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08, Vol. 28 ›› Issue (3): 452-456.doi: 10.13249/j.cnki.sgs.2008.03.452
• 论文 • 上一篇
苏北春
收稿日期:
2007-04-18
修回日期:
2007-11-14
出版日期:
2008-05-20
发布日期:
2008-05-20
作者简介:
苏北春(1963- ),女,吉林省四平市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E-Mail: subeichun@163.com
SU Bei-Chun
Received:
2007-04-18
Revised:
2007-11-14
Online:
2008-05-20
Published:
2008-05-20
摘要: 温州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种类较为齐全,其区位特征是优势资源集中于海岛。由于温州海洋旅游资源禀赋价值总体上低于内陆性旅游资源,特别是近海岸海洋环境问题的影响,因而使海洋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作为区域性的海洋旅游中心地,温州海洋旅游无论是资源区位还是客源区位明显处于一种被"边缘化"了的劣势,客源地与海洋旅游地之间属于内陆性风景名胜区与海洋旅游地的间接关联。因此,温州海洋旅游吸引力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各种旅游资源和产品所产生的聚合效应,特别是要借助于温州经济的巨大品牌效应。
中图分类号:
苏北春. 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J]. 地理科学, 2008, 28(3): 452-456.
SU Bei-Chun. Attraction and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 Tour in Wenzhou[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28(3): 452-456.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杜,2001. [2] 王 瑛,王 铮.旅游业区位分析——以云南为例[J].地理学报,2000,55(3):346~353. [3] 柴彦威,林 涛,刘志林等.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J],地理科学,2003,23(5):547~553. [4] 章尚正.旅游中心城市——合肥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J].决策咨询,2000(11):35~36. [5] 马丽卿.基于区位重构的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4): 71~76. [6]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4):354~359. [7] 邓 冰,俞 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5(6):53~57. |
[1] | 程豪, 杨钊. 从大众旅游到乡村旅居:乡村区域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元方法的驱动力分析与旅居地假设[J]. 地理科学, 2021, 41(1): 83-91. |
[2] | 田里, 刘亮. 旅游孤岛效应演化机理研究——以云南普者黑旅游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21, 41(1): 22-32. |
[3] | 张子昂, 保继刚. 多重距离对中国入境与出境旅游流的影响:基于组态的视角[J]. 地理科学, 2021, 41(1): 13-21. |
[4] | 徐少癸, 左逸帆, 章牧.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中国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J]. 地理科学, 2021, 41(1): 33-43. |
[5] | 麻学锋, 刘玉林, 谭佳欣. 旅游驱动的乡村振兴实践及发展路径[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19-2026. |
[6] | 刘长生, 董瑞甜, 简玉峰. 旅游业发展产业协同与荷兰病效应研究——基于胡焕庸线的思考[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73-2084. |
[7] | 赵书虹, 白梦. 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78-1888. |
[8] | 于洪雁, 王群勇, 张博, 刘继生. 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89-1898. |
[9] | 孙晓东, 徐美华. 邮轮属性评价与品牌定位[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688-1697. |
[10] | 生延超, 刘晴. 人力资本促进区域旅游经济效率的空间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710-1719. |
[11] | 刘沛林. 从新宅居生活看网络虚拟旅游的前景和方向[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03-1411. |
[12] | 熊建新, 王文辉, 贺赛花, 尹妍, 唐朝凤. 洞庭湖区旅游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性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532-1542. |
[13] | 朱麟奇, 李秋雨, 刘继生. 中国旅游业与地区发展及民生改善协调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28-1335. |
[14] | 张飞, 杨林生, 何勋, 石勇. 大运河遗产河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114-1123. |
[15] | 王新越, 芦雪静.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对旅游经济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160-11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