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嗣荣, 郭康. 关于农业旱涝指标的研究[J]. 地理研究, 1985, 4(2): 56
-64
. |
[2] |
孟向京, 贾绍凤. 中国省级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 地理研究, 1993, 12(3): 56
-63
. |
[3] |
孟德友, 陆玉麒, 樊新生, 史本林.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河南县域交通与经济协调性评价[J]. 地理研究, 2013, 32(11): 2092
-2106
. |
[4] |
王秀兰, 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18(1): 81
-87
. |
[5] |
张明.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重点之二:土地覆盖变化机制的直接观测与诊断模型[J]. 地理科学进展, 1996, 15(3): 21
-25
. |
[6] |
戴君虎, 王焕炯, 王红丽, 陈春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与生态补偿实践[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7): 963
-969
. |
[7] |
朱会义, 贾绍凤. 降雨信息空间插值的不确定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2): 34
-42
. |
[8] |
彭建, 吴健生, 潘雅婧, 韩忆楠. 基于PSR模型的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概念框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7): 933
-940
. |
[9] |
石光普, 石圆圆, 郭玉珍, 陈少勇, 林纾, 郭俊庭. 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5): 609
-616
. |
[10] |
舒捷. 《国际地理大会文献目录,1871—1976》简介[J]. 地理科学进展, 1982, 1(4): 62
-6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