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1, Vol. 31 ›› Issue (10): 1172-1180.doi: 10.13249/j.cnki.sgs.2011.010.1172
马海涛, 方创琳
收稿日期:
2010-11-23
修回日期:
2011-05-21
出版日期:
1997-10-20
发布日期:
1997-10-20
通讯作者:
方创琳,研究员。E-mail: fangcl@igsnrr.ac.cn
E-mail:fangcl@igsnrr.ac.cn
基金资助:
MA Hai-Tao, FANG Chuang-Lin
Received:
2010-11-23
Revised:
2011-05-21
Online:
1997-10-20
Published:
1997-10-20
摘要: 城镇间的产业联系是城市(镇)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传统研究多使用宏观统计数据,缺少从企业微观层面对城市产业联系的研究,难以清晰刻画城镇之间复杂的产业联系。随着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多学科的运用,城镇群生产网络空间组织的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成为可能。选择粤东城镇群的服装生产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构建企业关系数据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直观模拟城镇群区域服装生产网络,探讨城镇空间结构与生产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① 粤东城镇群区域内形成了复杂的生产网络,从网络结构上看,大部分节点存在于一个大的网络中,建立直接或间接联系,仅有个别点或小集团孤立在外,网络中各企业的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存在较大差别;② 从网络空间上看,汕头同潮州和普宁都存在密切联系,但潮州和普宁之间缺少联系,而汕尾孤立于汕潮揭之外;③ 各等级城镇在粤东城镇群区域服装生产网络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城镇的专业化与区域的多样化共同推动服装生产的网络化。为城镇群内部经济联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城镇群网络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
马海涛, 方创琳. 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城市区域生产网络空间组织研究——以粤东城镇群服装生产为例[J]. 地理科学, 2011, 31(10): 1172-1180.
MA Hai-Tao, FANG Chuang-Lin.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Networks in City-Region Based on Enterprises Relationship: A Case of Apparel Produc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1, 31(10): 1172-1180.
[1] Ullman E L. American Commodity Flow[M].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57: 60-73. [2] Frideman J R.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J]. Urban Studies, 1986, 23(2): 59-137. [3] Pyrgiotis Y N. Urban networking in Europe[J]. Ekistics, 1991, 50(2): 350-351. [4] Kunzmann K R, Wegener M. The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Western Europe[J]. Ekistrics, 1991, 50(2): 156-178. [5] Zhou Yixing. Definition of urban place and statistical standards of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 Problem and solution[J]. Asian Geography, 1988, 7(1):12-18. [6] 姚士谋.我国城市群的特征、类型与空间布局[J]. 城市问题,1992,(1):10~15. [7] 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中国城市群[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3~10. [8] 方创琳.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研究进展与基本判断[J].城市规划学刊,2009,(4):1~6. [9] 吴启焰.城市密集区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机制——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带[J].人文地理,1999,14(1):11~16. [10] 年福华,姚士谋,陈振光.试论城市群区域内的网络化组织[J].地理科学,2002,22(5):568~573. [11] 方创琳,蔺雪芹.武汉城市群的空间整合与产业合理化组织[J].地理研究,2008,27(2):397~208. [12] 卢明华,孙铁山.网络城市研究回顾:概念、特征与发展经验[J].世界地理研究,2010,19(4):113~120. [13] 何韶瑶,马燕玲.基于网络城市理念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6(4):80~85. [14] 郭荣朝,苗长虹,夏保林,等.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3):363~370. [15] Hall P, Pain K.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ear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M].London, UK: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2006. [16] 朱顺娟,郑伯红.城市群网络化联系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人文地理, 2010,25(5):65~69. [17] 何力武,罗瑞芳.城市群网络的物质内容与整体经济增长——我国14个主要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4):50~55. [18] 刘 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9] 刘 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20]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1] 冷炳荣,杨永春,李英杰,等.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J].地理学报,2011,66(2):199~211. [22] 杨兴柱,顾朝林.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J].地理学报,2007,62(6):609~620. [23] 李二玲,李小建.欠发达农区传统制造业集群的网络演化分析——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3):738~750. [24] 蔡 宁,胡结兵,殷 鸣.产业集聚复杂网络结构与功能分析[J].经济地理,2006,26(3):31~35. [25] 陈再齐,闫小培,曹小曙.广州市港口服务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0,30(1):30~38 [26] 唐根年,沈 沁,管志伟.中国东南沿海产业空间集聚适度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研究[J].地理科学,2010,30(2):168~174 [27] 莫辉辉,王姣娥,金凤君.交通运输网络的复杂性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6):112~120. [28] 王成金.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J].地理学报,2008,63(2):135~146. [29] 王茂军,杨雪春.四川省制造产业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11,62(6):212~222. [30] 李 健,宁越敏,汪明峰.计算机产业全球生产网络分析:兼论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J].地理学报,2008,63(4):437~448. [31]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32] Borgatti S P, Everett M G, Freeman L C. Ucinet for Windows: Software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M]. Harvard, MA: Analytic Technologies, 2002. |
[1] | 黄莘绒, 管卫华, 陈明星, 胡昊宇. 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21, 41(1): 64-73. |
[2] | 黄洁, 杜德林, 王姣娥, 周健, 金凤君. 基于城市群尺度的高铁列车与长途汽车网络结构比较[J]. 地理科学, 2020, 40(12): 1958-1966. |
[3] | 王伟, 王成金. 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其空间特征[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795-1802. |
[4] | 李在军, 姜友雪, 秦兴方. 地方品质驱动新时期中国城市创新力时空演化[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12-1821. |
[5] | 盛彦文, 苟倩, 宋金平. 城市群创新联系网络结构与创新效率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31-1839. |
[6] | 康蕾, 宋周莺. 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框架与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11): 1868-1877. |
[7] | 邹辉, 段学军. 中国化工产业布局演变与影响机理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646-1653. |
[8] | 王列辉, 张楠翌, 朱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服务业网络格局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10): 1663-1670. |
[9] | 肖凡, 陈家麟, 夏丽丽, 林剑铬, 邓伟鹏. 伴随资金流的技术溢出[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60-1467. |
[10] | 郭艳花, 梅林, 佟连军. 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84-1492. |
[11] | 林耿, 徐昕, 杨帆. 佛山市产业专业化、多样化与经济韧性的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9): 1493-1504. |
[12] | 孙威, 王晓楠, 盛科荣.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国内外城市更新比较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00-1309. |
[13] | 谭雪兰, 王振凯, 蒋凌霄, 安悦, 雷济华, 任辉. 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演变的影响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55-1364. |
[14] | 郭建科, 吴陆陆, 李博, 秦娅风. 多功能视角的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结构及耦合类型[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050-1061. |
[15] | 董丽晶, 苏飞, 温玉卿, 王永超. 阜新市收缩城市经济系统弹性演变趋势与障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20, 40(7): 1142-11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