.旅游业受"非典"影响情况分析及几个相关问题的辨析[J].旅游学刊,2003,18(4):14~23. [5] 保继刚, 徐红罡, 戴光全. "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J]. 地理研究, 2002, 21(5): 608~616. [6] 张骁鸣, 戴光全, 保继刚. 从事件旅游角度对SARS进行"后危机管理"研究(笔谈)[J]. 旅游学刊, 2003, 18(4): 7~8. [7] 孙 刚.1989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及"6.4风波"的影响[J].旅游调研,1990,(5):24~30. [8] 鞠文风.关于金融危机对去年中国旅游业影响情况的专题调查报告[J].旅游调研,1999,(11):35~38. [9] 朱迎波,葛全胜,等.SARS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影响的研究[J].地理研究,2003,22(5):551~559. [10] 曾本祥,R W Carter. 短期事件对旅游的影响:以中国SARS危机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2):30~39. [11] 藉振年,周丰年."非典"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及建议[J].旅游调研,2003(7):12~14. [12] Sparrow M A Tourism Planning Model for Hallmark Events.. In: Syme J B. Th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Hallmark Events Aldershot. Avebury, 1989: 250-262. [13] Khan, H. Asian contagion: impact on Singapore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1): 224-226. [14] Huang J H, Min C H J. Earthquake devastation and recovery in tourism: the Taiwan Case[J].Tourism Management, 2002,23 (2): 145-154. [15] Goodrich J S. September 11, 2001 attacks on America: a record of the immediate impacts and reactions in the UAS travel and tourism industry[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 573-580. [16] 孙根年.我国6大境外市场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其应用[J].河南大学学报,1998,18(4):64~70. |
[1] | 田里, 刘亮. 旅游孤岛效应演化机理研究——以云南普者黑旅游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21, 41(1): 22-32. |
[2] | 张子昂, 保继刚. 多重距离对中国入境与出境旅游流的影响:基于组态的视角[J]. 地理科学, 2021, 41(1): 13-21. |
[3] | 徐少癸, 左逸帆, 章牧.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中国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J]. 地理科学, 2021, 41(1): 33-43. |
[4] | 麻学锋, 刘玉林, 谭佳欣. 旅游驱动的乡村振兴实践及发展路径[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19-2026. |
[5] | 刘长生, 董瑞甜, 简玉峰. 旅游业发展产业协同与荷兰病效应研究——基于胡焕庸线的思考[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73-2084. |
[6] | 于洪雁, 王群勇, 张博, 刘继生. 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89-1898. |
[7] | 刘沛林. 从新宅居生活看网络虚拟旅游的前景和方向[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03-1411. |
[8] | 朱麟奇, 李秋雨, 刘继生. 中国旅游业与地区发展及民生改善协调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28-1335. |
[9] | 张飞, 杨林生, 何勋, 石勇. 大运河遗产河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114-1123. |
[10] | 孙国霞. 基于旅游市场竞争态的吉林省入境旅游市场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6): 973-979. |
[11] | 李秋雨, 朱麟奇, 王吉玉. 全域旅游背景下吉林省旅游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6): 948-955. |
[12] | 董文静, 王昌森, 张震. 山东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时空耦合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4): 628-636. |
[13] | 李维维, 陈田, 马晓龙. 西安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空间热点特征及形成机制[J]. 地理科学, 2020, 40(3): 437-446. |
[14] | 周彬, 王雨桐, 虞虎, 吕宁, 张亦弛.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宁波城市居民休闲满意度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 119-127. |
[15] | 刘美新, 蔡晓梅, 麻国庆. 乡村民宿“家”的生产过程与权力博弈:广东惠州上良村案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12): 1884-18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