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阎伍玖.芜湖市城市边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2):282~285. [2] 刘付程,史学正,潘贤章,等.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磷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J].地理科学,2003,23(1):77~81. [3] 吴绍华,周生路,张红富,等.经济发展梯度影响下的江苏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格局[J].地理科学,2008,28(3):412~418. [4] 王冬艳,许文良,冯 宏,等.吉林省西部草地土壤的化学元素含量及其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6):763~768. [5] 李忠义,张超兰,邓超冰,等.铅锌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5):1772~1776. [6] 张绪美,董元华,王 辉,等.江苏省农田畜禽粪便负荷时空变化[J].地理科学,2007,27(4):597~601. [7] 郭 平,谢忠雷,李 军,等.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地理科学,2005,25(1):108~112. [8] 朱桂芬,张春燕,王建玲,等.新乡市寺庄顶污灌区土壤及小麦重金属污染特征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2):263~268. [9] 余进祥,刘娅菲,尧 娟.江西省水稻优势产区重金属污染及累积规律[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2):57~60 [10] 钟晓兰,周生路,赵其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地理科学,2007,27(3):395~400. [11] 邵 云,姜丽娜,李向力,等.五种重金属在小麦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2005,14(2):204~207. [12] 肖 昕,冯启言,刘忠伟,等.重金属Cu、Pb、Zn、Cd 在小麦中的富集特征[J].能源环境保护,2004,18(3):28~31. [13] 刘月莉,伍 钧,唐 亚,等.四川甘洛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J].生态学报,2009,29(4):2020~2026 [14] 胡学玉,孙宏发,陈德林,等.铜绿山矿冶废弃地优势植物重金属的积累与迁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3):436~439. [15] 刘文霞,赵秋义,秦 岭,等.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吸收富集行为[J].河南科学,2004,22(6):870~872. [16] 杨 军,陈同斌,郑袁明,等.北京市凉凤灌区小麦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健康风险分析——兼论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测定指标的可靠性[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2):1661~1668. [17] 季书勤,郭 瑞,王汉芳,等.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镉吸收规律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6):154~157. [18] 陈 凤,濮励杰,赵翠薇.昆山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15(1):59~62. [19] 王冬艳,田艳芬,陆 红.吉林省主要大豆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吉林地质,2002,21:119~122. [20] 吕建波,徐应明,贾 堤,等.土壤镉、铅污染对油菜生长行为及重金属累积效应的影响[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5,11(2):107~110. [21] 戴 宇,杨重法,郑袁明.土壤-植物系统中铬的环境行为及其毒性评价[J].环境科学,2009,30(11):3432~3440. [22] 李学垣.土壤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3] Hakanson L.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a sediment to logical app roach[J].Water Research,1980,14(8):975-1001.986. [24] 王丽萍,周晓蔚,郑丙辉,等.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生态学报,2008,28(5):2191~2198. [25] 农业环境背景值协作组.我国十三省市主要农业土壤及粮食作物中有害元素环境背景值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86. [26] 张利红,李培军,李雪梅,等.镉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5,24(4):458~460. [27] 谢正苗,李 静,陈建军,等.中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基准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06,1(2):172~179. [28] 万红友,周生路,赵其国.苏南经济快速发展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3):329~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