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盛和,何书金.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5):533~539. [2] 崔 健,林年丰,汤 洁,等.霍林河流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及趋势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2):259~264. [3] 裘善文,张 柏,王志春.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现状、特征与治理途径研究[J].地理科学,2003,23(2):187~192. [4] 彭永林,盛连喜.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困境与政府行为选择[J].地理科学,2007,27(5):666~671. [5] 李秀军.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2000,20(1):51~55. [6] 裘善文.吉林霍、洮两河中下游行区土地盐碱化的特征、成因及治理研究[J].土壤通报,2001,32(增刊):18~22. [7] 李取生,李晓军,刘长江,等.松嫩平原旱地碱化土壤改良与淋洗制度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145~148. [8] 卜 坤,张树文,闫业超,等.三江平原不同流域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3):361~368. [9] 佟守正,吕宪国.松嫩平原重要湿地恢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7,27(1):127~128. [10] 何艳芬,张 柏,马超群.松嫩平原土地盐碱化动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146~153. [11] 刘志明,晏 明,何艳芬.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J].资源科学,2004,26(5):111~116. [12] 李晓燕,张树文.吉林省大安市近50年土地盐碱化时空动态及成因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3):92~97. [13] 李建平,赵江洪,张 柏,等.基于Markov模型的松嫩平原西南部土地盐碱化预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22(4):264~267. [14] 邹 滨,杨令宾,佟志军,等.半干旱环境下的土地利用/ 覆被时空变化研究——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22(5):602~607. [15]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16] 卢 远,林年丰.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遥感动态监测方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1):94~98. [17] 张祖陆,王 琳.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理研究[J].地理科学,2007,27(1):44~44. [18] 徐新良,刘纪远,曹明奎,等.近期气候波动与LUCC过程对东北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7, 27(3):318~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