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茂莉.辽代西辽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环境特征[J].地理科学,2004,24(5):550~556. [2] 袁玉江,魏文寿,穆桂金.天山山区近40年秋季气候变化特征与南、北疆比较[J].地理科学,2004,24(6): 674~679. [3] 郭志梅,缪启龙,李 雄.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4): 448~454. [4] 靳立亚,符娇兰,陈发虎.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5,25(5): 567~572. [5] 徐海量,叶 茂,宋郁东.塔里木河源流区气候变化和年径流量关系初探[J].地理科学,2007,27(2):219~224. [6] 李红军,江志红,魏文寿.近4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的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2007,27(6):801~807. [7] 胡汝骥,樊自立,王亚俊,等.近50 a新疆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评估[J].气象,2007,33(6):96~101. [8]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24(3):219~226. [9] 李栋梁,魏 丽,蔡 英,等.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冰川冻土[J].冰川冻土,2003,25(2):135~142. [10] 陈文海,柳艳香,马柱国.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J].高原气象,2002,21(3):251~257. [11] 满苏尔·沙比题,陈冬花.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形成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5,27(6):118~124. [12] 张 杰,李栋梁,王 文.夏季风期间青藏高原地形对降水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8,28(2):235~240. [13] 何思源,刘鸿雁,任 佶.内蒙古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地形气候植被格局和植被恢复对策[J].地理科学,2008,28(2):253~258. [14] 李洪权,范广洲,周定文,等.青藏高原春季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夏季气温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8,28(2):259~265. [15] 史兴民,李有利,杨景春.新疆玛纳斯湖变迁的气候和构造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2):266~271. [16] 杨 义,张宝军,丁贞玉,等.50年来靖远县气候变化趋势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7,24(4):532~536. [17] 姜逢清,朱 诚,胡汝骥.1960~1997年新疆北部降水序列的趋势探测[J].地理科学,2002,22(6): 669~672. [18] 王翠花,李 雄,缪启龙.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03,23(4): 442~448. [19] 唐 蕴,王 浩,严登华,等.近50年来东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2): 172~176. [20] 何云玲,张一平,杨小波.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07,27(4): 499~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