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2, Vol. 32 ›› Issue (10): 1186-1192.doi: 10.13249/j.cnki.sgs.2012.010.1186
金晓斌1,2(), 曹雪1,2, 周寅康1,2, 黄贤金1,2, 高怡3
收稿日期:
2012-04-30
修回日期:
2012-07-03
出版日期:
2012-10-20
发布日期:
2012-10-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金晓斌(1974-),男,甘肃兰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Xiao-bin JIN1,2(), Xue CAO1,2, Yin-kang ZHOU1,2, Xian-jin HUANG1,2, Yi GAO3
Received:
2012-04-30
Revised:
2012-07-03
Online:
2012-10-20
Published:
2012-10-20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实现了全面复兴。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和《地理研究》3个中国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所刊载的文献进行统计,以人文地理学论文为对象,分别从载文的时空特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梳理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并对后期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中图分类号:
金晓斌, 曹雪, 周寅康, 黄贤金, 高怡. 30年来中国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中人文地理学论文载文分析[J]. 地理科学, 2012, 32(10): 1186-1192.
Xiao-bin JIN, Xue CAO, Yin-kang ZHOU, Xian-jin HUANG, Yi GAO. Analysis of Human Geography Articles Published on the Three Chinese Authoritative Geography Journals in Recent 30 Year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10): 1186-1192.
表1
地理学分类体系"
1自然地理学 | 2人文地理学 | 3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综合 | 4地理学理论与技术支撑 |
---|---|---|---|
1.1自然区划学 | 2.1经济地理学 | 3.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 4.1地理学思想 |
1.2生物地理学 | 2.2城市地理学 | 3.2灾害研究 | 4.2地理学发展史 |
1.3土壤地理学 | 2.3休闲地理学 | 3.3土地整治 | 4.3理论地理学 |
1.4水文地理学 | 2.4医学地理学 | 3.4资源地理学 | 4.4地理信息系统 |
1.5湿地地理学 | 2.5文化地理学 | 3.5全球碳循环研究 | 4.5地图学 |
1.6生态地理学 | 2.6社会地理学 | 3.6区域地理学 | 4.6地理数量分析方法 |
1.7气象气候学 | 2.7人口地理学 | 3.7农业地理学 | 4.7地理学教育 |
1.8化学地理学 | 2.8农村地理学 | 3.8景观地理学 | 4.8其他 |
1.9海洋地质学 | 2.9历史地理学 | 3.9环境研究 | |
1.10冰川研究 | 2.10旅游地理学 | 3.10规划研究 | |
1.11第四纪环境研究 | 2.11政治地理学 | 3.11发展研究 | |
1.12地貌学 | 2.12交通地理学 | 3.12其他 | |
1.13其他 | 2.13宗教地理学 | ||
2.14其他 |
表2
“三地”期刊中人文地理学二级学科论文统计(篇)"
二级学科 | 合计 | 1980~1990年 | 1991~2000年 | 2001~2010年 | 二级学科 | 合计 | 1980~1990年 | 1991~2000年 | 2001~2010年 |
---|---|---|---|---|---|---|---|---|---|
经济地理学 | 379 | 41 | 103 | 235 | 农村地理学 | 39 | 5 | 7 | 27 |
城市地理学 | 374 | 33 | 63 | 278 | 历史地理学 | 43 | 10 | 14 | 19 |
休闲地理学 | 2 | 0 | 0 | 2 | 旅游地理学 | 240 | 5 | 47 | 188 |
医学地理学 | 34 | 9 | 11 | 14 | 政治地理学 | 7 | 0 | 6 | 1 |
文化地理学 | 44 | 1 | 9 | 34 | 交通地理学 | 76 | 7 | 18 | 51 |
社会地理学 | 55 | 1 | 7 | 47 | 宗教地理学 | 8 | 1 | 1 | 6 |
人口地理学 | 90 | 15 | 16 | 59 | 其他 | 61 | 6 | 21 | 34 |
表3
“三地”期刊人文地理作者群统计"
地域 | 作者数①(人) | 论文数(篇) | 地域 | 作者数(人) | 论文数(篇) | 地域 | 作者数(人) | 论文数(篇) |
---|---|---|---|---|---|---|---|---|
北京市 | 279 | 534 | 福建省 | 14 | 19 | 云南省 | 6 | 8 |
江苏省 | 139 | 210 | 湖南省 | 13 | 15 | 贵州省 | 4 | 3 |
广东省 | 82 | 170 | 四川省 | 11 | 20 | 黑龙江省 | 3 | 4 |
辽宁省 | 60 | 100 | 湖北省 | 10 | 15 | 内蒙古自治区 | 3 | 3 |
上海市 | 47 | 70 | 香港 | 10 | 16 | 宁夏自治区 | 3 | 2 |
陕西省 | 30 | 41 | 山东省 | 9 | 10 | 新疆自治区 | 3 | 3 |
吉林省 | 29 | 36 | 天津市 | 9 | 9 | 江西省 | 2 | 1 |
浙江省 | 26 | 31 | 重庆市 | 9 | 9 | 青海省 | 2 | 2 |
安徽省 | 22 | 37 | 甘肃省 | 8 | 12 | 台湾省 | 2 | 2 |
河南省 | 16 | 38 | 河北省 | 6 | 6 | 广西自治区 | 1 | 1 |
国外 | 14 | 14 | 山西省 | 6 | 10 | 海南省 | 1 | 1 |
表4
“三地”期刊人文地理类论文的合作度与合著率"
期刊/年份 | 作者数目及论文篇数(人/篇) | 作者数(人) | 合作度 | 合著率(%) | ||||||
---|---|---|---|---|---|---|---|---|---|---|
1 | 2 | 3 | 4 | 5 | >5 | 论文合计 | ||||
《地理学报》(1980~2010年) | 129 | 117 | 94 | 53 | 30 | 22 | 445 | 1154 | 2.6 | 71.0 |
《地理科学》(1980~2010年) | 116 | 162 | 115 | 51 | 13 | 9 | 466 | 1113 | 2.4 | 75.1 |
《地理研究》(1980~2010年) | 149 | 171 | 121 | 54 | 29 | 17 | 541 | 1329 | 2.5 | 72.5 |
1980~1990年 | 86 | 32 | 10 | 4 | 2 | 0 | 134 | 206 | 1.5 | 35.8 |
1991~2000年 | 172 | 87 | 33 | 15 | 7 | 9 | 323 | 603 | 1.9 | 46.7 |
2001~2010年 | 136 | 331 | 287 | 139 | 63 | 39 | 995 | 2787 | 2.8 | 86.3 |
合计 | 394 | 450 | 330 | 158 | 72 | 48 | 1452 | 3596 | 2.5 | 72.9 |
[1] | 李旭旦.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近今趋向[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 (2):1~10. |
[2] | 吴建藩. 德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J]. 人文地理, 1986, (1):2l~26. |
[3] | 翟有龙,李传永. 人文地理学新论[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
[4] | 陆林. 人文地理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
[5] | 王恩涌,赵荣,张小林,等. 人文地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6] | May T.Social research: issues,methods and process[M]. Berkshire: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1. |
[7] | Harvey D.Explanation in geography[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69. |
[8] | Dewey J.Logic:the theory of inquiry[M]. New York: H.Holt and Company, 1938. |
[9] | Bernstein R J.Praxis and action: Contemporary philosophies of human activity[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1. |
[10] | Buttimer A.Grasping the dynamism of lifeworld[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76, 66(2): 277-292. |
[11] | Relph E.Place and placelessness[M]. London: Pion, 1976. |
[12] | Tuan Y F.Geography, phenomenology, and the study of human nature[J]. Canadian Geographers, 1971, 15(3): 181-192. |
[13] | Johnston R, Sideway J.Geography and geographers[M]. Oxon: Hodder Education, 2010. |
[14] | Rosenau P M, Rosenau P V.Post-modernism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sights, inroads, and intrusions[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
[15] | 顾朝林,陈璐.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新趋势[J]. 地理学报, 2004, 59(S1):11~20. |
[16] | 顾朝林,于涛方,李平. 人文地理学流派[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
[17] | 乔家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分析[J]. 人文地理, 2004,19(3): 78~83. |
[18] | 刘云刚,许学强. 中国地理学的二元结构[J]. 地理科学, 2008,28(5): 587~593. |
[19] | 张小林,石诗源,王亚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1(1): 26~34. |
[20] | 顾朝林,刘海泳. 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J]. 地理科学, 1999,19(3): 46~51. |
[21] | 方创琳,周尚意,柴彦威,等.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30(12): 1470~1478. |
[22] | 汤茂林.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J]. 人文地理, 2010,25(4): 1~6. |
[23] | 苗长虹. 欧美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J]. 地理科学, 2007,27(5): 617~623. |
[24] | 基钦R,泰特 J N.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M]. 蔡建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
[25] | 顾朝林. 转型中的中国人文地理学[J]. 地理学报, 2009,64(10): 1175~1183. |
[26] | 李晔琳,秦树辉. 《地理科学》对地理学科发展指向性作用浅析——以1990~2007年为例[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 2010,24(2): 69~72. |
[27] | 丁学东. 文献计量学基础[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
[28] | 陆大道. 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机遇与任务[J]. 地理学报, 2004,59(S): 3~7. |
[29] | 李润田. 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世纪回顾与展望[J]. 地理科学, 2008,28(1): 10~14. |
[30] | 史小红. 新经济时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趋势探讨[J]. 人文地理, 2009,24(3): 22~26. |
[31] | 张京祥. 对人文地理学几个基本问题的诠释——兼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向[J]. 人文地理, 1997,12(3): 1~4. |
[32] | 林炳耀. 科学发展趋势与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 经济地理, 1998,18(2): 1~5. |
[33] | 焦连成,陈才. 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困境与对策刍议[J]. 地理科学, 2007,27(5): 624~629. |
[1] | 刘建国,张妍,黄杏灵. 中国人文地理学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展望[J]. 地理科学, 2019, 39(6): 874-885. |
[2] | 王丰龙,刘云刚. 多样vs.分裂:论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多元性及其挑战[J]. 地理科学, 2019, 39(1): 22-30. |
[3] | 朱竑, 尹铎. 自然的社会建构:西方人文地理学对自然的再认识[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09-1616. |
[4] | 王丹. SCI、SSCI收录人文地理学期刊介绍及投稿建议[J]. 地理科学, 2010, 30(4): 636-642. |
[5] | 梁进社. 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J]. 地理科学, 2009, 29(3): 307-315. |
[6] | 汤茂林. 中国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评价与建设献议[J]. 地理科学, 2007, 27(6): 859-864. |
[7] | 石崧, 宁越敏. 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J]. 地理科学, 2005, 25(3): 340-345. |
[8] | 顾朝林, 刘海泳. 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J]. 地理科学, 1999, 19(3): 237-2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