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 2012, Vol. 32 ›› Issue (5): 536-543.doi: 10.13249/j.cnki.sgs.2012.05.536
收稿日期:
2011-07-19
修回日期:
2012-03-29
出版日期:
2012-05-20
发布日期:
2012-05-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钟业喜(1973-),男,江西南康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11-07-19
Revised:
2012-03-29
Online:
2012-05-20
Published:
2012-05-20
摘要:
以ArcGIS为平台,在1:25万基础地理数据、江苏省交通路网数据、江苏省各县(市)统计数据的支持下,应用“自下而上”的划分方法对江苏省1990年、1996年、2002年和2008年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的吸引范围进行了划分。划分过程包括: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5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利用可达性分析技术得到城市间两两时间距离,运用最大联系强度以及逐级归并方法确定不同等级城市及其腹地范围。结果表明:采用城市间两两可达性来代替直线距离,对划分结果的准确性有所提升;划分方法充分考虑了城市间的隶属关系,划分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城市质量与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划分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区域均衡。“自下而上”划分方法体现了与传统的“自上而下”划分方法完全不同的研究路径,作为城市腹地划分方法的一种补充,可供研究人员进一步理论和实证探讨。
中图分类号:
钟业喜, 陆玉麒. 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2, 32(5): 536-543.
Ye-xi ZHONG, Yu-qi LU. Measuring Method of Urban Hinterland Based on Spatial Linkage:A Case of Jiangsu Provinc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5): 536-543.
表1
江苏省城市综合实力分级"
年份 | 1990年 | 1996年 | 2002年 | 2008年 |
---|---|---|---|---|
一级 | 南京 | 南京 | 南京 | 南京 |
二级 | 徐州 | 无锡 | 无锡、苏州 | 无锡、苏州 |
三级 | 无锡、常州、南通、苏州、扬州 | 苏州、常州、徐州 | 常州、徐州、昆山、江阴 | 常州、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吴江、徐州、南通、太仓 |
四级 | 淮安、盐城、连云港、江阴、镇江、常熟 | 淮安、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江阴、常熟、张家港、连云港 | 张家港、常熟、镇江、南通、扬州、吴江、太仓、连云港、宜兴、淮安、泰州、盐城 | 扬州、镇江、宜兴、连云港、泰州、丹阳、海门、金坛、扬中、靖江、通州、溧阳、仪征、海安、淮安、盐城 |
五级 | 其余县(市),名单略 |
[1] | 张莉,陆玉麒,赵元正.基于时间可达性的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分[J].地理研究,2009,28(3): 803~816. |
[2] | 陆大道. 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与“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27~135. |
[3] | Christaller W.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M].常正文,王兴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
[4] | Green H L.Hinterland boundaries of New York City and Boston in southern New England[J]. Economic Geography, 1955,31(4):283-300. |
[5] | Haughton G.Develop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models[J].Cities,1997,14(4):189-195. |
[6] | Gallen N.The rural-urban fringe: A new priority for planning policy?[J].Planning & Research,2006,21(3):383-393. |
[7] | 顾朝林. 济南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划分[J].地理科学,1992,12(1):15~26. |
[8] |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J].地理学报,2003,58(2):271~284. |
[9] | 朱道才,陆林,晋秀龙,等.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5):551~556. |
[10] | 陈田. 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42(4):308~318. |
[11] | 吴殿廷,朱青.区域定量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9(3):412~416. |
[12] | 王德,项曰丙.中心城市影响腹地的动态变化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4(9):1175~1179. |
[13] | Lan Mu, Xiao Wang.Population landscape: A geometric approach to studying spatial pattern of the US urban hierarc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6,20(6):649-667. |
[14] | 郭庆胜,闫卫阳,李圣权.中心城市空间影响范围的近似性划分[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5):596~599. |
[15] | 潘竟虎,石培基,董晓峰.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6): 635~645. |
[16] | 朱杰,管卫华,蒋志欣,等.江苏省城市经济影响区格局变化[J].地理学报,2007,62(10): 1023~1033. |
[17] | 王丽,邓羽,刘盛和,等.基于改进场强模型的城市影响范围动态演变——以中国中部地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2):189~198. |
[18] | 蔡海兵,徐建刚,祁毅.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J].地理学报,2010, 65(10):1287~1298. |
[19] | 方创琳.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J].地理科学,2011,31(9):1025~1034. |
[20] | 宁越敏. 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J].地理科学,2011,31(3):257~263. |
[21] | 管卫华,赵媛,林振山.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变化[J].地理研究,2004, 23(4):541~550. |
[22] | 陈联,蔡小峰.城市腹地理论及腹地划分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5):629~631. |
[23] | 余勇军,陆玉麒.省会城市中心性研究[J].经济地理, 2005,25(3):352~357. |
[24] | 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2009. |
[25] |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2009. |
[26] |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9. |
[27] | 江苏省交通史志编纂委员会.江苏公路交通史(第二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
[28] | 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省公路地图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
[29] |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沪苏浙皖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地图集[M].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9. |
[30] | 徐旳,陆玉麒.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4,24(6):830~833. |
[31] |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等.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J].地理学报, 2006,61(10):1065~1074. |
[32] | 朱杰,管卫华,蒋志欣,等.江苏省城市经济影响区格局变化[J].地理学报,2007,62(10): 1023~1033. |
[33] | 钟业喜,陆玉麒.基于可达性角度的区域发展机会公平性评价[J].地理科学,2009,29(6): 809~816. |
[34] | 中建标公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
[1] | 姜莉莉, 袁家冬, 邸玉双, 刘永琪. 吉林省城市空间结构及地方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界定[J]. 地理科学, 2020, 40(8): 1319-1327. |
[2] | 韩刚,袁家冬,张轩,冯学良. 紧凑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能耗的作用机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7): 1147-1154. |
[3] | 刘晶, 金晓斌, 徐伟义, 杨绪红, 曹帅, 徐翠兰, 隋雪燕, 刘敏, 周寅康. 江苏省耕地细碎化评价与土地整治分区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5): 817-826. |
[4] | 刘程军, 周建平, 蒋建华, 储锦超. 电子商务背景下县域物流的空间联系及其网络结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9, 39(11): 1719-1728. |
[5] | 张春梅, 张小林, 徐海英, 卢中辉, 刘传明.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区域经济极化结构演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8, 38(4): 557-563. |
[6] | 许昕, 赵媛, 张新林, 张秀改.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演变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859-1866. |
[7] | 车冰清, 朱传耿, 李敏. 江苏省银行网点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867-1874. |
[8] | 吕海萍, 池仁勇, 化祥雨. 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49-1658. |
[9] | 徐维祥, 张凌燕, 刘程军, 杨蕾, 黄明均. 城市功能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研究——以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为实证[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59-1667. |
[10] | 杨清可, 段学军, 李平星, 王磊. 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及协调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 37(11): 1696-1704. |
[11] | 李陈, 靳相木.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心镇空间联系测度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25个中心镇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5): 724-732. |
[12] | 刘云刚, 仵明霞. 领域化视角下的珠三角乡村城市化再思考——以广州市旧水坑村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12): 1834-1842. |
[13] | 柯文前, 陆玉麒, 朱宇, 陈伟, 杨青. 交通流网络的时空特征解析——基于张量分解方法视角[J]. 地理科学, 2016, 36(11): 1679-1687. |
[14] | 毛广雄, 钱肖颖, 曹蕾, 刘传明. 江苏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空间路径及机理研究[J]. 地理科学, 2016, 36(1): 72-80. |
[15] | 李平星, 陈诚, 陈江龙. 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5, 35(7): 845-851. |
|