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2, Vol. 32 ›› Issue (10): 1229-1235.doi: 10.13249/j.cnki.sgs.2012.010.1229
收稿日期:
2011-09-26
修回日期:
2012-02-20
出版日期:
2012-10-20
发布日期:
2012-10-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白红英(1962-),女,陕西凤翔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E-mail:
基金资助:
Hong-ying BAI(), Qin-lei HOU, Xin-ping MA, Jie ZHANG, Bo YUAN
Received:
2011-09-26
Revised:
2012-02-20
Online:
2012-10-20
Published:
2012-10-20
摘要:
运用集中度和集中期、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模型及其他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金钱河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年际、季节及月尺度上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预测了未来趋势,用集中期指标反映了径流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效应,并定量分析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50 a来径流量呈现出显著的递减趋势(p<0.05),递减率为34.33 m3/(s•10a),Hurst指数H=0.669>0.5,表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变化趋势与现在相同;1~12月各月径流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流域内径流对降水的响应存在滞后效应,50 a径流对降水平均每年滞后23.6 d,且滞后天数具有明显上升趋势。50 a来径流系数呈极显著减小趋势,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部分在逐年减少,被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的部分增加;径流发生突变后比突变前径流系数降低了35.2%。50 a来降水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率为53.4%,高于人类活动影响率46.6%,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为次要原因。
中图分类号:
白红英, 侯钦磊, 马新萍, 章杰, 袁博. 50年来秦岭金钱河流域水文特征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J]. 地理科学, 2012, 32(10): 1229-1235.
Hong-ying BAI, Qin-lei HOU, Xin-ping MA, Jie ZHANG, Bo YUAN.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Its Responses to Precipitation Change in Jinqian River Basin of Qinling Moutains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10): 1229-1235.
表4
降水对金钱河径流影响计算结果"
年份(年) | 降水(mm) | 径流(108m3) | 降水因素 | 人为因素 | ||||
---|---|---|---|---|---|---|---|---|
实测 | 计算 | 总减少 | 影响值(108m3) | 影响率(%) | 影响值(108m3) | 影响率(%) | ||
1960~1974 | 733.608 | 11.315 | ||||||
1975~1982 | 654.638 | 8.303 | 8.370 | 3.012 | 2.945 | 97.762 | 0.067 | 2.238 |
1983~1992 | 780.91 | 13.207 | 12.765 | - | - | - | - | - |
1993~2002 | 647.95 | 5.446 | 8.138 | 5.869 | 3.177 | 54.138 | 2.692 | 45.862 |
2003~2009 | 726.357 | 8.682 | 10.866 | 2.633 | 0.449 | 17.044 | 2.184 | 82.956 |
1975~2009 | 703.149 | 8.963 | 10.059 | 2.352 | 1.256 | 53.419 | 1.096 | 46.581 |
[1] | 陈志恺. 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J].水文,2003,23(1):1~5. |
[2] | 曹建廷,秦大河,罗勇,等.长江源区1956~2000年径流量变化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7,18(1):29~33. |
[3] | 王国庆,张建云,贺瑞敏.环境变化对黄河中游汾河径流情势的影响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6,17(6) :853~858. |
[4] | 张士锋,华东,孟秀敬. 三江源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驱动分析[J].地理学报,2011,66(1):13~24. |
[5] | 姚允龙,吕宪国,王蕾,等.气候变化对挠力河径流量影响的定量分析[J].水科学进展,2010,21(6):765~770. |
[6] | 傅丽昕,陈亚宁,李卫红,等.塔里木河源流区近50a径流量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J].中国沙漠,2010,30(1):204~209. |
[7] | 崔步礼,李小雁,李岳坦,等.青海湖流域河川径流特征及其对降水的滞后效应[J].中国沙漠,2011,31(1):247~253. |
[8] | 高翔,白红英,张善红,等. 1959~2009年秦岭山地气候变化趋势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1):207~211. |
[9] | 长江流域水文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第6卷长江流域水文资料第14册汉江区[M].武汉: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70~1982. |
[10] | 董官臣,冶林茂,符长锋. 面雨量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2000,26(1): 9~13. |
[11] | 汤奇成,程天文,李秀云.中国河川月径流的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82,37(4):383~393. |
[12] | 刘贤赵,李嘉竹,宿宁,等. 基于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径流年内分配研究[J].地理科学,2007,(6):91~795. |
[13] | 陈仁升,康尔泗.甘肃省河西地区近50 年气象和水文系列的变化趋势[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38(2) : 163~170. |
[14] | George E P Box,Jenkins G M, Reinsel G, et al. Time Series Analysis Forecasting and Control (Third Edition)[M].NJ, USA: Wiley,1994. |
[15] | Mandelbrot B B.The Geometry of Nature[M]. New York: W. H. Freeman, 1982. |
[16] | 燕爱玲,黄强,刘招.R /S法的径流时序复杂特性研究[J]. 应用科学学报, 2007, 25(2) : 214~217. |
[17] | 徐宗学,李占玲,史晓崑.石羊河流域主要气象要素及径流变化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5): 121~128. |
[18] | Yue S, Pilon P, Phinney B.Canadian stream flow trend detection : impacts of serial and cross correlation[J].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2003,48(1): 51-63. |
[19] | 侯钦磊,白红英,任园园,等. 50年来渭河干流径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资源科学,2011,33(8):1505~1512. |
[20] | 朱丽,秦富仓,姚云峰,等. 北京市红门川流域森林植被/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J]. 生态学报,2010,30(16) : 4287~4294. |
[1] | 吴燕锋, 章光新. 松花江区气象水文干旱演变特征[J]. 地理科学, 2018, 38(10): 1731-1739. |
[2] | 柏玲, 陈忠升, 王充, 徐建华. 西北干旱区阿克苏河径流对气候波动的多尺度响应[J]. 地理科学, 2017, 37(5): 799-806. |
[3] | 钟业喜, 陈琳, 黄洁. 中国500强的行业结构及其区域差异[J]. 地理科学, 2017, 37(2): 190-199. |
[4] | 杨春利, 蓝永超, 王宁练, 王启优, 李亚林. 1958~2015年疏勒河上游出山径流变化及其气候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894-1899. |
[5] | 张慧, 李忠勤, 牟建新, 何海迪. 近50年新疆天山奎屯河流域冰川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771-1777. |
[6] | 颜明, 李夫星, 贺莉, 吕美朝, 陈东. 夏季风等环流因子对黄河中游径流量周期变化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16, 36(6): 917-925. |
[7] | 张健, 李同昇, 张俊辉, 徐象平. 1933~2012年无定河径流突变与周期特征诊断[J]. 地理科学, 2016, 36(3): 475-480. |
[8] | 罗贤, 何大明, 季漩, 陆颖, 李运刚. 近50年怒江流域中上游枯季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科学, 2016, 36(1): 107-113. |
[9] | 陈锡云, 郭东静, 高晓栋, 金双彦. 泾河合水川流域近50年径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 2016, 36(1): 114-120. |
[10] | 郑江坤, 魏天兴, 赵健, 陈致富.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过程的环境解释[J]. 地理科学, 2015, 35(7): 905-911. |
[11] | 刘洁, 陈晓宏, 许振成, 虢清伟, 肖志峰, 王兆礼, 吴根义. 降雨变化对东江流域径流的影响模拟分析[J]. 地理科学, 2015, 35(4): 483-490. |
[12] | 胡文海.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分析与基地建设[J]. 地理科学, 2015, 35(3): 293-298. |
[13] | 刘晓琼, 刘彦随, 李同昇, 孟欢欢, 于正松, 芮旸. 基于小波多尺度变换的渭河水沙演变规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2): 211-217. |
[14] | 刘晓琼, 刘彦随, 李同昇, 孟欢欢, 于正松, 芮旸. 基于小波多尺度变换的渭河水沙演变规律研究[J]. 地理科学, 2015, 35(2): 210-216. |
[15] | 胡光伟, 毛德华, 李正最, 田朝晖, 冯畅. 60年来洞庭湖区进出湖径流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1): 89-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