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0, Vol. 30 ›› Issue (1): 98-102.doi: 10.13249/j.cnki.sgs.2010.01.98
李阳兵1,3, 王世杰2, 程安云2, 李卫海1, 罗光杰1
收稿日期:
2009-03-05
修回日期:
2009-07-11
出版日期:
2010-01-20
发布日期:
2010-01-20
作者简介:
李阳兵(1968- ),男,重庆潼南人,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治理。E-mail: li-yabin@gznu.edu.cn
基金资助:
LI Yang-bing1,3, WANG Shi-jie2, CHENG An-yun2, LI Wei-hai1, LUO Guang-jie1
Received:
2009-03-05
Revised:
2009-07-11
Online:
2010-01-20
Published:
2010-01-20
摘要: 以盘县为例,综合遥感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在ARCGIS软件中应用格网分析技术,建立石漠化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2004年石漠化空间分布图进行100 m×100 m、200 m×200 m、500 m×500 m、1 000 m×1 000 m格网分析,绘制基于单元的石漠化分布图,以探索区域尺度上石漠化评价的方法及其随空间尺度的变化。建立石漠化综合指数,充分考虑一定空间单元内的石漠化面积比例和斑块组合,评价结果反映石漠化严重程度的空间异质性。结果发现基于4种网格的石漠化评价结果与石漠化现状分布图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极强度石漠化的评价差异最小,对轻度石漠化评价的差异最大。
中图分类号:
李阳兵, 王世杰, 程安云, 李卫海, 罗光杰. 基于网格单元的喀斯特石漠化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 2010, 30(1): 98-102.
LI Yang-bing, WANG Shi-jie, CHENG An-yun, LI Wei-hai, LUO Guang-jie. Assessment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t Different Grid Unit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30(1): 98-102.
[1] 王腊春,史运良.西南喀斯特山区三水转化与水资源过程及合理利用[J].地理科学,2006,26(2):173~178. [2] 袁淑杰,缪启龙,谷晓平,等.中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春旱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7,27(6):796~800. [3] 李阳兵,邵景安,周国富,等.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的差异性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2007,27(6):785~790. [4] 万 军,蔡运龙,张惠远,等.贵州关岭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土壤侵蚀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5):573~579. [5] 王秀春,黄秋昊,蔡运龙,等.贵州省猫跳河流域耕地空间分布格局模拟[J].地理科学,2007,27(2):188~192. [6] 魏兴琥,李 森,罗红波,等.粤北石漠化过程土壤与植被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62~666. [7] 黄秋昊,蔡运龙.基于RBFN模型的贵州省石漠化危险度评价[J].地理学报,2005,60(5) :771~778. [8] 王瑞江,姚长洪,蒋忠诚,等.贵州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成因与防治[J].中国岩溶,2001,20(3):211~216. [9] 王 宇,张 贵.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及成因[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6):933~938. [10] 夏学齐,田庆久,杜凤兰.石漠化程度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J].遥感学报,2006,10(4):469~474. [11] 严宁珍,李阳兵.石漠化景观格局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盘县为例[J].中国岩溶,2008,27(3):255~260. [12] 单玉红,朱欣焰,杜道生.土地资源的多级网格数据结构建立与应用[J].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8,23(2):336~344. [13] 林珊珊,郑景云,何凡能.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J].地理学报,2008,63(1):83~92. [14] 杨 丽,甄 霖,谢高地.泾河流域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2):183~187. [15] Tong C, Wu J, Yong S, et al.A landscape-scale assessment of steppe degradation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Inner Mongolia,China[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4,(59):133-149. [16] 毛蒋兴,李志刚,闫小培,等.基于微观空间单元的景观城市化水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8):3584~3596. [17] 李晓兵,陈云浩,李 霞.基于多尺度遥感测量的区域土地覆盖格局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5):577~586. [18] 马胜男,岳天祥,吴世新.新疆阜康市景观多样性模拟对空间尺度的响应[J].地理研究,2006,25(3):359~367. [19] 谢花林,刘黎明,李 波.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4):389~400. [20] 常学礼,张安定,杨 华,等.科尔沁沙地景观研究中的尺度效应[J].生态学报,2003,23(4):635~641. |
[1] | 王美雅, 徐涵秋, 付伟, 林中立, 李霞, 张博博, 唐菲. 城市地表水体时空演变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6, 36(7): 1099-1105. |
[2] | 王远东, 侯西勇, 施平, 于良巨.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环渤海海岸敏感性研究[J]. 地理科学, 2013, 33(12): 1514-1523. |
[3] | 张树文, 颜凤芹, 于灵雪, 卜坤, 杨久春, 常丽萍. 湿地遥感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 2013, 33(11): 1406-1412. |
[4] | 侯西勇, 应兰兰, 高猛, 毕晓丽, 路晓, 朱明明. 1998~2008年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10, 30(5): 735-741. |
[5] | 温小乐, 徐涵秋. 福州城市扩展对闽江下游水质影响的遥感分析[J]. 地理科学, 2010, 30(4): 624-629. |
[6] | 汪爱华, 李丽, 迟耀斌, 王智勇, 周会珍. 基于北京1号小卫星的全国沙漠与沙漠化土地监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0, 30(3): 409-414. |
[7] | 夏叡, 李云梅, 王桥, 徐恩惠, 金鑫, 王彦飞. 基于遥感的无锡市土地利用与过境水质响应关系的研究[J]. 地理科学, 2010, 30(1): 129-133. |
[8] | 万鲁河, 王继富, 臧淑英, 崔金香. 基于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 地理科学, 2009, 29(3): 433-438. |
[9] | 陈辉, 刘劲松, 王卫. 冀北地区植被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08, 28(6): 793-798. |
[10] | 邓玉娇, 匡耀求, 黄宁生, 黄江. 温室效应增强背景下城市热环境变化的遥感分析——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08, 28(6): 814-819. |
[11] | 王晶晶, 田庆久. 海岸带浅海水深高光谱遥感反演方法研究[J]. 地理科学, 2007, 27(6): 843-848. |
[12] | 夏丽华, 王芳, 王德辉. 基于MODIS数据的城市光化学污染预警系统及预警等级研究[J]. 地理科学, 2006, 26(6): 712-716. |
[13] | 程承旗, 马廷, 王立明, 杨德海. 利用TM影像分析潮河与密云水库入库口处泥沙的空间分布[J]. 地理科学, 2001, 21(5): 447-451. |
[14] | 刘志明, 晏明, 王贵卿, 孟华, 张文哲, 王春晖. 基于卫星遥感信息的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分析[J]. 地理科学, 2001, 21(5): 452-4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